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白银年内飙升76%创历史,涨幅远超黄金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5 16:54 1

摘要:当全球贵金属市场还在消化黄金的震荡时,白银已悄然完成新一轮突破——10月15日伦敦现货白银飙至52.16美元/盎司,国内银价重返11.8元/克,年内累计涨幅达76%,以碾压式优势超越黄金58%的涨幅。这场由供需缺口、货币宽松与工业革命共同驱动的“银色狂飙”,正

当全球贵金属市场还在消化黄金的震荡时,白银已悄然完成新一轮突破——10月15日伦敦现货白银飙至52.16美元/盎司,国内银价重返11.8元/克,年内累计涨幅达76%,以碾压式优势超越黄金58%的涨幅。这场由供需缺口、货币宽松与工业革命共同驱动的“银色狂飙”,正重塑全球资本配置逻辑。

白银是一种兼具金融和工业属性的贵金属,其行业特点体现在双重属性驱动下的供需结构变化。历史上,白银长期作为货币和财富储存工具,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白银凭借优异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催化活性,已成为多个高技术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目前,白银行业呈现出“金融+商品”双轮驱动格局,其中商品属性占比已升至59%,超过传统金融属性。其定价逻辑更接近铜等工业金属,但价格波动幅度仍显著高于黄金,表现出更强的投机性和周期性特征。

从需求分类来看,白银主要分为五大类:工业用银、首饰用银、银器、摄影用银以及投资类白银(包括银条、银币及ETF等)。近年来,随着数码技术普及,摄影用银需求持续萎缩,而工业领域特别是光伏、新能源汽车和高端电子制造的需求快速增长,推动了白银消费结构的深度转型。

根据最新市场数据,2024年全球白银总需求预计达到37918吨,其中工业用银需求为22110吨,占总需求的58.3%。这一比例较2019年的16281吨增长了35.9%,贡献了同期白银需求增量的87.3%。预计到2027年,工业用银占比将进一步提升至60%,成为白银市场长期增长的核心动力。在具体应用领域,光伏行业是最大增长引擎。受N型电池技术渗透率提升影响,单位耗银量增加,预计2025年全球光伏用银量将达到7560吨,2027年增至8156吨,年均增速维持在2.8%-5%区间。同时,新能源汽车行业也成为新兴增长极,混动与纯电车型单车白银用量分别比燃油车高出21%和71%,预计2025年汽车行业白银消耗量将达到2566吨,年增速最高达12.5%。

白银产业链可分为上游资源供应、中游加工冶炼和下游终端应用三大环节,并辅以再生回收体系形成闭环。

上游主要包括原生矿产开采和二次资源回收,其中原生银主要来自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矿的伴生资源,约75%的金属银提取自这些冶炼过程中的阳极泥。全球白银资源分布呈现区域集中特征,拉美地区凭借丰富的银矿储量成为基础原料供应中心。

中游聚焦于将银精矿、进口银制品或再生银通过电解精炼、化学提纯等方式转化为标准银锭或其他高纯度产品。技术升级如数字孪生技术和光电分选优化显著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深加工能力决定了附加值水平,可进一步制成银线、银版、银箔、银粉等形式,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

下游应用极为广泛,涵盖光伏电池用银浆、电子元器件中的银触点、医疗领域的纳米银抗菌材料、高端珠宝饰品以及投资收藏类银条银币等。出口也是重要组成部分,部分产品直接销往国际市场满足全球需求。

数据来源:行行查 | 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当前全球白银市场竞争格局呈现“三极驱动”的区域分化特征:拉美主导资源供给,北美依托电子产业集群占据高端银材市场,亚洲则因快速工业化成为最大消费市场。在中国市场,政策引导与技术升级共同塑造竞争态势,资源整合推动矿山向规模化开发转变,同时深加工技术突破提升了高端产品的自给能力。具备一体化布局的企业更具竞争优势,这类企业拥有自有矿山资源、先进冶炼技术和深加工能力,并能对接下游高附加值应用领域,逐步主导行业发展。此外,再生银产量在过去几年持续上升,在矿端供应收缩背景下,2019-2023年间回收银产量复合年增长率达4.8%,显示出循环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白银行业的商业模式围绕其双重属性展开,形成了多元化的盈利机制。

在工业领域,企业通过提供定制化高性能白银材料获取溢价,例如为光伏企业提供特定粒径和分散性的银浆,或为半导体制造商供应超高纯度银靶材,这类业务强调技术研发与客户协同创新,利润空间较高。

在消费品端,白银被广泛用于制作首饰、银器、奖章和纪念币等,依靠品牌设计、工艺价值和文化内涵实现增值销售。投资类产品包括标准化银条、银币以及白银ETF等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和贵金属交易平台通过买卖差价、托管服务费和资产管理费等方式获利。此外,再生银回收企业通过对废旧电子产品、工业废料和旧饰品类进行提炼再销售,构建起可持续的资源循环商业模式。整体而言,行业正从单纯“原料供应”向“材料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附加值更高的深加工和功能化产品成为主要盈利方向。

展望未来,白银行业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技术革新将持续重构开发与应用模式,智能采矿、数字孪生、高效选矿和高端深加工技术将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品性能;

二是消费结构将持续向高端制造倾斜,光伏N型电池、新能源汽车、5G通信、半导体封装和医疗健康等领域的高可靠性需求将驱动白银向高纯度、功能化、微型化方向发展;

三是供需关系面临结构性失衡风险,尽管再生银产量稳步增长,但在光伏和新能源汽车强劲需求拉动下,全球白银供需缺口可能持续放大,支撑中长期价格上行趋势。宏观层面,去美元化趋势、宽松货币政策预期、关键矿产战略地位提升以及FOMO(错失恐惧)情绪也将对白银价格形成支撑。尽管存在光伏领域技术替代的潜在利空因素,但短期内尚难找到性价比相当的替代材料,白银在关键应用场景中的不可替代性仍将维持其市场需求韧性。

总体来看,白银行业正处于由传统贵金属向战略性新材料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欢迎评论、点赞、收藏和转发! 有任何喜欢的行业和话题也可以查询行行查。

来源:行行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