摘要:俄国最近特别“爱辟谣”?前有“普京病危”,后有“阿萨德中毒”。这次连拉夫罗夫都坐不住,亲自出面:“胡说!阿萨德一家在莫斯科非常安全。”但在克里姆林宫的语境里,一旦强调“非常安全”,往往意味着——事情已经不太安全了。
阿萨德流亡记:躲进莫斯科的男人,成了普京的“活体信仰”
俄国最近特别“爱辟谣”?前有“普京病危”,后有“阿萨德中毒”。这次连拉夫罗夫都坐不住,亲自出面:“胡说!阿萨德一家在莫斯科非常安全。”但在克里姆林宫的语境里,一旦强调“非常安全”,往往意味着——事情已经不太安全了。
从人道角度看,俄罗斯“收留”阿萨德似乎合情合理:避免重演卡扎菲那种被人直播处决的惨剧,听起来像一场温情的庇护。可真相从来不温情。对莫斯科而言,这不是救人,而是救信任。阿萨德的存在,是俄罗斯在中东残留的最后一点体面。
如果他被清算,就等于告诉世界:“跟俄罗斯合作的下场,只有背叛与失败。”那比失去叙利亚,还要致命。所以普京必须护着他。哪怕护的不是人,而是一面早已褪色的旗帜。
再看叙利亚新政权的朱拉尼。上台后第一件事,是对阿萨德发“通缉令”——大张旗鼓地宣誓“清算暴政”。结果刚几周,就怂了。在接受美媒采访时,他态度一百八十度转弯:“当然,我们会追究阿萨德的罪行,但现在和俄罗斯对抗的代价太高。”
这句“代价太高”,是叙利亚新政权的全部写照。国家在废墟上重建,军队残破,粮食靠援助,能源靠进口。你想反俄?那谁来给你油?你想硬气?那谁帮你挡西方的难民潮?所以朱拉尼的“正义审判”,更像是一场表演。台词要坚定,眼神得犹豫。
拉夫罗夫说“俄罗斯绝不抛弃任何盟友”。这听起来像忠诚,其实更像焦虑。在阿富汗,美国丢下了喀布尔的傀儡。在叙利亚,俄罗斯却死死护着自己的“弃子”。这不是大国担当,而是强权衰退前的自我安慰。
阿萨德对普京而言,不是朋友,是“样板”。只要样板还在,其他依附俄罗斯的政权——从白俄罗斯到非洲——就能继续相信:“只要抱紧莫斯科的大腿,就不会被抛弃。”
但真相是:普京保护不了阿萨德的未来,只能保他暂时不死。“安全”不过是流亡者的另一种监禁方式。莫斯科成了避难所,也成了坟墓的前厅。
外界热议的“中毒传闻”,其实揭露的是更深的东西:俄罗斯的中东秩序正在塌陷。过去十年,莫斯科在叙利亚的介入,是它少有的外交胜仗;现在阿萨德一倒,这场胜仗变成了拖延战。对俄罗斯来说,庇护阿萨德不是出于道义,而是因为“输不起”。
更讽刺的是中国在这一幕中保持沉默,却在外交话术上与莫斯科如出一辙:都在讲“稳定压倒一切”“反对外部干预”,却对一个专制政权的崩塌集体失语。从这个意义上讲,莫斯科护阿萨德,不只是救叙利亚旧政权,也在替那些仍信奉“铁腕换秩序”的国家撑最后的幻象。
普京当然不会抛弃盟友。他只是让他们都住进了“安全屋”,那是比坟墓略大的牢笼。
在地缘政治的世界里,没有“永远的庇护”,只有权力的延时死亡。阿萨德的“安全”,恰恰暴露了俄罗斯的不安全感。
来源:强国观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