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第一次接触汽车板项目时,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就是想“能省一点是一点”。Class 2标准的板子既便宜又常见,性能看上去也不错,于是有人心想:反正电路原理差不多,用Class 2不行吗?
很多人第一次接触汽车板项目时,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就是想“能省一点是一点”。Class 2标准的板子既便宜又常见,性能看上去也不错,于是有人心想:反正电路原理差不多,用Class 2不行吗?
问题是,汽车电子最怕的不是焊不上,而是掉链子。
Class 2标准允许轻微的孔壁气泡、局部粗糙、焊盘翘曲等小缺陷——这些对普通家电、仪器类产品来说没什么,但在汽车高振动、高温差环境下,就可能变成致命隐患。尤其是控制系统、刹车模块、ADAS主板这类关键板,一旦出现“偶发性接触不良”,就是整车功能异常。
举个实际例子。某车灯控制模块,早期选的是Class 2标准,出厂检测全合格,但半年后部分批次灯控板出现“点亮延迟”问题。拆解后发现,是孔壁镀层在长期热循环中出现微裂。后来改为Class 3标准后再追踪一年,问题完全消失。
这就是等级的本质差异:Class 3要求孔铜厚度≥25μm、焊盘附着力≥1.5倍Class 2、外观瑕疵容忍度大幅下降。
换句话说,Class 3不是更漂亮,而是更抗老化、更稳。
来源:捷多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