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市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通过深化产学研融合、优化创新生态、强化人才支撑等举措,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科技资源不断赋能,推动产业升级。
直播日照10月15日讯 我市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通过深化产学研融合、优化创新生态、强化人才支撑等举措,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科技资源不断赋能,推动产业升级。
在山东蓝昆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光伏板阵列通过逆变器与直流电源系统相连,将太阳能直接用于电解水制氢。这一技术摆脱了传统储能与电网连接的限制,实现了从阳光到“绿氢”的高效转化。
山东蓝昆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浩:零储能就是不需要配备任何储能形式的一种方式,离网就是不用和电网连接一起。
这种技术路径的革新,从根本上确保了氢气生产全过程的零碳排放特性,环保属性得到质的提升。这一装备还实现了2%-120%的宽负荷稳定运行,攻克了传统电解设备低负荷运行难题,为风电、光伏离网制氢提供了重要装备支撑。
在我市高端医疗装备领域,山东吉特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光触媒铅衣净化烘干柜”,以自主创新填补国内技术空白。产品实现净化、烘干、存储一体化,解决了传统铅衣处理消毒不彻底、效率低等行业痛点。
山东吉特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乃军:通过精心设计的特殊波段紫外光源和纳米级光触媒材料的完美配合,能够有效杀灭铅衣表面的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同时彻底分解有机污染物。为医疗机构提供了更安全、高效的铅衣消毒处理解决方案。
通过低温催化技术,吉特工业的产品可在40℃以下实现高效灭菌,避免高温损伤铅衣,延长防护装备寿命。目前该产品已在国内30余家三甲医院投入使用,市场占有率超过75%,展现出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强劲动能。
山东吉特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乃军:我们将加快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完善产品系列,推出不同规格型号的产品,满足各级医疗机构的差异化需求。同时,我们也将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让中国智造的高端医疗装备走向世界。
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不仅需要企业坚持投入,更离不开精准的政府服务和人才战略支撑。日照天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全降解镁合金冠脉支架,作为国内首创产品,在研发关键阶段因材料配比问题一度停滞,面临研发失败的风险。我市组织人才招引专班,精准对接并成功引入一位在镁合金心脏支架领域经验丰富的德国专家,推动项目重回正轨。
日照天一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家祯:目前项目已经完成了材料的配备和材料的冶炼,以及管材的加工,正在进行样品制作,争取年底进行动物实验,力争2028年拿到产品注册证书。
创新是发展的核心动力,科技是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在“城市+大学”融合发展的机制推动下,校地合作创新平台持续夯实。山东大学与日照市共建的研究院,正是这一模式的生动实践。这款智能采茶机器人,作为代表性成果之一,展示了科技对传统农业的精准赋能。
山东大学日照研究院副院长 吕伟:包括(茶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等,采集这些信息越多,对这些茶叶采摘越精准。通过算法反馈到机器臂、机器手上然后进行采摘,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这款机器人将于明年春茶季投入规模化应用。研究院通过“一企一策一平台一团队”模式,已组建20多个师生研发团队,在高端装备、智慧农业等领域取得多项突破,持续为地方产业升级注入科技动能。
山东大学日照研究院副院长 吕伟:现在正在布局一些新的科研领域,比如说未来技术、低空经济,另外包括智慧化农业、智慧化旅游,这几个行业都是我们要新开拓的一些服务领域。
不断深化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我市以市场为导向一体布局项目、企业、平台、人才,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08%、连续3年居全省第2位。支持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推动对接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深化 “城市 + 大学” 共同体建设,建立校地融合发展新机制。新建省级创新平台2家、市级 11家。我市正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记者:张素艳 王子浩 陈冠宇 刘伟陈忠满)
来源:直播日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