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鸡排哥到小土豆:这波“感动”热潮,真不是算法说了算?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5 16:44 1

摘要:最近,许多温暖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从哈尔滨亲切称呼游客为"南方小土豆",到摊主"鸡排哥"的慷慨,再到"尧仔"深夜摊位的烟火气息,这些充满善意的画面确实让人心生暖意。

最近,许多温暖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从哈尔滨亲切称呼游客为"南方小土豆",到摊主"鸡排哥"的慷慨,再到"尧仔"深夜摊位的烟火气息,这些充满善意的画面确实让人心生暖意。

但当我们反复看到类似内容时,也不禁会想:这些感动是真实的生活片段,还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当相似的情节不断出现,"感动"似乎成了一种固定模式。

1

抖音的运营逻辑其实很清晰:平台最关注的不是某个具体的人,而是内容能否引发用户的情绪反应。因为情绪化的互动意味着流量,而流量直接关系到商业收益。

平台的算法会不断测试哪些内容能打动用户。那些看似偶然的温暖瞬间,其实都是经过验证能引发共鸣的内容。

当一个视频同时具备三个特点:主角是普通人、行为温暖人心、情节有反差感,就很容易被算法推荐给更多观众。

这套机制背后的逻辑很简单:

一是情绪优先于真实,算法不会判断内容是否真实,只关注能否引发共鸣。无论是幽默还是温情,只要能触动用户情绪,就是有效内容。

二是普通人的故事更易传播,大众总是更容易对普通人的故事产生共鸣,因为这让人看到生活中的可能性。平台不断推出新的"普通人"故事,正是为了满足这种心理需求。

三是商业利润,从哈尔滨的旅游推广到各地文旅的跟风,普通人的故事常常被赋予更深的商业意义。用户在感受温暖的同时,其实也在参与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活动。

理解这些,并不是要否定所有温暖的内容,而是帮助我们在浏览时保持清醒:在感受美好的同时,也要明白这些内容背后的运作机制。

2

如果说抖音是点燃情绪的火柴,那微博就是给这股情绪定调的扩音器。你在抖音刷到视频心头一暖,微博就会把这种转瞬即逝的感动,变成一个明确的“标签”,一个“热搜话题”。

哈尔滨的走红,被定义为“东北文旅的复苏”;鸡排哥,被贴上“烟火气的浪漫”;尧仔炒粉,成了“人间的温度”。这些标签,看似是网友自发形成的共鸣,实际上是微博通过话题引导、媒体报道,给事件“盖章定论”。

它决定了这件事“值得被夸什么”,也决定了“大家该记住什么”。

更重要的是,这个“盖章”的过程,还在悄悄地定义着我们的“价值观”。比如提到鸡排哥,我们只会记住他的“温暖”和“烟火气”,却不会去关注他背后可能面临的经营压力;提到“南方小土豆”,我们只会觉得他们“可爱”,却可能忽略这种标签化带来的争议。

微博用舆论的力量,给这些“全民主角”划定了“人设”,也让我们的记忆变得单一,只剩下被精心定义的“感动”,事件本身的复杂性则被淡化。

3

抖音和微博的配合,就像一场分工明确的“情绪流水线”。抖音负责“生产”感动,用算法筛选出最能触动你的画面;微博负责“加工”感动,用热搜和话题给这些画面定调。

然后,这套模式被反复套用到下一个“主角”身上,从“南方小土豆”到“鸡排哥”,再到“尧仔炒粉”,无一不是“普通人+温暖行为+标签化”的重复。这条流水线,正在操控我们的情感和认知。

你以为是你想看谁,其实是算法让你看谁。

哈尔滨的“南方小土豆”之所以能火,是因为“南北反差+宠客”这个组合完美契合了算法的“高效情绪公式”。于是平台便全力推送,让整座城市都成了“主角”。当哈尔滨模式成功后,各地纷纷效仿,这背后不是地方有多么巧思,而是算法在复制它认为的“成功模板”。

该记住什么,舆论说了算。

当鸡排哥火了,微博上立刻会出现“#鸡排哥的烟火气#”、“#城市的温度#”这类话题。这些话题看似是网友自发的讨论,实则是在用舆论的力量,定义什么是“善意”,什么是“值得称赞的行为”。

久而久之,这些被平台定义出来的“感动”,甚至可能成为一种“道德标准”,左右我们的判断。

“感动”贬值,真诚变“脚本”。

当“善意”、“反差”、“烟火气”这些元素被反复用来收割流量,我们的情感就会变得越来越迟钝。你刷到10个“深夜出摊的摊主”,可能最开始几个还能触动你,但看到后面,你只会觉得“这又是套路”。

但算法可不管你疲劳不疲劳,只要有点击,它就会继续复制。最终,连最真诚的善意,也可能被流水线批量生产,变成一种“标准化的表演”。

4

如今,网络上似乎总有新的热点不断涌现。我们习惯了被这些内容吸引,随手点赞转发,却很少静心想一想:这些感动,究竟是我们真实的感受,还是被平台引导的结果?

他人的生活再精彩,终究与我们无关。哈尔滨的雪景再美,也比不上你窗外飘落的雪花;网红小吃的故事再动人,也不如自己亲手做的一餐来得温暖。平台通过算法推送内容,本质上是在引导我们的情绪和关注点,但真实的生活从来不需要剧本。

下次再看到让你感动的视频,不妨先想一想:这究竟是真实的情感,还是被设计好的桥段?别让他人的故事占据你的思考,也别让虚拟的热闹冲淡了现实生活的滋味。

认真过好自己的生活,比追逐网络热点更有意义。

来源:修竹书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