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举着望远镜追F1赛车的观众中,每三个里就有一个女性;FormulaE电动方程式的看台上,女性身影更是快要占到一半。
在圣保罗英特拉格斯赛道的轰鸣声里,曾经被男性身影填满的看台正在悄然变脸。
如今举着望远镜追F1赛车的观众中,每三个里就有一个女性;FormulaE电动方程式的看台上,女性身影更是快要占到一半。
这场发生在体育场馆里的“性别逆转”,不光改变了看台的模样,更成了圣保罗经济的新引擎。
十年前,圣保罗F1赛场的女性观众还只占7.9%,连十分之一都不到;可到了2024年,这个数直接飙到37%,翻了快五倍。
更让人意外的是电动方程式赛场,现在女性观众比例已经冲到45.5%,比起首届比赛的31.4%,增长势头肉眼可见。
2025年刚结束的世界耐力锦标赛更有说服力:女性观众占比一下子涨了10个百分点,达到33%,而这场比赛单给圣保罗带来的收入就超过4亿巴西雷亚尔。
要知道,就连圣保罗著名的狂欢节游行,吸金能力都比不上这些赛事,早年F1赛事就曾创下比同性恋大游行盈利更高的纪录。
SPTuris署长古斯塔沃・皮雷斯早就点透了这层关键:女性在家庭消费里握有“决策权”,她们来观赛,往往会带动全家出动。
就像中国的“她经济”趋势里,妈妈们会带着孩子参加斯巴达儿童赛一样,圣保罗的女性观众也在把体育赛事变成家庭活动,这股力量可比单一观众的消费力强多了。
体育赛事的收入账,从来都不只有门票这一项。圣保罗的商家发现,女性观众带来的消费链特别长。
赛前会订市中心的酒店,观赛时会买定制周边,赛后还会带着家人逛景点、吃特色餐,一趟下来人均消费远超男性观众。
参考早年F1赛事的数据,外来观众日均消费能达到265.9美元,而现在女性主导的家庭观赛群体,消费能力只会更高。
有赛事周边店老板透露,印着赛车手头像的丝巾、儿童款纪念帽卖得最好,这些显然都是女性决策者在买单。
这种消费爆发力在全球都有共鸣。中国F1女性观众占比已经达到50%,她们不光买门票,还愿意尝试高端赛车体验、赛车主题旅游这些新兴消费项目。
圣保罗的赛道周边,现在也悄悄冒出了美甲摊、亲子互动区,显然是摸准了女性观众的需求。
女性观众的热情早就跳出了赛车圈。去年圣保罗举办的SP公开赛,让这座城市时隔25年重返WTA巡回赛版图,赛场里的女性观众占比肉眼可见地高。
要知道在武汉网球公开赛上,光是决赛就吸引了1.3万人到场,其中女性观众和带孩子的妈妈群体占了大半,圣保罗的网球赛事显然也在复制这种热度。
更让人期待的是2027年。圣保罗已经确定成为女足世界杯的八个举办城市之一,比赛将在2014年男足世界杯用过的场馆里进行。
国际足联把赛事时间定在6月24日到7月25日,正好是圣保罗的旅游旺季,到时候全球女足球迷涌进来,带来的可不光是门票收入,更会让圣保罗的体育城市名片更响亮。
当地体育从业者发现,女性观众还在悄悄改变观赛文化。
以前赛车场里全是引擎嘶吼和加油呐喊,现在经常能看到观众席上摆着鲜花、自制标语牌,连现场广播的背景音乐都柔和了不少。
这种变化让体育赛事不再是“硬核男性专属”,变得更有温度和包容性。
圣保罗的这场“看台革命”,本质上是女性在体育领域话语权的提升。
从2013年F1赛场的零星身影,到2027年女足世界杯的主场观众,十几年时间里,女性从“旁观者”变成了体育产业的“核心玩家”。
SPTuris的统计显示,只要女性观众占比超过30%,赛事的周边消费和旅游收入就能多涨两成。
这也是为什么圣保罗拼尽全力争取女足世界杯举办权,比起单纯的赛事收入,女性群体带来的长期消费潜力和城市形象提升,才是更宝贵的财富。
放眼全球,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国女性健身消费者占比已经达到55.41%,体育娱乐消费占比年年攀升。圣保罗的实践恰恰证明,抓住“她力量”,就是抓住了体育产业的未来。
当2027年女足世界杯的哨声在圣保罗响起时,看台上的女性身影或许会超过半数。
到那时人们会发现,这场始于看台的“性别革命”,早已让体育变成了不分性别的快乐,也让这座城市在经济与文化的双重赛道上,跑出了更快的速度。
来源:健身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