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拉丁仿盘终局:ARK DeFAI3亿资产蒸发记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6 01:01 1

摘要:2025 年 10 月的加密货币圈,本就因美联储可能加息的风声惶惶不安,一场突如其来的 “金融地震”,更让 DeFi 领域的恐慌情绪瞬间蔓延。此前,有个叫 ARK DeFAI 的项目,靠着 “AI 助力赚米 + 高利息回报” 的诱人说辞,把不少投zi者骗得团团

2025 年 10 月的加密货币圈,本就因美联储可能加息的风声惶惶不安,一场突如其来的 “金融地震”,更让 DeFi 领域的恐慌情绪瞬间蔓延。此前,有个叫 ARK DeFAI 的项目,靠着 “AI 助力赚米 + 高利息回报” 的诱人说辞,把不少投zi者骗得团团转,甚至有人把它当成 “奥拉丁 2.0”,以为能靠它实现财富自由。可谁能想到,就是这个被捧上天的仿盘,在短短几小时内,上演了一出堪比 “精密军事行动” 的操作 —— 转移资产、销毁痕迹一气呵成,3 亿美元的用户血汗米说没就没,13 万投zi者的 “发财梦” 瞬间碎成泡影,一头扎进了维权无门的困境。这场崩盘,不只是又一个加密骗局的落幕,更把仿盘项目抄套路、割韭菜的丑陋嘴脸彻底曝光,而且它玩的手段,比之前的奥拉丁骗局更狠、更绝。

一、风暴前夕:奥拉丁崩盘牵出连锁危机,ARK DeFAI藏不住“崩盘苗头”

“奥拉丁刚让我亏了 30 万,现在 ARK DeFAI 连米都提不出来了!”9 月 29 日,投zi者张先生的一声控诉,拉开了这场连锁暴雷的大幕。奥拉丁(Origin)作为 DeFi 仿盘里的 “反面典型”,在 2025 年 8 月以 “币价跌得只剩 2%、115 万人被牢牢套住” 的惨状崩盘后,它的 “跟风小弟” ARK DeFAI,最近也频频露出要 “翻车” 的迹象:

提现卡壳:不少用户说,从 9 月 25 号开始,在 ARK DeFAI 提 USDT,到账时间从原来的 “一天内” 变成了 “要等一礼拜”,客服还拿 “qu块链堵车” 当挡箭牌。可链上数据不会说谎,平台资金池里的米,比最巅峰的时候少了 82%,明眼人都知道是没米了。

收溢规则 “变脸”:之前承诺 “存 1000USDT,每天能拿 10USDT 利息”,算下来一年能赚 3 倍多,可后来突然加了个条件 ——“必须拉 2 个新用户,才能拿到利息”。这招和奥拉丁崩盘前搞 “锁仓 180 天” 拖延时间的套路,简直一模一样。

核心团队 “失联”:之前吹得天花乱坠,说核心成员是 “华尔街来的技术大佬”,结果奥拉丁的主犯被国际刑警盯上后,这些人的推特账号就再也没更新过。就连所谓的 “新加坡运营中心”,查了才知道是假的,根本没有实际办公地。

业内人士看得透彻:“仿盘就靠原项目的热度和新进来的米活着,奥拉丁倒了,ARK DeFAI 的资金链撑死也就一个月。” 去新加坡企业注册平台查 ARK DeFAI 的底,发现和它名字挂钩的公司是 ARK Enterprises(注册编号 53410016C),这公司的公开信息,藏着不少猫腻:

注册地址造假:登记的地址是 “新加坡吉宝湾景 23 号 26-73 室”,可查当地的商业地产信息,这地方其实是个高端公寓 “Reflections at Keppel Bay”,项目方却把它说成是 “新加坡运营中心”,纯属骗人。

资本与业务 “货不对板”:公司实缴资本写的是 0 美元,主营业务是 “网上卖东西”“批发商品”,可对外却吹成是 “全球 DeFi 创新总部”,完全是两码事。

组织架构 “模糊”:登记信息里就写了 1 个负责人,股东、高管是谁都没说;连个官方社交媒体账号都没有,公示的网址 “we social enterprise.sg”,查了才知道是个公益平台,和这公司半毛米关系没有。

二、团队宣传 “打假”:说的和真的差太远

ARK DeFAI 在宣传核心团队时,有三种说法,可一一核实后,全是 “水分”:

“华尔街天团” 是噱头:项目刚启动时,说核心团队是 “华尔街资深金融工程师”,可连人家的名字、履历都不敢说。奥拉丁一暴雷,相关的推特账号就停更了,所谓的 “技术负责人”,在行业公开活动上从来没露过面,根本就是虚构的。

“摩根系投zi” 是谎言:8 月 30 号的推广材料里说,项目拿到了 “Morgan Crest Web3 Foundation 3000 万美元投zi”。可去查美国 SEC 的备案、纽约州金融服务部的公示,根本没有这个基金会的注册信息;摩根家族相关的企业,也没说过投了这个项目,纯属自导自演。

“匿名开发 + 大厂背景” 自相矛盾:推广文章里一会儿说核心成员来自 “以太坊质押龙头 Lido 的核心团队”,一会儿又说 “是匿名开发者做的”。Lido 官方在 9 月发了声明,明确说和 ARK DeFAI 没关系,直接戳破了这个谎言。

三、运营模式 “扒皮”:时间线、关联点与异常信号

(一)运营时间藏玄机

ARK Enterprises 在 2020 年 2 月就注册了,可直到 2025 年 7 月才靠 ARK DeFAI 项目搞事;ARK DeFAI 本身在 2025 年 4 月启动,行业里都知道,这类仿盘一般活 3 到 6 个月,它的 “寿命” 早就进入倒计时了。

(二)和奥拉丁 “穿一条裤子”

行业预警把 ARK DeFAI 归为奥拉丁的 “仿盘”,不是没道理的:两者都是 “六级分销” 的分拥模式,米都是从香港转到柬埔寨,甚至连线下拉人的推广团队,都有不少是同一批人。

(三)运营异常藏不住

工商登记的地址,根本联系不上;宣传时提到的 “技术合作方”,全都发声明说不认识 ARK DeFAI;核心资金账户里的米,还被拆分成多笔转移走了,明摆着要跑路。

四、商业模式 “拆穿”:“假创新 + 庞氏骗局 + 传消” 的混合套路

(一)核心逻辑:拆东墙补西墙

ARK DeFAI 玩的是 “假 DeFi 创新 + 庞氏资金池 + 传消拉新” 的组合拳。先用 “高利息存币” 骗用户充米,再拿新用户的米给老用户发利息,同时靠分级拉新扩大规模,搞出 “拉人 - 充米 - 发息” 的短期循环。说到底,就是没任何实际盈利,全靠新米撑着的庞氏骗局,而且连框架都是抄奥拉丁的。

(二)关键环节:步步是坑

骗用户进来:高息 + 假技术

高息诱惑:推出 “存 USDT 返利息”,说 “存 1000USDT 每天返 10USDT”,年化收溢 365%。刚开始没条件,后来却要求 “拉 2 个新用户才能拿利息”,和奥拉丁崩盘前 “锁仓 180 天” 拖时间的招儿,一模一样。

技术造假:白皮书里说 “是在奥拉丁基础上改的 DeFi 3.0 协议”“有 AI 驱动的流动性模型”,可qu块链安全公司 PeckShield 一查,90% 的智能合约代码都是抄奥拉丁的,还留了 “项目方能改利息参数” 的后门。根本没有真正的去中心化技术,就是用专业术语装样子,让人以为它很 “创新”。

合规造假:之前还吹 “拿到了美联储的合规认证”“有摩根系 3000 万美元投zi”,奥拉丁一暴雷,就赶紧把这些内容删了,连白皮书都没了。查了才知道,这项目在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没有搞金融或虚拟货币业务的资质。

拉人裂变:传消式分级

ARK DeFAI 学奥拉丁搞 “分级割韭菜”,设了 “传教士 - 骑士 - 尊者” 六个等级,拉新分拥规则很诱人:团队一个月存够 100 万 USDT,就给 12888 元现金奖励;拉来的人第一次充米,还能拿 5% 的反现。可这体系层级多达 12 级,完全符合《刑法》里传消罪 “分级拉人、靠利诱吸引人” 的特征,和 2023 年 “PlusToken 传消案” 的玩法没区别。

资金处理:跨境转移 + 匿名藏

资金集中:用户充的 USDT,先汇总到香港的离岸账户,形成一个大资金池。链上数据显示,这资金池最多时有 1.2 亿 USDT,到 9 月下旬就只剩 2100 万 USDT 了,少了 82%。

资金转移:通过虚拟货币混币器,把米拆分成 179 笔,转到匿名米包里,最后流向柬埔寨西港那些和电信诈骗有关的账户。奥拉丁暴雷后,ARK DeFAI 还赶紧把名义上的法人换成了 “云南那边没征信记录的人”,搞 “丢车保帅”,就是为了方便转移资金、让核心成员跑路。

应对危机:改规则 + 拖时间

限制提现:从 9 月 25 号开始,提 USDT 的到账时间从 “24 小时内” 改成 “7 个工作日”,客服拿 “qu块链拥堵” 当借口,其实是资金池空了,拿不出米给用户。

收缩宣传:把 “美联储背书”“大厂投zi” 这些假内容全删了,白皮书也没了,社群里有人质疑就封号,社群规模从 “上百万成员” 缩到只剩几万人,就是想少让人关注,掩盖问题。

五、商业模式的致命问题

根本活不下去:按 365% 的年化收溢算,平台每个月得拉来 2.8 倍于现有本金的新米,才能给老用户发利息。这收溢是银行合规理财的 18 倍,没任何实际赚米的业务支撑,全靠新用户的米续命,早晚得垮。

“寿命” 太短:作为奥拉丁的仿盘,4 月上线,9 月已经运营了 5 个月,刚好卡在仿盘 “3-6 个月生命周期” 的区间里。再加上奥拉丁暴雷后没人敢往里投新米,它已经到了 “快不行” 的阶段。

风险全集中:资金池里的米全由核心团队说了算,没人监管,他们想改规则就改,想转米就转。用户的米没有任何资产作保障,最后还流到了境外诈骗账户,投zi者想把米要回来,难如登天。

当 ARK 的节点服务器彻底关掉,这场只持续了两个月的仿盘骗局终于结束了。可在加密货币那片没人管的灰色地带,奥拉丁和 ARK 这样的骗局,说不定还在偷偷酝酿。就像qu块链安全专家说的:“只要有人贪心想赚快米,再加上骗子精心包装,新的骗局就会换个‘创新’的马甲,重新出现。”

文章编辑:wsy-abing

特别声明:以上数据通过互联网公开信息进行分析的商业模式和数据,小编不承担任何数据真实性责任,小编不参与任何分析的项目运营,也不收费推广项目,不做项目私下评估。(以上分析仅作为开发需求者的模式案例参考作用,如有违/规及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玩家勿扰,玩家勿扰,玩家勿扰。

来源:阿兵说案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