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与男性朋友自驾游1个月,归来却发现丈夫和儿子失踪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6 10:12 1

摘要:七月的成都像个焖炉,傍晚的风裹着热气吹进客厅,陈岚把最后一件冲锋衣塞进登山包时,拉链卡了三次。身后传来张凯的声音,带着点不耐烦:“非要去吗?小远下周要上幼儿园的适应课,你不在,他该闹了。”

第一章 出发前的裂缝

七月的成都像个焖炉,傍晚的风裹着热气吹进客厅,陈岚把最后一件冲锋衣塞进登山包时,拉链卡了三次。身后传来张凯的声音,带着点不耐烦:“非要去吗?小远下周要上幼儿园的适应课,你不在,他该闹了。”

陈岚回头,看见张凯坐在沙发上,手里攥着遥控器,眼神却没落在电视上——屏幕里正在放小远喜欢的《汪汪队》,音量调得很低,像是怕吵到谁。小远趴在地毯上,手里捏着变形金刚,时不时抬头看她,嘴巴抿成一条线,没像平时那样缠着要“妈妈陪玩”。

“适应课有你呢,”陈岚把拉链扯顺,“江浩都约了半年了,川西这条线,我盼了好几年。”

“江浩江浩,”张凯把遥控器往茶几上一放,声音提高了些,“你就这么放心把家里扔给我?小远长这么大,你什么时候单独出去过这么久?一个月,陈岚,不是三天两天。”

陈岚的火气也上来了。结婚六年,她从销售岗转到行政,每天下班先接小远,再买菜做饭,周末要么带孩子去公园,要么陪张凯去他父母家,连闺蜜约咖啡都得挑小远午睡的时间。这次江浩说要自驾走川藏南线,从成都到拉萨,再绕去香格里拉,她几乎是立刻就答应了——江浩是她的发小,两家住一个院儿长大,后来江浩去北京读大学,又留在那边做设计,这次是特意回来陪她走这条线,说“帮你圆个梦”。

“我怎么不放心了?”陈岚把登山包往门口一放,“你是小远的爸爸,又不是外人。再说,我也不是去玩,就是想出去透透气——你看看我这半年,除了公司就是家,连件新衣服都没买过。”

“透气?”张凯冷笑一声,“跟个男的单独出去一个月,叫透气?陈岚,你就没考虑过别人怎么看?”

“张凯你这话什么意思?”陈岚往前走了两步,盯着他的眼睛,“江浩是我哥!我们从小一起长大,你至于这么想吗?”

小远突然放下变形金刚,跑过来抱住陈岚的腿:“妈妈,你别去好不好?我想让你陪我上适应课。”

陈岚蹲下来,摸了摸儿子软乎乎的头发。小远的眼睛跟张凯一样,是浅棕色的,此刻里满是委屈,鼻尖还红红的。她心里软了一下,可转念想起手机里存的川西攻略——稻城亚丁的雪山,理塘的草原,然乌湖的湖水,那些画面在她脑子里转了无数遍,怎么也放不下。

“乖,妈妈就去一个月,”她把小远抱起来,“回来给你带牦牛肉干,还有小藏刀玩具,好不好?”

小远把头埋在她脖子里,没说话,只是紧紧搂着她的脖子。

那天晚上,陈岚和张凯分房睡。她躺在客房的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听见主卧传来张凯打电话的声音,很小声,像是在跟谁解释什么。她猜是跟他妈妈说,果然,第二天早上张凯的妈妈就打了电话,语气里满是不满:“岚岚啊,不是我说你,女人家还是以家庭为重,跟个男的出去跑一个月,像什么话?小远还小,你走了他多可怜。”

陈岚耐着性子听完,挂了电话,没跟张凯说。她知道,再说下去又是争吵——结婚这些年,他们的沟通早就变成了“要么忍,要么吵”,张凯永远觉得她该围着家庭转,她永远觉得张凯不理解她的需求,像两条平行线,偶尔交汇,也是带着刺的。

七月十二号早上,江浩开车来接她。黑色的SUV停在小区门口,江浩穿着白色的速干衣,笑着朝她挥手:“准备好了吗?第一站先去康定,晚上吃牦牛肉火锅。”

陈岚把登山包放进后备箱,回头看了看楼上——家里的窗帘拉着,她知道张凯和小远在里面,却没上楼再看一眼。她怕自己一看,就走不了了。

“走了。”她钻进副驾,系上安全带,避开江浩的眼神——江浩肯定看出了她的犹豫,却没戳破,只是发动车子,缓缓开出小区。

车子驶离市区,高楼渐渐变成了低矮的房子,再后来是连绵的青山。陈岚打开车窗,风里带着青草的味道,她深吸一口气,心里的纠结慢慢散了——她告诉自己,就这一个月,她想为自己活一次。

第二章 川西路上的影子

第一站到康定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江浩找了家临江的客栈,房间在二楼,推开窗就能看见折多河,河水湍急,泛着白色的泡沫。陈岚放下行李,拿出手机给张凯发视频,响了很久才接通,屏幕里只有张凯的脸,背景是客厅的吊灯。

“小远呢?”陈岚问。

“在房间里玩呢,”张凯的声音有点闷,“刚哄着,别吵醒他了。”

“你跟他说妈妈到康定了,明天去折多山,山上有雪。”陈岚说。

“知道了,”张凯顿了顿,“你那边……还好吗?住得惯吗?”

“挺好的,客栈很干净,江浩也很照顾我。”陈岚说。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张凯又说:“注意安全,有事随时打电话。”

“嗯,你也是,别太累了,小远的适应课别忘……”话没说完,张凯就挂了电话,屏幕暗下来,映出陈岚有点尴尬的脸。

江浩在门口敲了敲门:“下去吃火锅吗?老板说他家的牦牛肉是现杀的,特别新鲜。”

“来了。”陈岚把手机揣进兜里,跟着江浩下楼。

火锅店里很热闹,大多是游客,围着桌子边吃边聊,热气腾腾的锅里飘着辣椒和花椒的香味。江浩给她夹了块牦牛肉:“尝尝,跟成都的黄牛肉不一样,更有嚼劲。”

陈岚咬了一口,确实香,可心里总像少了点什么——以前在家,张凯也会给她夹菜,小远会抢着要她碗里的肉,闹得满桌子都是笑声。

“想小远了?”江浩问。

陈岚点点头:“有点。”

“正常,”江浩喝了口啤酒,“不过既然出来了,就好好玩,不然对不起这一路的风景。张凯是个靠谱的人,小远不会有事的。”

陈岚知道江浩是安慰她,可心里还是有点慌。她拿出手机,想给张凯发条微信,问问小远有没有想她,却看见张凯半小时前发了条朋友圈——是小远的照片,坐在幼儿园的小椅子上,手里拿着蜡笔,配文:“第一天适应课,很棒。”没有提她,也没有回复她之前的消息。

她把手机放回兜里,没再说话,默默吃着火锅。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沿着川藏南线往西走,过了折多山,到了新都桥,又去了理塘。风景越来越美,天空蓝得像块布,草原上满是牛羊,远处的雪山闪闪发光。陈岚渐渐忘了家里的事,每天跟着江浩拍照、逛寺庙、跟当地的藏民聊天,晚上躺在客栈的床上,累得倒头就睡。

跟张凯的联系越来越少。有时候她忙完想给他打电话,发现已经是晚上十点多,怕吵醒小远;有时候她发微信,张凯要隔好几个小时才回复,内容大多是“挺好的”“小远很乖”“你玩你的”,简短得像在应付。

有一次,他们在稻城亚丁徒步,走了三个多小时才到牛奶海,陈岚兴奋地拍了视频发给张凯,说“这里的水真的是蓝色的,像宝石一样”。过了四个小时,张凯回复:“知道了,注意安全。”后面跟着一个句号,像一道墙,把她的热情挡了回去。

江浩看出了她的不对劲,有天晚上在香格里拉的客栈院子里,他递给陈岚一瓶酸奶:“是不是跟张凯闹别扭了?”

陈岚搅着酸奶,叹了口气:“也不算闹别扭,就是觉得……他好像不在乎我出来玩。”

“不是不在乎,是男人都这样,”江浩靠在柱子上,看着天上的星星,“我跟我前女友以前也这样,我出差,她天天给我发照片,我总觉得她烦,后来分了才知道,那是她在乎我。张凯可能就是嘴笨,不会表达。”

陈岚没说话。她想起结婚前,张凯不是这样的——那时候她加班,他会去公司楼下等她,带一杯热奶茶;她过生日,他会偷偷准备礼物,给她惊喜。可结婚后,尤其是有了小远,一切都变了,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回家要么看电视,要么玩手机,很少跟她聊天。

“可能吧,”她喝了口酸奶,酸得皱起眉头,“等回去再说吧。”

八月初,他们到了拉萨。在布达拉宫广场,陈岚给小远买了个转经筒,想着回去给他当礼物。她给张凯发了张布达拉宫的照片,说“还有半个月就回去了,给你和小远带了礼物”。

这次张凯回复得很快:“不用带太多东西,家里有点事,你回来再说。”

“家里有事?什么事?”陈岚赶紧问。

过了很久,张凯才回复:“没什么大事,就是有点麻烦,等你回来就好了。”

陈岚心里咯噔一下,想再问,却看见江浩在催她:“该进去了,导游说里面不能拍照,得跟着队伍走。”

她只好把手机揣起来,跟着江浩进了布达拉宫。可这一路,她心里总不踏实,布达拉宫的红墙金顶再壮观,也没让她静下心来——张凯说的“麻烦”,到底是什么事?

第三章 归来的空屋

八月十二号,陈岚和江浩终于回到成都。车子驶进熟悉的街道,看着路边的火锅店、便利店,陈岚心里一阵激动——她想小远了,想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想尝尝张凯做的红烧肉(虽然张凯的厨艺不如她,但她就是想)。

江浩把车停在小区门口:“要不要我帮你把东西搬上去?”

“不用了,你也累了,赶紧回去休息吧,”陈岚解开安全带,“这次谢谢你,江浩,玩得很开心。”

“跟我客气什么,”江浩笑了笑,“有事随时给我打电话。”

陈岚点点头,拎着登山包和几个装满礼物的袋子,走进小区。电梯里贴着小广告,还是她走之前看到的那张,她忍不住笑了——一个月,好像很久,又好像很快。

到了家门口,她掏出钥匙,插进锁孔,转了一下。门开了,一股熟悉的味道扑面而来,却比平时冷清了太多。

“小远?妈妈回来了!”陈岚喊了一声,把东西放在玄关,换鞋的时候,却发现张凯的拖鞋不在鞋架上,小远的小熊拖鞋也不见了——平时他们俩的拖鞋都会摆在最外面,方便换。

她心里有点慌,走到客厅,看见小远的变形金刚还在地毯上,旁边放着他没吃完的饼干盒,饼干撒了一地。沙发上搭着张凯的一件衬衫,是他上周穿的那件,还没洗。电视是关着的,遥控器掉在沙发缝里。

“张凯?小远?”她又喊了一声,声音比刚才大了点,却没人回应。

她走到小远的房间,推开门——床上的被子没叠,小远的恐龙玩偶扔在枕头边,书桌上放着他的画本,最后一页画着一家三口,爸爸举着风筝,妈妈牵着他的手,天空是蓝色的,可爸爸的脸被涂成了黑色,像是没画完。

她又走到主卧,门是开着的,床上的被子也没叠,张凯的手机放在床头柜上,屏幕是黑的。她拿起手机,按了一下电源键,没反应——没电了。

她心里的慌越来越重,快步走到厨房,打开冰箱——里面有半盒牛奶,已经变质了,还有几个鸡蛋,蛋壳上长了霉,抽屉里的菜板上,还留着切菜的痕迹,像是刚用过不久。

“怎么回事?”陈岚喃喃自语,拿出自己的手机,给张凯打电话。电话响了很久,最后提示“您所拨打的电话已关机”。她又给张凯的妈妈打电话,接通后,张凯妈妈的声音很惊讶:“岚岚?你回来了?张凯没跟你一起吗?”

“妈,张凯和小远呢?我到家了,家里没人,张凯的手机也在家,”陈岚的声音有点抖,“您知道他们去哪儿了吗?”

“不知道啊,”张凯妈妈的声音也慌了,“我上周还给张凯打电话,问他小远的适应课怎么样,他说挺好的,没说要出去啊。他没去你爸妈家吗?”

“没有,我还没给我爸妈打电话,”陈岚说,“我现在就打。”

挂了张凯妈妈的电话,她赶紧给她爸妈打,她妈妈接的电话:“岚岚回来了?一路累坏了吧?张凯和小远没跟你一起?”

“妈,他们不在家,我找不到他们了,”陈岚的眼泪差点掉下来,“您知道他们去哪儿了吗?”

“不知道啊,张凯没给我们打电话,”她妈妈也急了,“你别急,再找找,是不是去朋友家了?张凯不是有个发小叫李伟吗?你问问他。”

陈岚想起李伟,张凯的高中同学,两个人关系很好,经常一起喝酒。她赶紧给李伟打电话,李伟接了,声音迷迷糊糊的,像是还没醒:“喂?谁啊?”

“李伟,我是陈岚,张凯和小远你见过吗?我到家了,他们不在家,电话也打不通。”

李伟顿了一下,声音清醒了点:“张凯?我上周六跟他喝过酒,他没说要出去啊。怎么了?找不到人了?”

“嗯,”陈岚的声音带着哭腔,“家里没人,他的手机也在家,我怕出事。”

“你别慌,”李伟说,“我帮你问问其他朋友,有消息了给你打电话。”

挂了电话,陈岚站在客厅中央,看着空荡荡的房子,眼泪终于掉了下来。小远的饼干还在地上,张凯的衬衫还在沙发上,一切都像是他们刚离开不久,可就是没人。他们去哪儿了?为什么不告诉她?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她走到玄关,拿起登山包,想找江浩帮忙,却看见包里的转经筒——那是给小远买的,她还没来得及给他。她抱着转经筒,坐在地上,哭得像个孩子。

不知道哭了多久,门口传来敲门声。陈岚以为是张凯回来了,赶紧站起来,擦了擦眼泪,跑去开门——门口站着江浩,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水果。

“我想着你刚回来,肯定没买水果,就给你带了点,”江浩看见她的眼睛红红的,赶紧问,“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陈岚把江浩让进来,指着空荡荡的房子:“张凯和小远不见了,我找不到他们,打电话也没人接,问了朋友和爸妈,都不知道他们去哪儿了。”

江浩皱了皱眉,走到客厅,看了看地上的饼干,又看了看沙发上的衬衫:“他们什么时候走的?你看家里的情况,像是走了没多久。”

“我不知道,”陈岚摇了摇头,“我走了一个月,昨天跟张凯说今天回来,他也没说什么。”

江浩拿起张凯的手机,看了看:“没电了,先充上电,看看有没有什么线索。你再想想,张凯最近有没有什么异常?比如跟你说过什么奇怪的话,或者见过什么人。”

陈岚坐在沙发上,努力回忆——张凯的异常,好像有。走之前,他总是晚归,回来就坐在沙发上叹气,问他怎么了,他说“没事”;跟他视频的时候,他总是躲着镜头,像是有心事;还有他说的“家里有点事”“有点麻烦”,当时她没在意,现在想想,可能那时候就不对劲了。

“他好像欠了钱,”陈岚突然想起,有次她收拾书房,看见张凯的抽屉里有张欠条,上面写着欠了五万块,她问张凯,张凯说“是朋友周转,很快就还”,她没再追问,“还有,他之前说投资了一个项目,好像没赚钱。”

江浩点点头:“可能跟这个有关。你先别慌,我们先报警,让警察帮忙找。”

第四章 报警与线索

江浩陪着陈岚去了派出所。值班警察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姓王,听陈岚说完情况,皱着眉做笔录。

“你丈夫叫什么名字?多大年纪?儿子呢?”王警官问。

“我丈夫叫张凯,32岁,在一家建筑公司做预算员。儿子叫张致远,小名小远,5岁,刚上幼儿园。”陈岚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平稳。

“他们什么时候不见的?你最后一次跟你丈夫联系是什么时候?”

“我今天早上回来的,到家发现没人。最后一次联系是昨天晚上,我跟他说今天回来,他回复‘知道了’,然后就没消息了。”陈岚说。

“家里有没有少什么东西?比如钱、身份证、户口本?”

陈岚想了想:“张凯的手机在家,身份证好像不在——我刚才找了,他的钱包不在家,户口本也不在。小远的书包也不在,好像带了几件衣服。”

王警官点点头,让同事查了小区的监控。监控显示,八月十号早上八点多,张凯带着小远离开小区,手里拎着一个黑色的行李箱,没开车(张凯的车还在小区的停车场),拦了一辆出租车,往东边走了。

“八月十号?”陈岚愣了一下,“我昨天跟他联系的时候,他怎么没说已经离开家了?”

“可能是不想让你知道,”王警官说,“我们查了他的银行流水,八月十号那天,他从银行卡里取了五万块现金,之前的半个月,他分三次取了三万,一共取了八万。”

“八万?”陈岚的心里一沉,“他哪来的这么多钱?我们的存款只有五万多,还是给小远存的学费。”

“可能是借的,或者跟别人周转的,”王警官说,“我们再查一下他的通话记录,看看最近跟谁联系比较频繁。”

过了一会儿,同事把张凯的通话记录拿过来,王警官看了看,指着一个号码说:“这个号码,最近跟张凯联系很多,一天打好几个电话,都是在你走之后。我们查一下这个号码的主人。”

查出来的结果让陈岚很意外——号码的主人是张凯的一个客户,姓刘,之前张凯跟她说过,这个刘老板欠了公司一笔工程款,一直没给。

“会不会是张凯跟这个刘老板有纠纷?”江浩问。

“有可能,”王警官说,“我们现在联系这个刘老板,问问他有没有见过张凯。”

王警官给刘老板打电话,响了很久才接通,刘老板的声音很不耐烦:“谁啊?什么事?”

“您好,我们是XX派出所的,想跟您了解一下,您最近见过张凯吗?他是XX建筑公司的预算员。”

“张凯?见过啊,上周还跟他一起吃饭,”刘老板说,“怎么了?他出什么事了?”

“他现在联系不上了,他的家人很着急,您知道他去哪儿了吗?”

“不知道啊,”刘老板说,“上周吃饭的时候,他跟我借钱,说想做点投资,我没借给他。他还说,要是再凑不到钱,就带儿子回老家躲躲。”

“回老家?他的老家是哪里?”陈岚赶紧问。

“好像是四川南充的一个小镇,叫什么……双桥镇?具体我也记不清了。”刘老板说。

挂了电话,王警官看着陈岚:“现在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去张凯的老家双桥镇看看,另一个是继续查这个刘老板,看看他有没有隐瞒什么。你想先从哪个方向查?”

“我去老家,”陈岚立刻说,“我跟江浩一起去,说不定能找到他们。”

“也好,”王警官说,“你们去的时候注意安全,有消息了随时跟我们联系。我们这边再跟刘老板聊聊,看看能不能问出更多线索。”

从派出所出来,江浩看着陈岚:“你别太着急,张凯带着小远,应该不会有事,可能就是想躲一躲。”

“我知道,”陈岚点了点头,可心里还是慌,“我就是怕小远受苦,他从来没离开过我这么久,也没去过老家。”

“我们现在就去南充,”江浩说,“先去车站买高铁票,今天下午就能到双桥镇。”

陈岚点点头,跟着江浩去了车站。路上,她给她爸妈打了个电话,说要去张凯的老家找他们,让爸妈别担心。她妈妈在电话里哭着说:“岚岚,你自己注意安全,找到张凯和小远了,赶紧给我们打电话。”

“嗯,知道了,妈。”陈岚挂了电话,看着窗外飞逝的风景,心里五味杂陈。她后悔自己不该出去自驾游,后悔没多关心张凯,后悔没早点发现他的异常——如果她没走,张凯会不会就不会带着小远离开?

第五章 双桥镇的失望

下午三点,陈岚和江浩到了南充站,又转了一趟大巴,到双桥镇的时候,已经是傍晚六点。双桥镇很小,一条主街贯穿全镇,两边是低矮的房子,大多是杂货店和小餐馆,街上没什么人,只有几个老人坐在门口乘凉。

张凯的老家在镇东头的一个巷子里,是他爷爷留下的老房子,陈岚结婚六年,只去过一次,还是刚结婚那年的春节。她凭着记忆,找到了那个巷子,巷子很窄,只能容一个人过,两边的墙面上爬满了青苔。

老房子的门是木制的,刷着红色的漆,已经掉得差不多了。陈岚走上前,敲了敲门:“有人吗?张凯在吗?”

没人回应。她又敲了敲,还是没人。

“是不是没人住了?”江浩问。

“不知道,张凯说他叔叔偶尔会来收拾一下,”陈岚推了推门,门没锁,开了一条缝,“我们进去看看。”

推开门,院子里长满了杂草,墙角的石榴树结了几个小石榴,已经蔫了。屋子里很暗,家具上盖着白布,落满了灰尘,看起来很久没人住了。

“没人,”陈岚的心里一沉,“他没回这里。”

江浩走到院子里,看了看周围的房子:“我们问问邻居,看看有没有人见过张凯。”

他们走到隔壁的房子,门口坐着一个老太太,手里拿着蒲扇,正在扇风。陈岚走过去,笑着问:“阿姨,您好,请问您见过张凯吗?就是这个房子的主人,三十多岁,带着一个五岁的小男孩。”

老太太眯着眼睛看了看她:“张凯?他是张老头的孙子吧?我有阵子没见过他了,上次见还是去年春节,他带着媳妇和孩子回来过。怎么了?找他有事?”

“我们是他的朋友,找他有点事,”陈岚说,“您最近见过他吗?或者见过一个跟他差不多大的男人,带着一个小男孩?”

老太太摇了摇头:“没见过,最近没外人来这儿。你们要是找他,去问问他叔叔吧,他叔叔住在镇西头,开了个小卖部。”

陈岚和江浩谢过老太太,往镇西头走。小卖部在主街的尽头,很小,货架上摆着零食和日用品,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坐在柜台后面,正在看电视。

“您好,请问您是张凯的叔叔吗?”陈岚问。

男人抬头看了看她:“我是,你是谁?找张凯有事?”

“我是张凯的妻子,陈岚,”陈岚说,“张凯和小远不见了,我们找了很多地方,都没找到,您见过他们吗?”

张凯的叔叔愣了一下,放下手里的遥控器:“不见了?怎么会不见了?张凯上周给我打了个电话,说他最近有点事,想带小远来我这儿住几天,我让他来,结果他没来啊。”

“他给您打电话了?什么时候?”陈岚赶紧问。

“就是八月十号那天,”张凯的叔叔说,“他说第二天来,结果我等了一天,也没见他来,给他打电话,也没人接。我还以为他没事了,就没再问。”

“他没说是什么事吗?”

“没说,就说‘有点麻烦,想躲一躲’,”张凯的叔叔叹了口气,“张凯这孩子,从小就好强,有什么事都自己扛,不肯跟别人说。是不是欠了钱?”

陈岚点点头:“嗯,好像欠了不少。”

“唉,我就知道,”张凯的叔叔说,“前阵子他跟我借过钱,说想投资一个项目,我没多少钱,就借了他五千,他说很快就还我,结果也没还。”

陈岚心里更难受了——张凯竟然跟他叔叔借钱,她却一点都不知道。

“您知道他可能去别的地方了吗?比如他的朋友家,或者其他亲戚家?”江浩问。

张凯的叔叔想了想:“他在这边没什么朋友,亲戚也就我一个。对了,他有个老同学,叫赵鹏,在云南大理开客栈,他以前跟我说过,要是有机会,想去大理玩。会不会去那儿了?”

“大理?”陈岚愣了一下,“他怎么会去大理?”

“我也不确定,就是猜的,”张凯的叔叔说,“他跟赵鹏关系挺好的,上学的时候经常一起玩。”

陈岚和江浩谢过张凯的叔叔,走出小卖部。天已经黑了,街上的路灯亮了起来,昏黄的灯光照在地上,拉出长长的影子。

“去大理吗?”江浩问。

“去,”陈岚坚定地说,“只要有一点线索,我就去找。”

江浩点点头:“那我们明天一早去大理,先找个地方住下来,明天再出发。”

晚上,他们住在镇上的一个小旅馆里。房间很小,只有一张床和一个桌子,卫生间在走廊尽头。陈岚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拿出手机,看着小远的照片——照片里的小远穿着黄色的T恤,笑着比耶,背景是小区的滑梯。她不知道小远现在怎么样了,有没有好好吃饭,有没有想妈妈。

江浩在隔壁房间,“别担心,明天就能到大理,肯定能找到他们。”

陈岚回复:“谢谢,江浩,要是没有你,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江浩回复:“跟我客气什么,早点睡,明天还要赶路。”

陈岚放下手机,闭上眼睛,心里默默祈祷:张凯,小远,你们一定要好好的,妈妈(老婆)来找你们了。

第六章 大理的风与丽江的雨

第二天一早,陈岚和江浩坐高铁去了大理。高铁上,陈岚一直在看手机,查大理的客栈信息,想找到赵鹏开的那家客栈。江浩帮她一起查,终于在一个旅游论坛上找到了——赵鹏的客栈叫“大理风客栈”,在古城南门附近,评价还不错。

到大理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他们打了个车,直奔古城南门。古城里人很多,大多是游客,穿着民族服装拍照,手里拿着烤乳扇和鲜花饼。陈岚没心思看风景,跟着导航,很快找到了“大理风客栈”。

客栈的门是木制的,挂着一个蓝色的布帘,上面写着“大理风”三个字。陈岚推开门,院子里种着很多三角梅,开得正艳,一个男人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正在喝茶,看起来三十多岁,戴着眼镜,很斯文。

“请问您是赵鹏吗?”陈岚问。

男人抬头看了看她:“我是,你是谁?”

“我是张凯的妻子,陈岚,”陈岚说,“张凯和我们的儿子小远不见了,我们听说他可能来您这儿了,您见过他吗?”

赵鹏愣了一下,赶紧站起来:“张凯?他确实来过,八月十一号来的,住了三天,带着一个小男孩,应该就是小远。怎么了?他不见了?”

“嗯,我们找了很多地方,都没找到他,”陈岚的心里一阵激动,“他什么时候走的?去了哪里?”

“八月十四号走的,”赵鹏说,“他说想带小远去丽江玩,还说……想在丽江待一段时间,躲一躲。”

“躲一躲?躲什么?”

“他没细说,就说欠了点钱,怕别人找到他,”赵鹏叹了口气,“他看起来很憔悴,小远也不太开心,总是问‘爸爸,妈妈什么时候来’。我劝他跟你联系,他说‘等我稳定了再说,别让她担心’。”

陈岚的眼泪掉了下来——原来张凯不是不想联系她,是怕她担心。她后悔自己之前的任性,后悔没多关心他。

“他在丽江有没有说去哪个地方?或者住哪家客栈?”江浩问。

“没说具体的,就说去丽江古城,”赵鹏说,“他还留了个联系方式,说要是你们来找他,可以打这个电话,是他在丽江办的临时号码。”

赵鹏把号码写给陈岚,陈岚赶紧存起来,拨了过去——电话通了,响了很久,却没人接。

“可能他没带手机,或者不想接,”赵鹏说,“你们别着急,丽江古城不大,你们去那边找找,说不定能找到。”

陈岚和江浩谢过赵鹏,立刻去了丽江。从大理到丽江,坐大巴要两个小时,路上一直在下雨,雨点打在车窗上,模糊了外面的风景。陈岚看着窗外,心里越来越急——她怕张凯和小远在雨里受苦,怕他们没地方住。

到丽江古城的时候,雨已经停了,空气里带着潮湿的味道。古城里的石板路湿漉漉的,倒映着两边的红灯笼,很漂亮,可陈岚没心思欣赏。她拿着赵鹏给的号码,一遍遍地打,还是没人接。

“我们先找个客栈住下来,明天再找,”江浩说,“现在天快黑了,古城里人多,不好找。”

陈岚点点头,跟着江浩找了家客栈。客栈在古城的一条小巷里,院子里有个小池塘,养着几条锦鲤。老板是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很热情,听说他们在找朋友,主动说:“我帮你们问问其他客栈的老板,要是有看到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带着一个五岁的小男孩,我跟你们说。”

陈岚很感动,连声道谢。

晚上,陈岚躺在床上,还是睡不着,拿着手机,看着小远的视频——视频里的小远在唱《小星星》,跑调了,她和张凯在旁边笑。她想起以前的日子,虽然平淡,却很幸福,可现在,却变成了这样。

江浩敲了敲门,走进来,手里拿着一杯热牛奶:“喝点牛奶,早点睡,明天还要找他们。”

陈岚接过牛奶,喝了一口,暖暖的:“江浩,谢谢你,要是没有你,我真的撑不下去。”

“别这么说,”江浩坐在椅子上,“张凯是你的丈夫,小远是你的儿子,你肯定能找到他们。再说,我们是朋友,我帮你是应该的。”

陈岚点点头,没再说话。她知道,江浩一直对她很好,从上学的时候就是,可她只把他当哥哥,结婚后,也一直保持着距离。这次自驾游,她也是想着江浩是朋友,才跟他一起去的,没想到会发生这么多事。

“江浩,”陈岚突然说,“等找到张凯和小远,我请你吃饭,好好谢谢你。”

江浩笑了笑:“好啊,不过得等你们一家人好好的。”

第二天一早,陈岚和江浩就开始在古城里找。他们一家客栈一家客栈地问,一个巷子一个巷子地找,逢人就问有没有见过张凯和小远。可找了一上午,还是没消息。

中午,他们在一家小餐馆吃饭,老板是个本地人,听说他们在找人,说:“昨天我好像见过一个男人,带着一个小男孩,在河边的客栈住,好像叫‘丽江云客栈’,你们去看看。”

陈岚和江浩赶紧放下碗筷,往河边的客栈跑。“丽江云客栈”就在河边,门口挂着很多彩色的经幡,风吹过,经幡飘起来,很好看。

他们推开门,院子里没人,只有一个小女孩在喂兔子。陈岚走过去,笑着问:“小朋友,请问你见过一个叔叔,带着一个小男孩吗?叔叔三十多岁,小男孩五岁,跟你差不多高。”

小女孩指了指二楼的一个房间:“见过,他们住在二楼最里面的房间,叔叔昨天还陪我玩过呢。”

陈岚的心里一阵激动,快步跑上二楼,走到最里面的房间,深吸一口气,敲了敲门:“张凯?小远?”

门开了,张凯站在门口,头发很乱,眼睛里布满了血丝,看起来很憔悴。他看到陈岚,愣了一下,没说话。

房间里,小远坐在床上,手里拿着一个玩具车,看到陈岚,眼睛一下子亮了,扔下玩具车,跑过来,抱着陈岚的腿:“妈妈!妈妈!你终于来了!我好想你!”

陈岚蹲下来,抱着小远,眼泪掉了下来:“小远,妈妈也想你,对不起,妈妈来晚了。”

小远哭着说:“妈妈,爸爸说我们要躲起来,不让坏人找到,我不想躲,我想回家。”

陈岚摸了摸小远的头,看向张凯:“张凯,我们回家,有什么事,我们一起面对。”

张凯的眼睛红了,他低下头,声音沙哑:“对不起,陈岚,我不该带你和小远来这里,不该瞒着你。”

第七章 和解与回家

陈岚抱着小远,坐在床上,张凯坐在旁边的椅子上,低着头,像个做错事的孩子。江浩站在门口,看他们一家人团聚,悄悄退了出去,给他们留空间。

“到底怎么回事?你为什么要带小远出来躲?”陈岚问。

张凯叹了口气,抬起头,眼睛里满是疲惫:“我投资了一个项目,是刘老板介绍的,说能赚钱,我就投了十万,结果被骗了,不仅把我们的存款赔进去了,还欠了别人五万。我怕别人找上门,连累你和小远,又觉得你出去自驾游,好像不在乎这个家,就想带小远出来躲一躲,等我赚到钱,再回去。”

“你为什么不跟我说?”陈岚的声音有点哽咽,“我们是夫妻,有什么事不能一起面对?你知不知道我找不到你们的时候,有多担心?小远有多想你?”

“我怕你生气,怕你觉得我没用,”张凯的眼泪也掉了下来,“结婚这些年,我没让你过上好日子,还总是让你担心,我觉得对不起你。”

“张凯,”陈岚握住他的手,他的手很凉,“我不是不在乎这个家,我只是……我只是觉得太累了,想出去透透气。我不该不跟你商量就去自驾游,不该忽视你的感受,对不起。”

小远坐在陈岚的怀里,拉着张凯的手:“爸爸,我们回家吧,我想回我们的家,想上幼儿园,想跟小朋友玩。”

张凯摸了摸小远的头,点了点头:“好,我们回家,明天就回。”

那天下午,他们在丽江古城里转了转,小远看到卖棉花糖的,吵着要吃,张凯买了一个,递给他,小远笑得很开心,像以前一样。陈岚看着他们父子俩,心里暖暖的——她知道,他们的家,回来了。

第二天早上,他们收拾好东西,准备回成都。江浩已经买好了高铁票,在车站等他们。看到他们,江浩笑了:“找到就好,我们回家。”

高铁上,小远靠在陈岚的怀里睡着了,张凯握着陈岚的手,小声说:“陈岚,谢谢你来找我们,谢谢你没放弃我。”

“我们是一家人,”陈岚说,“以后有什么事,我们一起商量,一起面对,再也不分开了。”

张凯点点头,把陈岚的手攥得更紧了。

回到成都,已经是晚上。他们先去了派出所,跟王警官说找到了张凯和小远,王警官很高兴:“找到就好,以后有什么事,别再自己扛着,跟家人商量,跟警察说。”

从派出所出来,他们回了家。打开门,小远跑进去,抱起他的变形金刚,高兴地说:“我的玩具还在!我的恐龙玩偶也在!”

陈岚和张凯看着他,都笑了。张凯去厨房烧水,陈岚收拾客厅,把地上的饼干扫干净,把张凯的衬衫放进洗衣机。一切都像是回到了以前,却又不一样了——他们的关系,比以前更亲密了,他们知道,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再分开了。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一起处理债务。陈岚把自驾游剩下的两万块钱拿出来,张凯找他的朋友借了三万,把欠的五万块还了。刘老板那边,张凯也去跟他谈了,刘老板答应把欠公司的工程款尽快还上,帮张凯减轻压力。

张凯还找了份兼职,晚上去快递公司分拣包裹,虽然累,却很充实。陈岚也换了份工作,在一家幼儿园做行政,离小远的幼儿园很近,每天能接送他上学。

周末的时候,他们会带小远去公园玩,去吃他喜欢的汉堡,小远的笑容越来越多,性格也越来越开朗。陈岚偶尔会跟江浩联系,跟他说他们的近况,江浩也很开心,说有空一起吃饭。

有一次,小远在幼儿园画了一幅画,画着一家三口,爸爸举着风筝,妈妈牵着他的手,天空是蓝色的,爸爸的脸是红色的,笑得很开心。他把画带回家,递给陈岚和张凯:“妈妈,爸爸,你们看,这是我们一家人!”

陈岚和张凯看着画,都笑了,眼泪却掉了下来——这就是他们想要的生活,简单、幸福、安稳。

第八章 风平浪静后的温暖

几个月后,张凯的工程款终于要了回来,欠朋友的钱也还完了。他辞掉了兼职,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家里,每天下班回家,都会给陈岚和小远做晚饭——他的厨艺进步了很多,尤其是红烧肉,比陈岚做的还好吃。

小远在幼儿园很适应,认识了很多朋友,每天放学都会跟陈岚说幼儿园的趣事,比如“今天老师夸我画画好”“我跟小明一起玩了积木”。

周末的时候,他们会去看双方的父母。张凯的妈妈看到他们一家人好好的,很开心,拉着陈岚的手说:“岚岚,以前是我不对,总说你不顾家,以后你要是想出去玩,就去,张凯要是敢说你,我替你说他。”

陈岚笑了:“妈,谢谢您,以后我们会好好的。”

她的爸妈也很开心,做了一大桌子菜,小远跟外公外婆玩得很开心,拉着外公的手,让他讲故事。

有一次,江浩约他们吃饭,在一家火锅店。江浩看着他们一家人,笑着说:“真好,看到你们这样,我就放心了。”

“谢谢你,江浩,”陈岚说,“要是没有你,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跟我客气什么,”江浩说,“以后你们要是有什么事,随时跟我说。”

吃完饭,张凯开车送江浩回家,路上,张凯说:“江浩,谢谢你照顾陈岚,也谢谢你帮我们找小远。”

江浩笑了:“我们是朋友,应该的。张凯,陈岚是个好女人,你要好好对她,别再让她担心了。”

“我会的,”张凯说,“以后我会多关心她,多跟她沟通,再也不会自己扛着了。”

从那以后,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平静,却也越来越温暖。陈岚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想着出去“透透气”,她知道,真正的自由不是逃离,而是跟家人一起,面对生活的酸甜苦辣。张凯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把事情都藏在心里,他会跟陈岚聊工作上的事,聊生活中的烦恼,他们的沟通越来越多,感情也越来越深。

有一天晚上,小远睡着了,陈岚和张凯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手里拿着一杯热茶。张凯突然说:“陈岚,明年春天,我们带小远去川西吧,就我们一家三口,去看看你说的牛奶海,看看你说的雪山。”

陈岚愣了一下,然后笑了:“好啊,到时候我们一起去,带着小远,看最美的风景。”

张凯握住她的手,笑了——他知道,他们的家,不仅回来了,还会越来越好。

窗外的月光照进来,落在他们身上,暖暖的。客厅里很安静,只有电视里的声音,还有他们彼此的心跳声。陈岚靠在张凯的肩膀上,心里很踏实——她知道,不管以后遇到什么困难,只要他们一家人在一起,就什么都不怕了。

来源:三杯续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