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应急指挥向扁平化、一体化迈进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5 16:39 1

摘要:收到预警提示信息,迅速开展核实,随后反馈情况……在福建,省应急指挥部启动鹰眼快报系统后,监测预警指数等被同步到省数字应急综合应用平台,“监测—核实—反馈”全过程闭环管理、可视化管理一体呈现。

指挥部体系直达基层 响应圈建设覆盖全域

收到预警提示信息,迅速开展核实,随后反馈情况……在福建,省应急指挥部启动鹰眼快报系统后,监测预警指数等被同步到省数字应急综合应用平台,“监测—核实—反馈”全过程闭环管理、可视化管理一体呈现。

该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力推动省、市、县三级应急指挥部建设,一年来应急指挥机制不断健全,应急指挥不断向扁平化、一体化推进。

立足实战应用

打造高效运行“智慧大脑”

“在福建省应急指挥部体系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建设和规范并重、一切为了实战,在构建应急指挥部体系上持续用力。”福建省应急管理厅应急指挥中心主任王骏驹介绍,该省以实战标准推进省、市、县三级应急指挥部建设,初步形成上下贯通、各负其责、相互支持、一体应对的应急指挥部体系,全省各地充分考虑地方灾害特点等实际情况,全部按实战标准建设应急指挥部,已基本满足应急值班值守及指挥处置需要。

在省级层面,该省充分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先进技术,推进福建省数字应急综合应用平台建设。同时,该省畅通各级应急管理部门数据汇聚共享通道,有效提升突发事件现场视频调度保障能力水平。

此外,该省部署1138套视频监控设备、1121套应急叫应终端、455个森林火险因子综合监测站和578套基层视频会议终端设备,为部分自然灾害高风险乡村配备卫星电话、短报文终端等设备,并将卫星电话纳入福建省天通卫星电话应急管理平台统一监管,构建起覆盖“空天地”的应急通信网络,确保全省应急指挥部体系高效运行。

为实现高效运转,福建省应急管理厅立足全省“一盘棋”,出台实施方案,推进各地应急指挥部建设,并建立联合值守、综合会商研判、预警指挥、分级响应、协调联动等应急指挥制度机制及综合保障制度机制,以确保应急指挥部体系高效运行。

莆田市不断优化与公安110、消防119指挥中心的联动机制,基本实现信息同步,实时掌握突发事件信息,深化“全市一张图”应急管理平台应用。

德化县应急管理指挥平台整合气象、水利、自然资源、林业等部门的实时监测数据,接入县委政法委4000多路公共监控视频,形成“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

立足无缝对接

建设基层应急指挥服务站

走进福州市福清市基层应急指挥服务站,信息大屏上实时呈现的视频会商画面、气象监测数据等十分醒目。该服务站与省、市、县三级应急指挥视频调度系统连通,为各类灾害事故的高效处置提供有力支撑。这是福建省2024年新落成的100个基层应急指挥服务站中的一个。

为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处置效率,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工作,在2024年“五个一百”公共安全保障提升工程为民办实事项目中,把建设基层应急指挥服务站作为重要内容。基层应急指挥服务站是县级应急指挥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协同服务支撑市、县、乡三级应急指挥视频调度和视频会议等系统,提升应急指挥调度能力。

福建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灾害特点,科学建设基层应急指挥服务站。比如,厦门市集美区建设智慧化基层指挥服务站,接入气象、水利等各类视频和重大危险源管控、森林火情监测等信息系统,为防灾减灾应急指挥提供更好的基础数据支撑。

应急指挥只有直达乡镇基层和灾害事故现场,才能确保关键时刻发挥作用。这是福建省推进应急指挥部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

“晋江作为沿海城市,沿海景区、非景区的管控和渔船管理是防汛的重点。对此,我们针对沿海沙滩,通过指挥部视频监控,了解人员情况。一旦发现有人员活动,会及时处置。”泉州市晋江市应急管理局局长柯荣锻介绍。晋江市应急指挥中心接入了“村村响”应急广播,纵向上实现上可直达应急管理部,下可直接喊话村民;如今晋江市应急指挥部“一网三中心”(应急指挥网,指挥调度中心、监测预警中心、宣传警示中心)的作用越来越大。以灾害处置为例,指挥部的融合通信平台,将手机、无人机、布控球等设备作为视频终端,将现场视频影像同步回传指挥部,并可作为现场指挥部的应急指挥终端,打通了救援一线、现场指挥部、后方应急指挥部的信息传输渠道。

南平市延平区夏道镇围绕“1个平台+N个应用”的标准,建设了集会商调度、应急预案、救援队伍、视频监控、应急广播等为一体的夏道镇智慧应急指挥平台,实现区、乡、村三级应急指挥调度互联互通。

如今,在福建,基层应急指挥服务站的效能持续显现,其以模拟真实场景、设置复杂任务等方式开展演练已成为日常,推动基层的快速响应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不断提升。

立足快速响应

推动响应圈建设

福州市部署推动全市“一镇一站、一村一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工作,推动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应急救援站全覆盖、所有行政村(社区)应急救援点全覆盖,进而激活应急救援“最后一公里”。

《意见》实施以来,福州市加快建设步伐,“5分钟应急响应、15分钟救援力量抵达、20分钟实施有效救援”的快速处置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通过建设乡镇(街道)综合应急指挥平台,整合乡镇、社会应急救援队伍等人员,规范抢险救援等响应程序,打造综合应急救援工作体系,切实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和救援水平。”福州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快速搭建现场指挥部的保障能力是该省应急指挥部体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以厦门为例,该市在应急指挥部体系建设过程中,专门组建专业化现场应急指挥保障服务队伍——厦门市应急保障分队,以“快速反应、应对有力”为原则,承担通信保障与值守、定时信息报告、专业设备操控、通信组织协同等工作,为实现有效的应急指挥、信息管理、协调和合作提供有力的服务与技术支撑。

“厦门市应急保障分队可以根据指令要求,在灾害事故现场附近快速搭建现场应急指挥部,并提供必要的指挥、办公、通信等条件。”厦门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主任汪伟杰介绍,在接到指挥中心突发事件处置指令后,队伍可在5分钟之内实现第一梯队模块车队出动,20分钟之内全模块车队出动,厦门岛内思明区、湖里区任何区域可50分钟之内抵达现场,岛外区域90分钟抵达现场。在抵达现场后,60分钟之内完成指挥帐篷搭建、办公设备准备、通信装备联调、电力供应就绪等工作。

泉州市南安市则坚持“防救并举、力量前置”的工作理念,在县级应急指挥部实行“1+8”多部门联勤调度,提前将部队、消防救援队伍、社会应急队伍等预置到14个乡镇备勤,以确保救援力量在30分钟内到达现场。同时,该市以应急管理站建设为抓手,将基层应急管理“五种能力”要求细化为8类36项基层建站指标,充分整合基层现有人员,加强与社会应急力量的联动,建强专兼融合、一岗多能的基层应急队伍。

福建省是自然灾害的高发区域,由于地理、地质因素,偏远山区在遭受灾害时,传统通信设备往往信号不稳或中断,导致水情、灾情无法及时准确传递,从而可能错过抢险救灾的最佳时机。对此,该省立足台风暴雨可能会造成断电、断路、断网等极端情形,为全省自然灾害高风险乡村配备卫星电话,并建设应急卫星电话的管理平台,不断监测每一部卫星电话信号状态,实现“7×24小时”动态监测更新,确保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应急通信“生命线”畅通,应急指令能迅速传达。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