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男子出现气喘、血尿,一查肺垮了!医生:与这个习惯有关,严重可致呼吸衰竭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4 22:53 1

摘要:此前在老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时,面对医生开的激素药,张大爷想起来就吃、忘记了就停,关节一疼就大把吞止痛药,这病一拖就是两三年。

张大爷患有类风湿关节炎

他怎么也没想到

自己“凭感觉吃药”的习惯

竟差点把肺拖垮

……

此前在老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时,面对医生开的激素药,张大爷想起来就吃、忘记了就停,关节一疼就大把吞止痛药,这病一拖就是两三年。

等到出现气喘、走不动路时,张大爷才来到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就诊,不仅确诊了“间质性肺病”,更因长期吃止痛药伤了肾,出现血尿。

像张大爷这样

被间质性肺病“偷袭”的中老年

人不在少数

偶尔咳两声、爬楼喘得慌

很多人总当“小毛病”

认为是年龄大了,“机器老化”了

可这背后可能藏着大风险

9月29日,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三位专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姚秀娟主任医师、风湿免疫科陈志涵主任医师、放射科吴建满副主任医师,做客《大医生开讲・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直播间》,与大家深入探讨这种难缠的肺病。

(点击图片观看直播回放)

截至目前,本场直播全网观看量超28w万人次。

肺像“变硬的气球”?

这些警报别忽视

“健康的肺像有弹性的气球,吸气呼气都顺畅;一旦得了间质性肺病,肺就会变硬、失去弹性,没法正常‘工作’。”直播中,姚秀娟用形象的比喻拆解疾病危害,“除了咳嗽、喘气费劲,严重时肺像灌了胶水一样,甚至可能发展成呼吸衰竭。”在我国,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人数超72万,且还在不断上升。

牢记这些预警信号

●干咳超8周无痰,像嗓子卡东西;

●在进行爬楼等日常活动中出现气短;

●手指尖变粗圆如鼓槌;

●粉尘从业者、种大棚菜者、有自身免疫病人群、50岁以上烟民等,需多留意。

风湿病人注意!

这些情况可能伤肺

间质性肺病和风湿免疫病关系密切,多数风湿免疫病都可能“连累”肺部,诱发间质性肺病。

其中,硬皮病(手脚皮肤变硬,没了纹路和脂肪)、肌炎/皮肌炎(浑身无力、肌肉疼,抬手、坐下站起都费劲,眼眶手背出皮疹)、类风湿关节炎(早上起来手发僵,后来关节肿又痛),伤肺风险尤其高。

此外,干燥综合征(口干眼干,年轻时就有不少蛀牙)、系统性红斑狼疮(脸颊长红斑、尿有泡沫、关节疼),也可能引发这种肺病,只是相对少见。

陈志涵特别提醒:“这里说的风湿病,和中医讲的风湿不一样,它是免疫系统紊乱引发的疾病,更需警惕肺部并发症。”

肺CT出现这些“图案”?

赶紧找专科

想判断肺是否健康,CT检查是关键。间质性肺病患者的CT片,常出现“磨玻璃影”“网格影”“蜂窝影”。

‘蜂窝影’就像生活中的蜂窝,一格一格的,看到它不仅意味着患病,还是肺纤维化晚期;‘网格影’是肺上出现了网格状的纹路;‘磨玻璃影’则让肺看起来灰扑扑的,像玻璃被磨砂了,要注意和磨玻璃结节区分开。”吴建满解释道。

此外,吴建满还分享了一个案例:有位患者5年前CT检查仅显示细的网格影,没当回事,5年后再查,那些区域的肺已变成蜂窝状,肺功能彻底无法逆转。所以,一旦CT检查出现这些情况,尤其是规范治疗后仍存在,一定要找专科医生进一步检查。

跑遍科室难确诊?

多学科联合门诊来解忧

间质性肺病格外“狡猾”:症状不明显、发展慢,还得靠高分辨率CT才能发现,不少患者跑遍呼吸科、风湿科、放射科等,依旧无法确诊。

为解决疑难病患者“找科难”的问题,今年省立医院组建了多个一站式、全周期的多学科联合门诊(MDT),间质性肺病MDT门诊便是其中之一

像张大爷这样的复杂病例,正是通过这一模式得到救治——呼吸科牵头,联合放射科、风湿免疫科、病理科、胸外科等专家“组团”会诊,对着病史、检查报告逐条分析,很快制定出治疗方案。

这种MDT模式,不仅帮患者省下时间和路费,还能量身定制治疗与随访计划,即便是需要手术的患者也能少走弯路,切实解决“看病难、确诊难”问题,也让更多像张大爷这样的患者,不用再“遭冤枉罪”。

↓↓↓

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福建卫生报、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协办单位: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林颖

主持人:陈香 摄影:郑波

摄像:章立强 郑波 陈昶晔

导播:陈筱蔚

来源:福建卫生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