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首歌旋律其实不错,但听着听着,歌词让我emo了,尤其是这一段:
我不喜欢琼瑶的小说,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是厌恶的。
但我一直认为她是个很有才情的作家。
之所以忽然想到了她,是因为听到了一首歌。
这首歌旋律其实不错,但听着听着,歌词让我emo了,尤其是这一段:
姑娘为何你要放声哭泣,
我在路那旁小河等你,
你心里到底藏了什么秘密,
我想紧紧地抱住你。
这几句歌词,如果非要表扬点什么,那就是“通俗易懂”。
但问题是,这太通俗了,毫无美感。
画面倒是有,只是粗糙得毫无节制,更谈不上留白。
这样的歌词,让人想起的不是诗意桥段,而是村姑跑到河边和一个农村小伙幽会。
从头到尾,没有一点转折和含蓄,明明很喜欢旋律,却没有再听一遍的欲望。
对比琼瑶写的歌词,这种“口水歌”显得特别单薄,词义浅显,画面粗糙,节奏僵硬,毫无象征。
我们这些吃过“细糠”的80后,再听这些歌词,常有一种审美上的荒凉感。
想到一个客户跟我说过的话:
“我以前很喜欢美国流行歌,旋律动听。直到我学会了英文,听懂了歌词……”
他沉默了几秒,叹了口气,那种无奈,我完全懂。
随便拿琼瑶写的一首歌为例,《情深深雨濛濛》:
情深深雨濛濛,多少楼台烟雨中?
记得当初你侬我侬,车如流水马如龙。
尽管狂风平地起,美人如玉剑如虹。
情深深雨濛濛,世界只在你眼中。
相逢不晚为何匆匆? 山山水水几万重。
一曲高歌千行泪,情在回肠荡气中。
情深深雨濛濛,天也无尽地无穷。
高楼望断情有独钟,盼过春夏和秋冬。
盼来盼去盼不尽,天涯何处是归鸿。
这不是歌词,是词,是诗,是艺术,底色就是古诗词的血脉。
1. 多少楼台烟雨中
出自杜牧《江南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琼瑶将这句诗作为全曲的主旋律反复吟咏,不再是感怀历史,而是寄情于江南烟雨中的爱恋与迷蒙。
她不仅引用,更是重构语境,让古意焕发新情。
2. 你侬我侬,车如流水马如龙
“你侬我侬”出自元代关汉卿《救风尘》: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
“车如流水马如龙”则出自李煜《望江南》。
前者写缠绵情意,后者描绘盛世繁华。
琼瑶将两者拼接得天衣无缝,一句,便写尽了当年的热烈与缱绻。
3. 尽管狂风平地起,美人如玉剑如虹
“狂风平地起”见苏轼《赤壁赋》:
狂风骤起,浪卷千堆雪。
“美人如玉剑如虹”则出自龚自珍《夜坐二首》:
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美人与宝剑并置,一柔一刚,情感张力十足。
在今天,能把“爱”写得如此铿锵者,几乎绝迹。
4. 相逢不晚为何匆匆,山山水水几万重
让人想起纳兰性德《长相思》中的: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这也让我联想到苏轼《江神子》:
既相逢,却匆匆。
重新编排的歌词,让人深深感到情感总是来不及安顿,就仓促别离。
越写越轻,却越读越沉。
5. 高楼望断情有独钟
“高楼望断”源于晏殊《蝶恋花》: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情有独钟”虽是现代词语,但嵌入后毫无违和。
古典意境配上现代表达,雅俗共构,美得恰到好处。
6. 天涯何处是归鸿
可能是化用了杜牧“天涯何处无芳草”的反意,但意象则更贴近“归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归鸿,是漂泊者的哀音,是爱而不得的化身。
我曾说过,自己的情感阈值越来越高,貌似变得铁石心肠,冰冷麻木。
但或许,问题并不在我。
而是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什么能真正触动我了。
今天的歌词,套个旋律,凑几句押韵的字,重复三遍副歌,就能发歌、上热搜、刷抖音。
写词这件事,从雕琢情感,变成了生成内容;从“慢炖”,变成了“冲泡”。
就像如今的餐厅不再做饭,改用预制菜;
影视剧不再写剧本,全靠流量脸;
而歌词,也不再写词了,只做“口播段子”。
琼瑶的才情,正在成为绝响。
你可以不喜欢她的小说,但她的歌词,确实代表了一个时代对“美”的执着。
如今,真正能写出“情在回肠荡气中”的词人,越来越少。
我们可能不缺旋律,不缺高音,不缺剪辑软件,
但,我们真的越来越缺一个词人,
静静坐在窗边,
酝酿一句能让人落泪的歌词,
以及那些歌词里,藏着的灵魂。
现在,还有谁在这样写词呢?
像我这种唐诗宋词的狂热爱好者,
在初中阶段就能熟背《唐诗三百首》《宋词选》的文青,
如今满脑子装的,都是询盘、谈判、出货、参展。
偶尔回头,才有惨惊鸿一瞥,
看到那些书躺在书架的角落,
书上的灰尘像旷夫怨女的眼神,
默默地提醒我:你已经很久没理我了。
真忙啊。
来源:Tess外贸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