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开门,一股湿润的空气夹杂着微凉的风迎面扑来,鼻腔里弥漫着泥土与植物混合的清新气息。自九月初以来,这场绵绵不绝的雨已持续了四十三天。气象台虽预测昨日有所间歇,但抬头望去,厚重的云层宛如浸满水的棉絮,沉重地笼罩在城市上空,连远方的天际线也显得朦胧。
推开门,一股湿润的空气夹杂着微凉的风迎面扑来,鼻腔里弥漫着泥土与植物混合的清新气息。自九月初以来,这场绵绵不绝的雨已持续了四十三天。气象台虽预测昨日有所间歇,但抬头望去,厚重的云层宛如浸满水的棉絮,沉重地笼罩在城市上空,连远方的天际线也显得朦胧。
下楼前往巷口吃早餐,青石板路湿滑难行,砖缝中的水洼倒映着灰蒙蒙的天空。小区绿化带中的落叶堆里藏有惊喜,几簇白色蘑菇破土而出,伞盖肥厚,茎秆挺拔,长度与手掌相仿。保洁阿姨轻轻拨弄着蘑菇,感叹道:“前几天还只有指甲盖大,这雨催得它们长得这么快。”路边的梧桐树根周围,蘑菇圈成了神秘的“仙女环”,吸引着路过的孩子驻足观看,却被家长急忙拉走,告知其野生的蘑菇大多有毒。
沿着顺城巷走向单位,古城墙已换上了新装。从永宁门到安定门,原本青灰的墙砖上覆盖着细密的绿苔,宛如大自然巧手绣制的绒毯。指尖轻触,便能沾起水珠,带着湿润的草木气息。文保人员戴着白手套,正在用仪器观察这些苔藓,其中一位解释道:“这些苔藓中混有几种珍稀品种,以前只在秦岭深山见过,可能是空气改善,孢子随着风飘进了城里。”他们的笔记本上写满了符号,表示目前主要是监测,需先了解这些苔藓的特性,不能盲目清理,以免伤害城墙。
路过大雁塔北时,特意绕到正面驻足。雨水日复一日地冲刷,使得塔身的青砖褪去了往日的浅灰,变成了深沉的褐黑色,斑驳痕迹顺着砖缝蔓延,如同岁月新添的皱纹。檐角的铜铃被雨打湿,声音变得沉闷,失去了往日的清亮悠扬。地砖缝里也藏着生机,几簇褐色小蘑菇躲在灯柱旁,伞盖呈钟形,虽不起眼,却生长得格外结实。游客举着相机拍照,笑着和同伴打趣:“来之前查的是古都秋景攻略,来了倒像闯进了雨林探秘。”
办公室窗台上蒙着一层薄薄的水汽,同事们的工位旁挂着晾晒的衣物,衣架连成一行。王姐翻着手机里的老照片,那是去年秋天拍的城墙,青砖棱角分明,泛着干燥的哑光。“听家里老人说,早年也下过这样的连阴雨,那时候城墙也长过绿绒绒的东西。”她指着新闻里的介绍,“以前工匠好像用桐油加石灰填缝,现在文保的人也在琢磨老法子呢。”窗外偶尔有阳光穿透云层,斜照在远处的城墙上,那些苔藓泛起细碎的光泽,倒生出几分烟雨江南的温柔。然而转念想起楼下菜店老板的抱怨,地里的玉米全泡烂了,只能翻去当肥料,又觉得这温柔里藏着几分无奈。
傍晚下班时,零星的雨丝再次飘落。路过安定门,看见文保人员仍在给城墙做标记,他们的雨衣上沾着泥点,手里的监测仪却保护得严严实实。城墙下的蘑菇还在悄悄生长,大雁塔在雨雾中沉默矗立,这座千年古城被雨水浸泡着,一边生出新奇的绿意,一边藏着小心翼翼的守护。气象台预报明天还有新的降雨,不知道这场雨还要纠缠多久,但看着砖缝里倔强的苔藓,还有那些在雨中忙碌的身影,倒也生出些期待——等天晴时,城墙会慢慢变回原来的模样,而这些雨中的奇遇,大概会成为西安人最特别的秋日记忆。
来源:念旧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