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美国多地因大豆滞销,为避免储存压力和影响次季播种,爱荷华州、密苏里州的大豆堆成山没人要,发霉的豆子被碾碎还田。
2025年金秋的美国中西部,本该是大豆丰收的一派喜悦,如今却弥漫着焦糊味。
这不仅是豆农心理的焦灼,也是豆田中现实的焦灼。
9月,美国多地因大豆滞销,为避免储存压力和影响次季播种,爱荷华州、密苏里州的大豆堆成山没人要,发霉的豆子被碾碎还田。
甚至一些农场主被迫就地焚烧他们辛苦种植的大豆,因为最大的买家中国已经数月没有采购一粒美国大豆。
但此时,在太平洋彼岸,中国的大豆市场却波澜不惊、平稳如常。
2025年1-8月,巴西大豆占华进口量飙升到71.6%,阿根廷半年内对华出口量暴涨3倍,俄罗斯非转基因大豆对华出口持续突破,国内大豆产量更是连续三年超过2000万吨。
此外,还有4500万吨的大豆战略储备如同定海神针,足以消化两年的美国大豆出口量。
曾经被美国“卡脖子”的全球大豆供应链,现在已被中国巧妙重构。
惨痛教训:中国的至暗时刻
曾几何时,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国,直到1995年还是净出口国。但短短十年间,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3年,中国大豆产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猎杀。美国先释放“大豆增产”信号,诱使中国企业扩产,再突然宣布“减产”,引爆市场价格。
当中国企业组团赴美“团购”时,美国又联合资本把价格从2000元/吨炒到5500元/吨,逼我们高价接盘800万吨。
三个月后,他们再反手宣布“丰收”,价格暴跌到2200元/吨,直接让中国97%的榨油企业破产。
这不是普通的市场波动,而是一场精准猎杀。ADM、邦吉等国际粮商趁机低价收购,一度控制了中国85%的榨油产能。
从此,中国大豆市场被迫打开国门,成为美国农业霸权的牺牲品。
卧薪尝胆:中国的战略布局
面对前十年的惨痛教训,中国可以说,此后默默启动了长达二十年的“大豆反击计划”。
首当其冲就是将多元化进口来源作为首要战略。由此,巴西成为中国破局的关键。同时也对其他一些诸如阿根廷等国家,积极布局。
在此期间,中国没有简单购买大豆,而是玩了一手全产业链赋能。
技术输出。在南美布局的中国农业企业隆平巴西研发出耐酸性土壤的大豆品种,使巴西产量从每公顷约3000公斤跃升至3560公斤,单位面积产量提升约18.7%。
基建先行。中国帮巴西修铁路、建港口,4900公里的两洋铁路一旦贯通,大豆从巴西到中国的运费直降50%,还绕开了美国控制的巴拿马运河。
金融绑定。用人民币结算大豆贸易,巴西拿订单就能找中国银行贷款。
与此同时,中国也同步提升自给能力。
在黑龙江的黑土地上,高蛋白大豆品种的研发正在打破“美国大豆出油率高”的神话;内蒙古的大豆加工园区里,从豆粕到蛋白的深加工生产线不断延伸价值链。
2024年,中国大豆自给率提高了近7个百分点,国内产量稳定在2000万吨以上,豆粕减量替代技术进一步降低了对进口大豆的依赖。
大连商品交易所的期货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商开始使用人民币计价的大豆合约。
从大豆开始,中国“种、储、加、贸”四位一体的布局,正在彻底改变过去“买啥啥贵、卖啥啥贱”的被动局面。
华丽时刻:中美博弈的逆转
2025年,大豆之战的转折点终于到来。
随着特朗普政府再次对华加征关税,中国果断反击,对美国大豆加征25%的进口关税,加上其他税费,整体税率高达34%。
自2025年5月起,中国没有下过任何一笔美国大豆新订单。去年美国245亿美元的大豆产出,中国消耗了将近一半,如今这个市场对美国彻底关闭。
效果立竿见影。美国大豆价格暴跌,库存严重积压,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价格一度下跌,刷新2008年以来新低。
美国中西部地区农场破产申请已增加35%。全美约50万依赖大豆种植的农户正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
如果按照目前的趋势进行,到2025年底,预计巴西大豆将占中国进口大豆总量的85%以上。
特朗普不得不亲自在社交媒体发帖呼吁中国,“尽快将(美国)大豆订单增至四倍”,并且为中美大豆贸易提供“快速服务”!
从“怕美国不卖”到“美国怕不买”,三十年的博弈,中国终于改写了国际大豆贸易的规则。
神来之笔:阿根廷“果断补刀”
2025年9月22日,阿根廷总统米莱出于为国内紧急筹措高达70亿美元外汇的考虑,出台了一项被媒体称为“零税豪赌”的政策:宣布暂时取消大豆、玉米等谷物的出口关税。其中,大豆的出口关税直接从26%降至零。
此前阿根廷大豆出口税率为26%,此举直接让阿根廷大豆价格暴跌123.7美元/吨,比美国大豆便宜近33%。
消息一出,中国买家迅速行动,在政策公布后48小时内锁定约130万吨阿根廷大豆订单,满载归仓。待中国刚完成采购,阿根廷便宣布恢复关税。
这场“限时促销”的市场闪电战,让美国大豆彻底傻眼。原本指望中国在贸易谈判中松口采购美豆,却被阿根廷半路“截胡”。
美国财长贝森特被拍到在联合国会议期间焦急阅读手机短信,内容赫然是农业部长的抱怨:“阿根廷让中国对我们有了更大筹码!”
更讽刺的是,美国前脚刚向阿根廷提供20亿美元援助,后脚就被对方用零关税政策抢走生意,堪称“搬石头砸自己脚”。
而中国稳坐钓鱼台,面对美国指责“将豆农当人质”,中方淡然回应:采购决策遵循市场规律,谁性价比高就买谁。
米莱,这位曾宣称“不与社会主义国家交易”的总统,为挽救阿根廷经济果断对华示好,甚至不惜得罪“好友”特朗普。
最终,美国只能吞下苦果,宣布拿出140亿美元补贴农民,但再多的补贴已换不回中国市场。
中国智慧:大豆之战的逻辑
中国在大豆战争中的胜利,体现的是深厚的中华战略智慧。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中国与巴西、阿根廷、俄罗斯等多国建立大豆供应关系,构建了多元化的供应网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国帮助巴西提升大豆产业,从种植技术到港口建设,全方位赋能,最终实现了互利共赢。
未雨绸缪,久久为功。从2004年的大豆危机到2025年的彻底逆转,中国系统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一步步扭转局面。
这些智慧最终汇聚成中国在大豆战争中的胜利,也体现出中国在国际贸易博弈中的战略耐心、系统思维和胜战决心,这是美方难以做到的。
当美国农民无奈地看着大豆田的凄冷灰暗,而巴西的港口却是一片繁忙景象,满载大豆的货轮正欢快驶向中国。
从被美国资本猎杀,到彻底摆脱对美国大豆的依赖;从被迫接受国际价格,到主动重构全球大豆贸易规则,中国打了一场漂亮的大豆翻身仗。
人民币结算、订单融资、基建换资源,这些创新正在改写国际大宗商品贸易的游戏规则。
行文至此,看近日网上传言,美国一些大豆种植户、大豆协会等,希望中国买家继续购买美国大豆,他们愿意接受人民币付款!
这场大豆博弈的终局印证了一个道理:谁掌握全球产业链的主导权,谁就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可以预见,未来的全球粮道,必将因中国力量、中国智慧,而更加多元、公平、可持续。
解筱文:战略学者。主评时政、文化、商业、铁路。(zgmjply)
来源:解筱文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