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秒后,手指已经点在订票页,脑子里全是云海+长裙=封神的画面。
“刷到那条悬崖秋千视频的时候,心跳比滤镜还快。
”
十秒后,手指已经点在订票页,脑子里全是云海+长裙=封神的画面。
没人告诉你,那根安全绳去年就该报废,而滤镜把深渊调成了奶油蓝。
三天后,巴厘岛警方通报:断裂的绳口像啃过的甘蔗渣,死者31岁,手机里最后一段画面是倒计时3、2、1……
这不是第一起,也不会是最后。
今年前十个月,全球户外运动事故83%的遇难者,朋友圈签名清一色写着“人生苦短,必须冒险”。
他们死于不会换雪刃、不会看云图、不会拧一颗保险扣,却敢把命交给网红定位。
澳洲塔州警察刚更新的徒步指南,第一行就写:
“别只带相机,卫星通讯设备比滤镜更能保命。
”
翻译成大白话——真迷路了,点赞声救不了你。
国内雪场也动手了。
崇礼云顶新装的AI摄像头,专逮“鱼雷”:
不会刹犁式,直接广播劝退,面子当场碎成雪沫。
想混进黑道?
先过级,再签字,摔断腿保险才认账。
西藏更狠,珠峰刷脸进门,没三个月内体检报告连大本营帐篷门帘都摸不到。
向导说得好:“高原不认粉丝量,只认血氧。
”
总有人抬杠:哪有那么倒霉?
数据冷冰冰——
一条“超期服役”的绳子,成本省80块,换命赔80万,老板算得比你精。
一张“种草”截图,点赞2万,救援费人均摊2千,没人给报销。
想玩可以,先把“浪漫”拆成清单:
1 先学再飞,滑翔伞A证不贵,却能把坠落率砍一半。
2 保险别选“旅游险”,要挑带“高空项目”字样的,差两个字,拒赔分分钟。
3 看商家有没有“一绳一签”,绳标+检测报告,拿不出直接走人,别不好意思。
4 随身带个“垃圾袋”,别笑,超薄保温毯折叠后比手机轻,风一刮,体温掉得比信号快。
最管用的一条:
把“来都来了”改成“算都算过”。
风速、雷暴窗口、日落时间,全查完再出门。
山顶不会因为你勇敢就多云转晴,但会因为你无知直接变脸。
冒险不是拍爽剧,没有NG。
下次再刷到“0元打卡世界尽头”,先问自己三秒:
装备齐了吗?
保险买了吗?
退路留了吗?
答不上,就滑走。
命只有一条,滤镜可以批量生产。
来源:小鱼丁丁讲育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