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晚刚把88℃的水冲进那把老紫泥,朋友圈就有人晒“纳米陶瓷内胆”,说滇红能多喝八分钟不凉——我盯着屏幕愣了三秒,满脑子都是“那我刚买的3.5 mm壁厚壶是不是白养了?
昨晚刚把88℃的水冲进那把老紫泥,朋友圈就有人晒“纳米陶瓷内胆”,说滇红能多喝八分钟不凉——我盯着屏幕愣了三秒,满脑子都是“那我刚买的3.5 mm壁厚壶是不是白养了?
”
别笑,真有人为了这八分钟连夜下单。
Hario新款玻璃壶在直播间三秒没货,弹幕清一色“冲!
多泡一口算赚”。
我蹲完回放顺手把旧壶称重,334 克,壁厚3.3 mm,农科院说的“黄金区间”刚好卡中,心里才稍微落地。
可转头一看,同事桌上那套双立人不锈钢直接亮出温度窗,65℃红灯稳挂一个半小时。
午休回来人家第二杯还冒着雾,我这边已经要重新烧水。
瞬间觉得所谓“双气孔醇厚”像自我安慰——办公室只认恒温,不认情怀。
数据更扎心:天猫四月榜,可拆卸滤网款同比翻两倍,大家用钱包投票,理由简单粗暴“好洗”。
我私信问客服“紫砂壶要不要也出快拆”,对面回了个“亲,建议搭配养壶笔”。
得,还是老派玩法。
最离谱的是“养器三次涨香15%”那条。
我算了算,自己那把壶连续泡了六天,今天第七泡确实比第一泡更甜,可甜的是茶还是壶,谁也说不清。
科学家拿精密仪器测茶多酚,我只剩下舌头,舌头它不会撒谎,却也不会写论文。
于是陷入经典纠结:继续手边老壶,还是追新材质?
后来想通了——茶好喝就行,壶只是配角。
今晚照旧88℃、30秒快出,滇红入口那一下,八分钟还是八十分钟,真没差。
茶具再卷,也卷不走一口热茶的踏实。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