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品牌AVOUAVOY甩出供货单:2023春夏系列,5部剧同时穿,谁抢到谁穿,没有“独家”二字。
“撞衫”两个字,以前只尴尬红毯,现在连追剧都躲不开。
李一桐《美人余》刚放预告,弹幕齐刷“这不是赵露思《许我耀眼》那件?
”——同款灰西装、同款高腰裙,连扣子角度都像复制粘贴。
粉丝吵上热搜,路人一脸懵:国产剧是穷到连衣服都团购了吗?
还真差不多。
品牌AVOUAVOY甩出供货单:2023春夏系列,5部剧同时穿,谁抢到谁穿,没有“独家”二字。
一句话,流水线成衣,比剧组盒饭还快。
《Vogue Business》补刀:去年职场剧造型重复率涨37%,白衬衫+西装裙十部里八部这么穿,像极了公司团建统一淘宝链接。
预算砍两成,平台只给得起“安全牌”,造型师连颜色都不敢挑跳,怕审查、怕出戏、怕观众记不住。
于是灰、白、驼三色循环播放,观众眼里的“新戏”,衣柜里的“旧爱”。
吵了三天,赵露思团队甩出手稿,时间戳2022年3月,想自证“我先”。
《美人余》反手贴出37家赞助商,意思也明显:我金主多,犯得着抄?
两边粉丝battle图做得飞起,央视网一句“创作思维撞车”把桌子掀了——衣服只是病灶,真正的病是“安全区”里躺平。
横店反应最快,立刻试点“服装共享库”,把现代戏常穿的基础款全部拍照入库,谁用谁扫码,省得再撞。
三大平台也跟着搞“原创认证”,10月上线电子存证,以后谁再撞,系统秒出“抄袭预警”。
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就是给衣服发身份证,但能不能治本,得看钱包答不答应。
最魔幻的是抖音“狗脸滤镜”趁乱出圈,播放量飙400%。
网友把同款西装P在柴犬身上,配文:“连狗都不想撞衫。
”
笑完回头一想,人不如狗,至少狗还能换毛。
所以下次再看到两部剧穿同一套,别急骂演员,先瞄一眼片尾字幕——那行小小的“服装统筹”可能正拿着两千块月薪,在40度横店仓库里翻成山的外套,只求明天别重。
撞衫不是原罪,穷才是。
等什么时候平台肯把宣发砍一半的预算挪给造型,国产剧才配谈“高级感”。
在这之前,观众只能学会一个技能:看脸识剧,看衣识穷。
来源:小妹排行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