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世界变化可真快!以前老是听说某些西方国家批评别人“市场不够开放”,可如今,他们自己却有点玩不起了。彭博社最近曝出一则猛料,说欧盟正在琢磨一套新规矩,打算对来自中国的投资“约法三章”。核心意思就是:你们中国企业来我们这儿投资,我们欢迎,但有个条件——得把你们的
据观察者网报道,这世界变化可真快!以前老是听说某些西方国家批评别人“市场不够开放”,可如今,他们自己却有点玩不起了。彭博社最近曝出一则猛料,说欧盟正在琢磨一套新规矩,打算对来自中国的投资“约法三章”。核心意思就是:你们中国企业来我们这儿投资,我们欢迎,但有个条件——得把你们的技术和知识产权留下来!
这事儿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耳熟?没错,欧盟那边的一位贸易委员谢夫乔维奇直接就挑明了,说他们定义的“真正的投资”,就得在欧洲创造就业、增加价值,并且——最关键的是——转让技术。他还特意补了一句:“就像欧洲企业在华投资时一直做的那样。”好家伙,这话里话外的意思,简直是直接把“模仿”俩字写脸上了。
不过,您可别以为这新规是针对所有外国企业的一视同仁。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套预计11月出台的玩法,说白了就是冲着咱们中国日益强大的制造业,特别是如日中天的清洁能源和电动汽车产业来的。欧盟方面担心,再不采取点措施,自家的产业就要被“中国冲击”给冲垮了。
具体怎么操作呢?根据披露的信息,那条件可真不少。比如,你可能被要求使用一定比例的欧盟商品或者劳动力;又比如,你的产品必须在欧盟境内实现一定程度的增值;甚至可能强制你组建合资企业。总之,核心目的就是一个:技术转让,把你们的好东西留下来!
一位欧洲清洁能源产业的负责人说得更直白:“外资在电池及其他清洁能源技术领域的投资,必须附带技术转让和欧洲劳动力技能提升的条件,这一点至关重要。”丹麦的外交大臣也随声附和,说邀请中国企业来投资,前提条件就是“我们也要获得某种形式的技术转让”。
他们的焦点,特别集中在了一个咱们非常熟悉的领域——电池技术。欧盟的汽车制造商们在电动汽车电池等关键部件上,现在还挺依赖中国的,这让他们觉得自己在跟像比亚迪、宁德时代这样的中国巨头竞争时,有点使不上劲。看着比亚迪在匈牙利建厂,宁德时代又在西班牙筹划价值40亿欧元的电池工厂,他们是既想吸引投资,又怕核心技术都被咱们攥在手里。
所以啊,这个提案里就有一项核心内容,专门用来扶持欧洲自己的电动汽车产业。它可能会要求想在欧盟卖车的外资车企,必须在当地采购一定数量的商品和服务,甚至可能要求工厂雇佣更多欧盟员工。说白了,就是想用市场换我们的技术。
这事儿吧,仔细一想还挺有意思。咱们中国在技术引进和合作中,一直遵循的是市场规则和契约精神,企业之间你情我愿的交易,到了他们嘴里 sometimes 就变了味。而且,咱们为了保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关键产业的竞争力,比如前段时间刚刚把“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等列入了限制出口目录,这本来是一个主权国家正当的权利,却可能被他们拿来做文章。
欧盟这番操作,表面上是为了培育“强大、有竞争力且低碳的欧洲产业”,但背后那种眼红和着急的心态,也是藏不住了。有网友就调侃说:“这算不算是‘师华长技以制华’?”当然,玩笑归玩笑,这事关全球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规则和未来竞争格局。
欧盟这套组合拳打出来,咱们中国企业该怎么接招?是满足他们的条件去换取市场准入,还是坚守技术壁垒另寻他路?这无疑给已经在欧洲布局或正计划出海的中国企业,特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这样的行业龙头,出了一道复杂的难题。看来,这场关于投资、技术与市场的博弈,才刚刚开始。咱们也得擦亮眼睛,看看这事后续会如何发展。
来源:言听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