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朝天宝年间,江南道有个柳林镇,镇子依山傍水,百姓多以打渔、种田为生。镇东头住着个叫赵大牛的穷小子,父母早亡,靠着给镇上的张屠户当帮手勉强糊口。
唐朝天宝年间,江南道有个柳林镇,镇子依山傍水,百姓多以打渔、种田为生。镇东头住着个叫赵大牛的穷小子,父母早亡,靠着给镇上的张屠户当帮手勉强糊口。
这日黄昏,赵大牛收拾完肉铺,正要回家,忽见街角围着一群人。挤进去一看,原来是个老乞丐昏倒在地,面色蜡黄,气息微弱。
“让开让开,围在这儿做什么?”张屠户提着杀猪刀走过来,皱眉道,“这老乞丐在镇上晃悠好几天了,别死在我铺子前,晦气!”
赵大牛蹲下探了探老乞丐的鼻息:“掌柜的,他还活着,就是饿昏了。”
“大牛,少管闲事,赶紧回家去!”张屠户不耐烦地摆手。
赵大牛犹豫片刻,还是从怀里掏出半个胡饼,就着水囊给老乞丐喂下。不多时,老乞丐悠悠转醒,看见赵大牛,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芒。
“多谢小哥救命之恩。”老乞丐声音沙哑。
赵大牛憨厚一笑:“老人家,天快黑了,我送您去城隍庙避避风吧。”
安顿好老乞丐,赵大牛才摸黑回家。他不知的是,他走后,老乞丐望着他的背影,喃喃道:“心善面慈,是个有福的,可惜...”
原来这赵大牛虽穷,却与镇西苏秀才的闺女苏婉娘情投意合。两人青梅竹马,本该是桩美事,奈何苏秀才嫌赵大牛家贫,一直不允。
转机出现在这年秋天。一日,苏秀才突发急症,咳血不止。请来的郎中都摇头说准备后事。赵大牛听说后,想起那老乞丐曾给过他一个土方,说是专治咳血之症。死马当活马医,他采来草药,连夜给苏秀才煎服。
说来也奇,三剂药下去,苏秀才竟好转了。感念赵大牛的救命之恩,苏秀才终于点头答应了婚事。
婚期定在腊月十六。赵大牛欢喜之余,又发起愁来——他积蓄微薄,如何办得起体面的喜宴?
这日,张屠户把他叫到跟前:“大牛啊,听说你要成亲了?这样吧,我赊给你半扇猪肉,再借你二两银子,等你日后宽裕了再还。”
赵大牛感激涕零:“多谢掌柜的!我一定尽快还上!”
张屠户拍拍他的肩,眼中却闪过一丝诡异的光芒。
喜宴这日,天公作美,冬日暖阳照得人浑身舒坦。赵大牛在自家小院摆了八桌酒席,虽不奢华,倒也整治得热气腾腾。
“新娘子来啦!”孩童们欢叫着簇拥花轿进院。
赵大牛看着披着红盖头的苏婉娘,心中满是甜蜜。拜堂完毕,宾客纷纷入席,推杯换盏,好不热闹。
酒过三巡,忽闻门外传来苍老的歌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赵大牛出门一看,竟是数月前那老乞丐,拄着根竹杖,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老人家,快请进来喝杯喜酒!”赵大牛忙上前搀扶。
老乞丐也不推辞,跟着他进了院子。有宾客认出老乞丐,窃窃私语:“这要饭的怎么来了?”
张屠户坐在主桌,见状皱眉:“大牛,今日是你大喜之日,让个乞丐入席,不太吉利吧?”
赵大牛笑道:“来的都是客,添双筷子的事。”
他特意将老乞丐安排在自己这桌,又去厨房端来一碗刚出锅的红烧肉。那肉肥瘦相间,油光发亮,香气扑鼻。
“老人家,您尝尝这红烧肉。”赵大牛恭敬地递上筷子。
谁知老乞丐只看了一眼,脸色骤变,压低声音道:“傻小子,你死到临头还不自知!”
赵大牛一愣:“老人家何出此言?”
老乞丐用筷子拨开肥肉,指着底下一块特殊的肉块:“这肉你从何得来?”
“是张屠户赊给我的半扇猪肉...”
老乞丐冷笑:“你仔细看看,这真是猪肉?”
赵大牛凑近细看,忽然脸色发白——那块肉形状奇特,分明是...
“这是人肉!”老乞丐声音虽低,却如惊雷炸响在赵大牛耳边。
“不、不可能...”赵大牛浑身发抖。
老乞丐目光如炬:“这张屠户可是左耳后有颗黑痣,右臂有处刀疤?”
赵大牛惊愕点头:“您怎么知道?”
“三年前,江州有个人称‘肥屠’的恶徒,专在黑店杀人卖肉,害了数十条人命。官府缉拿时,被他侥幸逃脱。这恶徒的特征,正是左耳后黑痣,右臂刀疤!”
赵大牛如坠冰窟,想起张屠户平日种种可疑之处——不许他进后院地窖,每月十五必关门“清账”,还有那些来了就再没见过的外地客商...
“他、他为何要害我?”赵大牛声音发颤。
老乞丐叹道:“你可是撞见过他与李寡妇私会?”
赵大牛猛然想起,上月确实无意中撞见张屠户与镇上的李寡妇在后巷拉扯。当时张屠户眼神凶狠,但次日却对他格外亲切,原来早就起了杀心!
“那现在如何是好?”赵大牛六神无主。
老乞丐从怀中掏出个小瓷瓶:“这是催吐药,你悄悄放入酒中,让宾客们吐出来,就说酒有问题。我去报官。”
赵大牛依计行事。不多时,宾客们纷纷呕吐,院子里乱作一团。
张屠户见状,脸色阴沉地走向赵大牛:“你小子搞什么鬼?”
就在这时,院门被撞开,县尉带着数十名衙役冲了进来:“所有人不许动!”
张屠户见势不妙,转身要跑,却被老乞丐伸脚绊倒。衙役一拥而上,将他捆了个结实。
“搜他的肉铺!”县尉下令。
不多时,衙役回报:“肉铺地窖中发现大量人骨,还有几个被囚禁的过路客商!”
满场哗然,宾客们又惊又怒,纷纷唾骂张屠户蛇蝎心肠。
张屠户狞笑:“赵大牛,算你命大!要不是这老乞丐...”
“住口!”老乞丐突然挺直腰板,扯下乱发,露出一张威严的面孔。
县尉急忙躬身:“刺史大人!”
众人惊呆了,这老乞丐竟是微服私访的江南道刺史刘大人!
刘刺史肃然道:“本官接到密报,说这一带有黑店害人,特来查访。那日昏倒街边,是为试探民情。多亏赵大牛心善相救,后又发现张屠户疑点,这才顺藤摸瓜,查出血案。”
真相大白,张屠户瘫软在地。衙役还在他家中搜出记有罪证的账本,上面详细记录了他三年来的罪行。
喜宴经此变故,自是办不下去了。赵大牛愧疚地对苏婉娘说:“婉娘,对不住,好好的喜事弄成这样...”
苏婉娘却握住他的手:“夫君说的什么话?今日你救了多少人性命,这才是天大的喜事!”
刘刺史笑道:“说得好!本官做主,三日后为你们重新操办喜宴,费用由官府出!”
众人欢呼雀跃。三日后,县衙亲自为赵大牛和苏婉娘举办了盛大的婚礼,刘刺史亲自主婚,全镇百姓都来庆贺。
洞房花烛夜,苏婉娘从嫁妆箱底取出一本书:“夫君,这是我爹让我交给你的。他说你心地纯善,该有番作为。”
赵大牛接过一看,竟是本《本草纲目》。
“岳父这是...”
“爹说,你既有医者仁心,不如正经学医,也好济世救人。”
赵大牛感动不已,自此潜心学医。数年后,他成了当地有名的郎中,尤擅辨识药毒。他还将自己的经历编成小册,警示世人善恶有报。
那张屠户被斩首示众那天,赵大牛在法场外久久伫立。刘刺史走过来问:“可是心有不忍?”
赵大牛摇头:“只是感慨,一念之差,天堂地狱。”
刘刺史颔首:“你能明白这个道理,很好。记住,医者医身更要医心。”
后来赵大牛夫妇开了间医馆,名“回春堂”,专为穷苦百姓看病,遇到实在困难的,不仅分文不取,还赠药施粥。他们的善举被写入地方志,流传后世。
每年腊月十六,赵大牛都会备上好酒好菜,请刘刺史来家中小聚。酒过三巡,刘刺史总会指着那碗红烧肉笑道:“要不是这碗肉,也没有你们的今天。”
而赵大牛总会恭敬回答:“是大人教晚辈明白,肉香之下,可能藏着祸心;破衣之中,或许怀着锦绣。
当您看到这里的时候,说明您已经看完故事,麻烦您点个关注点个赞,举手之劳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本故事纯属虚构!谢谢观看!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来源:普渡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