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飘香小食光 美食中的鄂尔多斯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5 16:32 1

摘要:当清晨的阳光越过鄂尔多斯高原的地平线,洒向草原的蒙古包群,牧民那仁其其格家的炊烟准时升起。“今天要招待城里来的客人,得提前把奶茶熬好、手扒肉煮上。”她掀开铜锅盖子,浓郁的奶香混着羊肉的鲜美瞬间溢出,在草原上弥漫开来,这是鄂尔多斯一天中最质朴的味觉序曲。

当清晨的阳光越过鄂尔多斯高原的地平线,洒向草原的蒙古包群,牧民那仁其其格家的炊烟准时升起。“今天要招待城里来的客人,得提前把奶茶熬好、手扒肉煮上。”她掀开铜锅盖子,浓郁的奶香混着羊肉的鲜美瞬间溢出,在草原上弥漫开来,这是鄂尔多斯一天中最质朴的味觉序曲。

草原馈赠:一口尝尽自然与匠心

“鄂尔多斯美食,从来不是复杂调料堆出来的,靠的是好食材和老手艺。”在鄂尔多斯人看来,独特的地理环境,是这片土地美食的“根”。

大河、大漠、大草原、大峡谷在鄂尔多斯交相辉映,黄河穿境而过,散养的牛羊、沙漠里的野菜、草原上的鲜奶,都是自然的慷慨馈赠,为美食奠定了纯净的底色。

手扒肉无疑是鄂尔多斯美食的“灵魂担当”,既是日常佳肴,更是节庆待客的硬菜。选肉极为讲究,需用草原散养羊,选取当年生羯羊的肋条、腿肉,肉质鲜嫩无膻。烹饪时仅以清水煮沸,加少许盐提味,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煮,最大程度保留原汁原味。

煮好的手扒肉鲜香诱人,用手撕下一块,鲜嫩多汁,嚼着满是肉香与牧草清香。吃时不配筷子,直接手抓,搭配蒜蓉、醋或酱解腻,尽显牧民豪爽质朴,一口便让人沉浸在草原的辽阔与自由中。

若说手扒肉是“阳刚代表”,奶食品便是“温柔担当”。从轻薄如纸的奶皮子,到口感扎实的奶豆腐,再到香甜的奶酪、醇厚的奶酒,每一种都凝结着牧民与鲜奶相处的智慧。

奶豆腐需将牛奶发酵后熬煮凝固,挤压去水切块晾干,分甜、酸两味:甜口可直接当零食,酸口适合煮奶茶或炒菜,是牧民冬季的“能量补给站”。此外,奶酪口感细腻,有多种口味;奶酒以牛奶发酵蒸馏而成,酒精度低、奶香醇厚,是节庆佳品。

谈到鄂尔多斯美食,绕不开黄河岸边那一口“酸甜记忆”——酸粥。黄河水滋养的糜子,是制作酸粥的核心原料,糜子颗粒饱满,富含膳食纤维,经发酵后更添独特风味。

每年秋收后,农户会将糜子淘洗干净,加水浸泡发酵,少则两三天,多则一周,待米粒散发淡淡酸香,便成了“酸米”。煮酸粥时,酸米下锅,熬煮至软糯绵密,出锅时冒着热气,酸香扑鼻。吃一口,软糯的米粒在口中化开,酸甜交织的味道瞬间唤醒味蕾,既能开胃解腻,又能饱腹暖胃。

这道美食的诞生,源于过去物资匮乏时对食材的珍惜——发酵后的糜子更易储存,且口感独特,逐渐成为沿黄人家的日常主食。

如今,酸粥不仅是早餐桌上的常客,更成了鄂尔多斯的“乡愁符号”,不少游客品尝后都称赞:“这酸甜味里,藏着黄河岸边的生活气息。”

美食传情:藏在味蕾里的礼仪与温度

“在鄂尔多斯,端出的不只是一碗奶茶、一块手扒肉,更是心意和尊重。”鄂尔多斯民俗文化研究爱好者哈日娜的这句话,道出了美食与情感、礼仪的深层联结。

在这里,每一份食物都不是简单的果腹之品,而是承载着数百年文化习俗的“情感载体”,从日常待客的细节到节庆仪式的庄重,都在味蕾的体验中,传递着草原人独有的温度。

美食是礼仪与情感的“载体”,从待客到节庆每一道菜都有讲究,美食串联起文化习俗,传递着数百年的情感温度。

奶茶为先,敬酒伴歌。鄂尔多斯人自古热情好客,客人来访时,一套完整的待客礼仪从一碗奶茶便已开启。主人会提前用砖茶和鲜奶熬煮好奶茶,待客人入座,双手捧着温热的奶茶碗递到客人面前——这一捧,是草原人最朴素的欢迎。按照礼仪,客人需先喝一口奶茶表示感谢,之后主人会时刻留意客人的碗,只要奶茶见少,就立刻添满,直到客人摆手示意“喝饱了”才会停下,这份“添不满不罢休”的细致,藏着主人怕客人拘谨、想让客人尽兴的贴心。

喝完奶茶,奶食品先上桌,让客人尝尝草原的“甜”;随后,手扒肉、烤羊腿等“硬菜”陆续登场,每一道菜的分量都给得格外充足,这不是铺张,而是草原人以“满”为敬的待客之道,想让客人在大口吃肉、尽情品尝中,感受到毫无保留的热情。

酒过三巡,氛围更显热烈。主人会拿起雕花的银酒壶,斟满酒杯后,唱起悠扬的祝酒歌。歌声没有华丽的伴奏,却带着草原的辽阔与豪迈,每一句都满是真诚。按照习俗,客人需双手接过酒杯,若能饮酒,便一饮而尽,让酒香与歌声的暖意一同涌入心田;若实在不能喝酒,也不必尴尬,只需用无名指蘸取杯中的酒,轻轻向空中弹三下——第一下敬天,感谢自然的馈赠;第二下敬地,感恩草原的滋养;第三下敬祖先,铭记世代的传承。这一“弹”,虽未饮酒,却把尊重与理解送到了主人心里,酒肉之间,满是无需言语的真诚。

在鄂尔多斯的节庆中,美食更是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串联起文化习俗与情感记忆。

在鄂尔多斯,味蕾感受到的从来不只是食物的味道,更是藏在细节里的礼仪与温度。那碗不烫嘴的奶茶、那盘摆得整齐的奶食、那撕成块的手扒肉,都是草原人用食物在说“欢迎你”。这些藏在味蕾里的心意,没有华丽的语言,却比任何话语都更能打动人心,让每一位来到这里的人,都能在食物的温度里,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创新传播:让草原味道走向更远

“光有好味道还不够,要让更多人知道、爱上鄂尔多斯的美食。”鄂尔多斯市文旅推介官赵红霞说。

近年来,鄂尔多斯通过创新改良、举办活动、融合旅游等方式,努力让草原味道“走出去”,让传统味道融入现代生活,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餐厅与厨师在保留传统风味的基础上创新:手扒肉切成小块,搭配酱料蔬菜做成沙拉,或与米饭炒成炒饭,健康又丰富;奶食品衍生出奶皮蛋糕、奶酪饼干、奶酒冰激凌,松软香甜,圈粉年轻人;沙葱包子推出牛肉馅、素馅,还制成速冻品,走进更多家庭。

其中,“阿努奶茶”的创新更具代表性。品牌团队在传统砖茶奶茶基础上,研发出多种口味:经典咸香款保留牧民手工熬煮的醇厚口感;创新推出的“阿努”奶酪爽乳味饮料、酥油奶茶、手把肉奶茶,兼顾营养与风味,适配年轻群体口味;不仅如此,“阿努奶茶”还推出便携装奶茶粉、即饮瓶装奶茶,包装设计融入蒙古包、祥云等鄂尔多斯文化元素,既方便携带,又成了传播地域文化的“小名片”。

传统风味的“年轻表达”让鄂尔多斯美食有了更多可能性的同时,还要打响美食品牌。

依托“暖城多味”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鄂尔多斯每年夏季举办草原美食节,通过美食展,在丰富市民生活的同时吸引网友打卡,打响鄂尔多斯美食品牌。

鄂尔多斯还将美食融入旅游,推出草原美食体验游、沙漠美食探险游等线路,游客可住蒙古包、体验牧民生活、品尝传统美食。

从草原上的手扒肉、奶食品,到餐桌前的礼仪、节庆里的寓意,再到走向世界的创新尝试,鄂尔多斯美食不仅是味觉享受,更是文化传承的纽带。借“2025媒体融合发展鄂尔多斯年会”的契机,这份草原味道将被更多人看见,让鄂尔多斯文化在舌尖上绽放新光彩。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