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子时。紫禁城的风带着初秋的寒意,吹过养心殿的琉璃瓦,发出呜咽般的声响。殿内,首辅大臣张廷玉的声音,第一次失去了往日的沉稳,带着一丝无法掩饰的惊惶。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子时。紫禁城的风带着初秋的寒意,吹过养心殿的琉璃瓦,发出呜咽般的声响。殿内,首辅大臣张廷玉的声音,第一次失去了往日的沉稳,带着一丝无法掩饰的惊惶。
“首辅大人,皇上他……”总管太监苏培盛“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话未说完,已是泪流满面。
“到底怎么了?说!”张廷玉一把抓住他的衣领,双目赤红。
“皇上……驾崩了!”
这五个字如同一道惊雷,在死寂的宫殿里炸开。整个紫禁城仿佛都在这一刻颤抖。御林军的铁甲踏过青石板,发出急促而冰冷的回响,宫女太监们跪伏在地,压抑的哭声汇成一片令人心悸的哀潮。
张廷玉踉跄着冲进内殿,一股浓重的血腥味扑面而来。龙床之上,大清帝国最高统治者雍正皇帝,身着明黄龙袍,僵直地躺着。他脸色青紫,嘴角和鼻孔凝结着暗红色的血迹,而那双曾经睥睨天下的眼睛,此刻却圆睁着,充满了极致的恐惧,仿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看见了来自地狱的恶鬼。他的右手死死抠着床沿,左手则僵硬地伸向床榻之后,手指的方向,成了一个无人能解的谜。
当宝亲王弘历疯了一般赶到养心殿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人间至惨的景象。他脑中一片空白,父皇前日与他商议漕运时的音容笑貌还历历在目,怎么会突然……
“御医呢?!”弘历强压下心头的巨震,声音嘶哑。
“回……回爷的话,”苏培盛磕头如捣蒜,“戴院判、刘太医他们都来过了,会诊许久,说是……说是积劳成疾,突发心疾,暴毙而亡。”
“暴毙?”弘历猛地转身,目光如刀,直刺苏培盛,“父皇今天见了谁,吃了什么,一五一十,从实说来!”
在苏培盛颤抖的叙述中,一个看似寻常却又处处透着诡异的白天被还原。雍正召见户部尚书海望,用膳如常,批阅奏折直到戌时末。一切都与过去十三年里的任何一个夜晚毫无二致。直到一个时辰后,殿内传来一声闷响,苏培盛推门而入,看到的,便是这七窍流血、死不瞑目的惨状。
弘历走到龙床前,伸手欲为父皇合上双眼,指尖触到的,却是刺骨的冰凉。他心中一沉,父皇的身体,早已凉透。他的目光再次落到那只指向床榻后的手上,一个疯狂的念头在他心中滋生:父皇临死前,到底想告诉他什么?
**一、帝王心术与未竟的遗言**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弘历以“大行皇帝丧仪未定”为由,推迟了发丧日期。他将自己关在养心殿,一遍又一遍地勘察现场,询问苏培盛每一个细节。他发现,父皇的龙袍整齐,身上并无伤痕,殿内也无打斗痕迹。这不像是一场谋杀,更像是一场来自幽冥的审判。
父皇雍正,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在弘历的记忆里,他是勤政到极致的“工作狂”,是铁腕无情的冷酷君主,是猜忌多疑的孤家寡人。他登基后,将八弟、九弟圈禁至死,将十四阿哥远放盛京,将曾经助他上位的隆科多、年羹尧一一赐死。他的手上,沾满了亲族的鲜血。
可弘历也记得,几个月前,父皇在批阅奏折的间隙,曾突然问他:“弘历,你恨我吗?”当时他只当是父皇的又一次试探,如今想来,那眼神里深藏的疲惫与痛苦,分明是一种求而不得的解脱。
父皇还曾对他说:“你将来登基,有些事……不必深究。该放下的,就放下吧。过去的事,让它过去。”
“不必深究”,这四个字如同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弘历所有的疑窦。父皇心中,果然藏着一个足以颠覆一切的秘密。而这个秘密,很可能就与他那备受争议的继位之谜有关。民间传言,康熙遗诏“传位于四子”被其篡改为“传位于十四子”,虽是荒诞之说,但雍正登基后急于销毁康熙朝相关档案、起居注的行为,却无疑为这桩悬案增添了浓重的阴影。
弘历下令贴身太监高无庸,秘密调查雍正近一年来的所有异常举动。很快,线索汇集而来:雍正脾气愈发暴躁,常在深夜对着空无一人的养心殿喃喃自语;他多次对着龙床发呆,眼眶泛红;苏培盛甚至几次在深夜听见他说梦话,断断续续地念着“不该”、“对不起”……
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在弘历脑中拼凑出一个令人心惊的形象:一个被巨大秘密折磨了十三年,活在恐惧与愧疚中的孤独灵魂。他指向床榻后的手,绝不是无意识的举动,那是他留给继承者的最后线索。
**二、暗格开启,一封尘封的血书**
第四天深夜,弘历屏退左右,只带着苏培盛,再次来到养心殿。他径直走到龙床后,借着烛光,开始一寸一寸地摸索那面雕着祥云瑞兽的紫檀木壁板。他的手指滑过冰凉的雕花,感受着每一处细微的凹凸。当按到一朵盛开的牡丹花时,他感觉到了一丝微不可察的松动。
弘历心头狂跳,他轻轻一按,再一转。
“咔嚓。”
一声清脆的机括声响起,墙壁上竟裂开一道缝隙。一个一尺见方的暗格,赫然出现在眼前。
苏培盛吓得倒吸一口凉气。弘历却镇定地伸出手,从暗格中取出一个用明黄绸缎包裹的方物。绸缎上绣着五爪金龙,是帝王专用。包裹入手很轻,但弘历却觉得重若千斤。他打开绸缎,里面是一封信笺。
信笺的材质是上好的云锦,却因岁月而泛黄。更令人心惊的是,信笺上布满了暗褐色的斑点,那是早已干涸的血迹!这是一封用血写成的信!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张廷玉焦急的声音:“爷,宗人府和礼部的大人们在殿外候着,发丧的国讳不能再拖了!”
弘历心中一凛,迅速将血书藏入怀中,沉声道:“知道了,明日再议。”他不动声色地打发走张廷玉,心中却已是翻江倒海。这封血书,父皇为何要藏在如此隐秘的地方?他临死前那只手,就是要指引自己找到它!
回到书房,弘历将房门紧锁。烛火摇曳,映着他苍白而凝重的脸。他怀揣着这封可能改变大清国运的血书,却迟迟不敢展开。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一旦打开这封信,他所认知的一切,包括他敬仰的父皇,都将彻底崩塌。
**三、六个字,颠覆乾坤的真相**
犹豫、挣扎、恐惧……种种情绪在弘历心中交战。他想起了父皇那句“知道了反而是负担”,想起了太后在慈宁宫含泪的告诫:“不该问的不要问,有些事情,烂在肚子里最好。”
不!弘历猛地一拍桌子。他是大清未来的皇帝,他有权知道真相!无论真相多么残酷,他都必须面对。
他深吸一口气,颤抖着手,缓缓展开了那封尘封了十三年的血书。
云锦信笺上,六个用指尖血写成的字,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瞬间击中了弘历的灵魂。那字迹潦草而扭曲,充满了书写者巨大的痛苦与挣扎。
弘历死死盯着那六个字,脸上的血色一点点褪尽,最后变得和纸一样白。他踉跄着后退一步,撞在椅子上,手中的血书飘然落地。
“这……这不可能……”他的声音在空旷的房间里回荡,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骇。
门外,高无庸听到动静,担忧地敲门:“爷,您怎么了?”
弘历没有回答。他只是呆呆地看着地上的血书,那六个字,如同烧红的烙铁,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脑海里,每一个字都带着血与火的诅咒。
**“父皇,我杀的。”**
短短六个字,却蕴含着一场惊天动地的弑父惨剧!原来,雍正十三年励精图治、铁腕治国的背后,竟隐藏着如此不堪回首的原罪。他不是篡改遗诏,而是直接弑父夺位!难怪他一生猜忌,滥杀兄弟,难怪他夜夜被噩梦纠缠,难怪他在临死前,眼中充满了看见鬼魅般的恐惧!
就在弘历心神俱裂之际,书房的门被“砰”地一声撞开,张廷玉和鄂尔泰带着一众侍卫冲了进来,他们显然是察觉到了不对劲。
“爷!您……”张廷玉的话戛然而止,他看到了地上那封展开的血书,也看到了弘历那张如同见鬼的脸。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六个血字之上。
整个大清王朝的命运,在这一刻,悬于一线。弘历知道,他不仅要面对一个残酷的真相,更要做出一个足以决定历史走向的抉择。是揭开真相,让皇室蒙羞,天下震动?还是将这个秘密永远埋葬,用谎言来维系帝国的尊严?
烛火猛地一跳,光影摇曳,将弘历的身影投射在墙上,巨大而孤独。他缓缓地弯下腰,捡起了那封重若千钧的血书,也捡起了属于他的,一个全新的、更加沉重的帝王宿命。
**四、帝王的选择与历史的尘埃**
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张廷玉和鄂尔泰,这两位三朝元老,一生阅尽风浪,此刻却也面无人色,呆立当场。他们看到了那六个字,也瞬间明白了这十三年来所有无法解释的谜团:雍正的暴戾、多疑,对政敌和兄弟的赶尽杀绝,对知情者隆科多、年羹尧的必除之而后快。一切都有了答案。
“爷……”张廷玉嘴唇哆嗦,想说什么,却又不知从何说起。这个秘密太过沉重,一旦泄露,将是动摇国本的滔天巨浪。
弘历缓缓抬起头,他的眼神已经从最初的震惊和恐惧,变为一种深不见底的平静。他看着张廷玉,又看了看鄂尔泰,最后目光扫过门口那些目瞪口呆的侍卫。他知道,从他看到这六个字起,他就不再是那个可以躲在父皇羽翼下的宝亲王了。他必须做出选择,一个皇帝的选择。
“都退下。”弘历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侍卫们犹豫了一下,看向张廷玉。张廷玉从弘历的眼神中读懂了什么,他沉重地挥了挥手:“都听爷的吩咐,退下,守住宫门,任何人不得靠近!”
侍卫们退去,殿内只剩下他们三人。弘历走到烛台前,拿起那封血书,在张廷玉和鄂尔泰震惊的目光中,将它缓缓送到了火焰之上。
“爷!不可!”张廷玉惊呼出声,想要上前阻止,却被弘历一个眼神制止。
“张大人,鄂大人,”弘历看着血书在火焰中卷曲、变黑,最终化为飞灰,他的声音平静得可怕,“你们今晚,什么都没看见,什么都没听见。大行皇帝是积劳成疾,龙驭上宾。明白吗?”
张廷玉和鄂尔泰浑身一震,他们明白了弘历的决定。他要将这个足以颠覆大清的秘密,连同这封血书,一同埋葬在历史的尘埃里。这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更为深沉的智慧和担当。为了江山的稳定,为了黎民的安宁,他选择独自背负起这个血色的十字架。
“臣……明白。”两位老臣跪倒在地,老泪纵横。他们跪的,不仅是新君,更是一个为了帝国而选择牺牲自我的伟大灵魂。
弘历亲手将纸灰捻碎,放入一个香炉中。当他做完这一切,他仿佛瞬间长大了十岁。他走到窗前,推开窗户,东方已现鱼肚白。新的一天即将开始,一个没有血书秘密的“康乾盛世”,将由他来开启。
他回头,看着那张空荡荡的龙床,心中默念:“皇阿玛,您的罪,我替您埋葬。您的江山,我替您守护。从此刻起,您只是大清圣祖仁皇帝之子,世宗宪皇帝雍正。仅此而已。”
雍正暴毙的真相,随着那一缕青烟,永远地消失了。而弘历,也在这场血色的洗礼中,真正蜕变成了大清的主人——乾隆皇帝。他的一生,都将守护这个秘密,直到他生命的尽头。这或许就是皇家的宿命,有些真相,注定要被权力永远地封存。
来源:博学孔雀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