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8个卷腹”冲上热搜那一刻,没人想到同一期节目会诞生2024年最尴尬的十秒——王星越把“π”读成“派”,弹幕瞬间刷满“退圈吧”。
“28个卷腹”冲上热搜那一刻,没人想到同一期节目会诞生2024年最尴尬的十秒——王星越把“π”读成“派”,弹幕瞬间刷满“退圈吧”。
同一帧画面里,汪苏泷刚唱完未发布的新歌《星河》,气息稳得像自带混响;镜头一转,嘉宾却连小学常识都翻车。
观众的情绪被拉成橡皮筋:左边是“神仙舞台”,右边是“九年义务教育漏网之鱼”,啪一声,全网炸了。
这场大型“冰火两重天”背后,藏着娱乐圈最不愿承认的潜规则——舞台灯光再亮,也照不出文化盲区。
第一幕:舞台有多闪耀,后台就有多“裸泳”
汪苏泷为了这期节目,把演唱会彩排直接挪后一周,每天上午练歌、下午泡健身房,卷腹从20个干到28个。
工作人员透露,他把新歌DEMO存在手机里,连候机都在改和声。
结果证明,专业就像存款,平时一点一滴攒进去,聚光灯一打,利息翻倍。
反观王星越,团队前一天还在给他对流程,却没人想到要补一句“π=3.14”。
录制结束回酒店,工作人员一路沉默,只有手机提示音不停——品牌方、剧组、母校校友群,全在@他。
“常识”两个字,平时看不见,掉链子那一刻就是大型社死现场。
第二幕:热搜不是审判,是行业体检报告
张碧晨工作室24小时后发声明“尊重原创”,被业内视为“软握手”——再硬的立场也抵不过数据,平台已经安排两人下月同台音综,预演“破冰”。
观众其实不介意明星吵架,他们只想确认:好音乐能不能战胜口水?
另一边,王星越掉粉5万,代言的学习机启动“风险评估”,关键词就是“家长是否放心让孩子跟着学”。
商业逻辑很冷酷:你卖的是“少年感”,但少年首先得识字。
教育大V顺势发起#娱乐圈文化素养调查#,80%网友支持“持证上岗”,品牌方连夜把“学霸”标签从宣传文案里抠掉。
流量像放大镜,把“没文化”直接换算成“没销量”。
第三幕:补课班开到横店,娱乐圈开始“高三化”
芒果TV反应最快,节目播出48小时就官宣《艺能进修班》,口号很直白——“先考试,再上台”。
内部人士透露,第一季课程表包括“小学常识1000题”“媒体应对模拟考”“直播话术避险”,学费比EMBA还贵,报名却爆满。
横店群演都在背题:“π读pài,ρ读róu,秦桧不是秦琼。
”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顺势放出《职业能力认证》征求意见稿,把文化测试设为“星级评定”硬杠杆。
一句话:以后接通告,先晒成绩单。
经纪公司最现实,直接把“高考400分以上”写进新人招募海报——颜值可以修,智商修不了。
第四幕:观众到底在生气什么?
有人说是“人设崩塌”,有人说是“教育不公”。
真正戳中大众的,是“努力方向”的错位。
汪苏泷把体能练到28个卷腹,观众看得见;王星越没背会3.14,观众也看得见。
前者让普通人感叹“活该他红”,后者让陪娃写作业的家长瞬间共情——我娃要是考试写“派”,我能气到拍桌子。
情绪共振点在于:我们允许明星赚钱,但不允许他们把孩子带歪。
尾声:灯光熄灭后,谁能留在舞台?
节目收视率2.89%,创季度新高,却给行业留下一道填空题:
“当舞台灯光关掉,______才是明星真正的护身符。
”
答案不新鲜——专业、常识、敬畏心。
只是过去十年,流量把顺序打乱了。
如今观众用遥控器重新排序:
先答对3.14,再谈梦想;
先尊重旋律,再谈热搜;
先证明你配得上话筒,再谈粉丝经济。
下一次直播,镜头扫过嘉宾席,如果有人在心里默背“π=3.1415926”,那就是娱乐圈真的长大了。
来源:龙坑小能手b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