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玉树高原电网建成:吉尼赛乡告别“看天用电”时代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4 14:30 1

摘要:这座位于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变电站,结束了吉尼赛乡及周边24个行政村、3075户居民长期依赖光伏供电、“看天用电”的历史。

2025年9月30日,青海玉树吉尼赛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式投运,标志着当地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实现跃升。

这座位于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变电站,结束了吉尼赛乡及周边24个行政村、3075户居民长期依赖光伏供电、“看天用电”的历史。

高原深秋,青稞田与牧场黄绿交织,与远处雪山相映成景。强劲的电能穿越崇山峻岭,激活了这片古老土地的发展新动力。

铁塔银线蜿蜒于海拔4710米的高山之间,青海玉树吉尼赛乡的9227名农牧民的生活,因一条152.1公里的“电力天路”而彻底改变。

01 光伏供电的困境与民生之盼

吉尼赛乡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受自然条件制约,长期依靠不稳定的分布式光伏供电。

“用电难、用电不稳”曾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主要瓶颈。

“夏天雨季,光伏板连续几天发不了电;冬天日照短,下午6点多天就黑了,电也断了。”这样的“看天用电”模式,让吉尼赛乡的民生服务长期处于困境。

吉尼赛乡中心卫生院的医疗设备曾因电压不稳而基本沦为摆设。设备因为电压不稳,基本成了摆设。有病人来,只能通过听诊器、体温计进行简单的诊断,大点的病只能去县上治疗。从每年10月到次年5月,教室和宿舍只能依靠燃烧牛粪取暖。

稳定电力成为牧民最深切、最一致的期盼。2024年5月,这一期盼终于迎来了实现的曙光——总投资2.47亿元的吉尼赛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02 高原电网建设的攻坚与创新

吉尼赛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是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持续实施农村牧区电网巩固提升、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工程之一。

工程需在三江源头架设152.1公里输电线路,新建铁塔440基,建成变电容量6.3万千伏安的智能化变电站。

高原的恶劣环境让施工过程充满挑战。工程沿线70%为高山雪山地貌、最高海拔达4710米,建设团队在“无水、无电、无信号”的三无地区,依托骡马队、索道等运输物资,每日往返于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险峻地带。

业主项目经理李龙德指出:“这里地形复杂,平均海拔超4000米,山大沟深、砾石遍布,常规机械根本到不了位。”

高寒缺氧导致施工效率只有平原地区的一半,有效的施工黄金期每年只有6月至10月。

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建设团队创新采用“冻土区铁塔微型桩基”“装配式变电站”等9项环保技术,采取铺设草垫、棕垫、钢板、密目网、播种草籽等一系列举措,累计移植并养护草皮1.5万平方米。

尽管面临有效工期短、环保要求高、自然条件恶劣等挑战,电网建设者们仍在崇山峻岭间圆满完成了施工任务,提前于2025年9月30日将清洁稳定的电力送入期盼已久的山谷。

03 稳定电力带来的变革与希望

吉尼赛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投运,为当地民生服务和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学校、卫生院 纷纷规划升级改造,迎接全新发展机遇。

学校计划启动建设电采暖系统,新建公共浴室和现代化电教室,推动教育基础设施升级。

卫生院的医疗水平也将实现质的飞跃。最重要的是,可以接收住院病人了,还能通过远程会诊对接上级医院资源,这相当于把三甲医院的专家“请”到了牧民家门口。

稳定电力也为当地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乡里因电力不足而闲置的垃圾处理厂即将重新运行,乡村人居环境将得到彻底改善。

吉尼赛输变电工程作为玉树州9个离网光伏乡供电改造工程中首个建成投运的示范项目,为后续项目建设积累了高原复杂环境下电网建设的宝贵经验。

未来五年,全州用电量将保持6%-8%的年增长率,在建的其余3个乡通大电网项目以及配套建设330千伏当江荣输变电等工程,将为玉树绿色低碳转型和民生持续改善提供坚强电力保障。

电流跨越崇山峻岭抵达吉尼赛乡,点亮的不仅是千家万户的灯火,更照亮了农牧民们迈向崭新生活的道路。

来源:曾闻的旅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