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4万马力级的CGT-30燃气轮机,5万马力级的CGT-40燃气轮机相继问世之后,国产5000吨级燃气轮机高速远洋护卫舰,9000吨级通用驱逐舰,两万吨级巡洋舰何时到来成为了军迷们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
在4万马力级的CGT-30燃气轮机,5万马力级的CGT-40燃气轮机相继问世之后,国产5000吨级燃气轮机高速远洋护卫舰,9000吨级通用驱逐舰,两万吨级巡洋舰何时到来成为了军迷们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
但因052D的武器、雷达系统所占空间已经大于伯克级了,9000吨级驱逐舰朱总红加强的也是适航性、远洋能力,而不是雷达和武器系统。以至于9000吨通驱面临着船壳不值钱,为了远洋为啥不直接造055的尴尬。结合近期的地图判断,新通驱没准是少装一面盾的三盾驱?
舰艇动力往往是决定水面舰艇吨位的核心影响因素之一。动力组水平的提升往往会直接体现在新型水面舰艇的吨位提升上。当动力组无法满足需求时,舰艇吨位真的提不起来。问题是在雷达与武器系统成为舰艇造价核心因素的当下,先进动力组固然能助推舰艇吨位的增加,但很容易陷入,反正你也不便宜,为啥不直接造老平台改进型的尴尬。
这年头动力成本占舰艇总体成本的比例真的不高。动力组成本占总成本的价格往往在5%以下,动力真的花不了什么钱。MT-30燃气轮机的价格为30亿日元/日本最上,2000万美元/美国朱姆/韩国大邱,2400万英镑/女王级航母。就算搭载4台MT-30燃气轮机最多也只需要一亿美元而已。
这年头动力不贵+船壳不贵,反倒是需要水池测试,需要受力测试,需要用大量时间去摸索各种细节的设计修改费时费事,修改生产体系更是耗费巨大。直接后果就是各大国往往是摁着一个舰艇平台各种魔改。
052B、052C、052D、052DL、052DM都是052B平台,斯普鲁恩斯,基德级,提康德罗加都是斯普鲁恩斯平台。1134、1134A、1134B,光荣级都是1134平台的衍生,1135、1135M、1135.1、1135.6等护卫舰都是1135.6平台。各种以现有平台为基础的设计的外贸型水面舰艇更是一抓一大把。
这玩意是一眼054A平台衍生
如果9000吨级通驱的雷达水平看齐052D,仅仅是垂发单元比052D多一两组,单纯是一款放大版的052D,为啥不直接造052D?垂发单元一般也装不满啊!多一组少一组区别不大,至于居住条件什么的克服一下吧。
如果9000吨通驱是在055的基础上做减法,搭载055同款雷达系统,为啥不直接造055?雷达不比动力系统值钱,有设计缩小版055的功夫还不如再下单一批055呢?
受困于此类型问题的国家不止中国,也包括美国。在4.7万马力的LM-2500+G4燃气轮机,5万马力的MT-30燃气轮机已经批量生产的当下,2.5万马力的LM-2500燃气轮机基础款,仍旧是LM-2500家族的绝对主力。
2.5万马力的LM-2500燃气轮机,以两台一组推动着美国海军佩里级护卫舰,澳大利亚阿德莱德级护卫舰,中国成功级护卫舰、052型驱逐舰,韩国海军仁川级护卫舰,德国海军勃兰登堡级护卫舰等一连串的水面舰艇。
LM-2500还以4台两组的形式推动着8600吨的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9700吨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9800吨的提升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1万吨的日本爱宕级驱逐舰,摩耶级驱逐舰,韩国世宗大王级驱逐舰,日本日向级直升机航母,意大利加里波第级轻型航母。
但3.5万到4万马力的LM-2500+,4.7万马力的LM2500+G4等LM-2500系列燃气轮机的改进型,境地就要差很多了(为了延长寿命,降功率运转是常见操作)。LM-2500+以两台两组形式推动法意地平线级驱逐舰。4.7万马力的LM2500+G4,FREMM护卫舰、意大利PPA巡逻舰、星座级护卫舰等6000吨至7000吨级护卫舰。
两台LM2500+G4,总动力接近10万马力,完全能推动9000吨级水面舰艇,但大型水面舰艇成本极高,你能造几艘啊?在建造数量有限时,修改设计所节约的动力组成本,并不一定能抵消设计成本,以至于搭载两台LM2500+G4的大型水面舰艇竟然只有美国级两栖攻击舰和黄蜂级两栖攻击舰马金岛号。
单机动力高达5万马力/36兆瓦的MT-30燃气轮机地位更是尴尬,以一台MT-30为主动力的水面舰艇为,3500吨自由级LCS,3600吨的大邱级,4000吨级的忠南级,5500吨的最上级,8000吨的26型及其衍生品。搭载两台MT-30燃气轮机的水面舰艇为1.5万吨的朱姆沃尔特,3.3万吨的的里亚斯特级两栖攻击舰,7万吨的女王级航母,搭载4台MT-30的水面舰艇不存在。
40兆瓦/5万马力级的CGT40燃气轮机,以及30兆瓦级/4万马力级的CGT-30燃气轮机,单机即可满足5000吨至8000吨级护卫舰的动力所需,双机即可满足8000吨至1.5万吨的驱逐舰动力所需,四机则能满足两万吨到六万吨的舰艇动力所需。
如果9000吨级通驱真的存在,其动力组,不是两台CGT-30就是两台CGT40,但9000级通驱的武器水平仅仅为052D水平时,为啥不继续造052D,如果雷达水平看齐055时,为啥不直接造055?这年头舰艇价格的大头是在雷达、导弹与电子系统,而不是动力与船壳上。
这也意味着9000吨级通驱诞生的前提必然是明显强于052D的态势感知能力,而不是垂发单元数量的多寡,且9000吨级通驱在搭载先进雷达系统的同时,价格还得明显低于055,否则还不如直接造055。
上面那个
鉴于近期被卫星拍到的25米大舰岛的后方,也有一座依附于烟囱的双波段雷达,有理由认为9000吨级通驱会采用是前二后一的三面阵设计,正如美国海军朱姆沃尔特级导弹驱逐舰一样。三面盾的设计能够让9000吨通驱在拥有055同款大盾的同时,雷达成本却能压低25%甚至更多。
实际上通过砍雷达的方式设计二级舰,在世界海军史上是非常常见的操作。冷战时期的美国在量产提康德罗加后,设置伯克之时,就是通过降配的方式设计伯克的。苏联海军在设计光荣级之时,也是通过降低雷达配置设计的光荣。
阿里伯克级驱逐舰为提康德罗加的低端替代,相较于提康,伯克放弃了编队防空指挥能力,CIC没有多平台协同交战能力(CEC)及联合全域指挥控制(JADC2)接口,没有旗舰指挥所需模块,没有机库。
提康的AN/SPY-1D雷达为前后两组四面雷达,搭载两台SFD-261型发射机,单机故障时,另一台发射机仍可负担态势感知所需。伯克级驱逐舰则只有一台发射机,一台发射机轮流驱动4面AN/SPY-1D无源相控阵雷达。不仅刷新率只有提康的二分之一,还无法同时对多个方向进行大功率探测,且一旦发射机故障,伯克的相控阵雷达会直接成为摆设。
除了相控阵雷达之外,提康有4座SPG-62火控雷达,拥有16个火力通道,伯克则是3座SPG-62雷达12个火力通道。提康两门MK-45型127MM舰炮,伯克只有一座;提康拥有SQS-53C舰首声呐+SQR-19拖曳阵列声呐组成的AN/SQQ-89综合反潜战套件,伯克I则只有SQS-53C舰首声呐;提康双机库,伯克I没机库,提康122坑,伯克1则只有90坑。
进入有源盾时代之后,美国果断采用了一级舰四面有源盾,二级舰三面有源的设计(CG-21和DDG-1000,虽然说CG-21没了吧)以降低成本。由此可见二级舰为了省钱采用三面盾真的是很适合的选择。
搭载两台4万马力级燃气轮机的9000吨级通驱,为了适航性势必会采用比较短粗的舰体设计,其舰宽和055基本一致(9000吨的伯克舰宽20.4 米,1.3万吨的055宽22米),拥有扛起055前半截,拥有强大的态势感知能力。
后半截则可将雷达系统从两面削减为一面。S波段相控阵雷达,X波段相控阵雷达,IFF天线数量削减4分之一之后,能节省25%左右的经费,且作战效能不会降低太多。在这种背景下,9000吨通驱的雷达系统配套成本明显低于055,但态势感知能力又明显强于052D,拥有了一席之地。
鉴于江南造船厂的相关宣传册上还真出现过朱姆沃尔特的类似物,所以9000吨通驱采用三面盾的概率真的挺高。最后还是得说一句,朱姆沃尔特平台是真的好,最终效果也是真的差。
来源:啸鹰评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