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邻居张奶奶在小区长椅上无精打采地坐着,见面就说:“我今年 74 岁了,最近总觉得自己越来越“老”——皮肤干、记忆差、起床困难,好像睡得越久越没劲儿。”
前几天,邻居张奶奶在小区长椅上无精打采地坐着,见面就说:“我今年 74 岁了,最近总觉得自己越来越“老”——皮肤干、记忆差、起床困难,好像睡得越久越没劲儿。”
平时,张奶奶夜里常常睡到很晚,有时一觉睡到上午十点多才起床。
儿子见状,也请了一位老中医来帮忙把脉调理。
中医嘱咐一句:“年到七十有余,睡得太多,未必是好事;更要注意睡眠的质量和几个细节。”
你也许觉得:“睡得够,不是件好事吗?” 但事实上,随着年纪上去,睡眠本身以及睡眠方式的改变,可能会带来不经意的“隐性风险”。
今日就聊这个“不常被说”的话题:过了 72 岁之后,晚上睡觉要牢记这3件事,不是‘睡多’的问题,而是‘睡对’的问题。
人们普遍认为“睡得多总比睡得少好”,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睡眠似乎是一种天然的补偿资源。
但现代睡眠医学研究并不完全支持这一观点。
多个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睡眠时长与健康结果呈 倒 U 型关联:既睡太少,也睡太多,都与健康不良相关。
例如,一项中国中老年队列研究指出,睡眠时间大幅增加的“长睡稳定型”人群,其成功老龄化(健康、功能良好等指标)概率要低于保持中等稳定睡眠者。
换句话说:睡得太多,可能隐藏着健康风险,而不仅仅是“休息多一点”。
睡眠质量、深睡(慢波睡眠)和规律性,都是影响“生物年龄” — 即身体机能衰老速度 — 的关键因素。
当老年人延长睡眠时间,往往是由于夜间睡眠效率下降、夜醒增多、深睡减少导致的补偿性“赘睡”行为。这种补偿睡眠虽然在量上“增长”,但在质上可能并不能带来恢复。
此外,长时间睡眠还可能与炎症、代谢紊乱、激素调控紊乱等病理过程有关,这些都是加速老年人衰老和组织退化的潜在机制。
随着年岁增长,人的睡眠结构会发生变化:深睡(慢波睡眠)和 REM 睡眠减少,夜间觉醒次数增多,日间打盹更频繁。
这意味着:你可能需要用更多时间“躺在床上”,才能补足浅层睡眠,但这并不意味着真正修复性睡眠时间增加。
总结:睡觉时间变长,并不一定就是“更好休息”,它可能是身体调节失衡、代偿机制启动或潜在问题的信号。
如果你是 72 岁以上,且确实出现“晚上睡得多”的状态,那么在坚持几周后,可能会在身体或精神层面感受到以下微妙变化(警示信号):
1. 白天疲惫、精力反而下降
睡得多的人,有时会因为夜间断续多、睡眠效率低,用较长睡眠时间“补觉腾挪”。
这反而可能导致白天更疲惫、昏昏欲睡、注意力难以集中。
2. 体重增加、代谢变慢
持续长期“长睡”可能伴随着代谢率下降、肌肉活动减少。
尤其在老年体质下,能量消耗减弱,脂肪更容易积累。
3. 记忆力下降、精神状态波动
睡眠异常、长睡状态可能与认知衰退、脑功能减弱有关。
有研究指出,睡眠效率波动性(即每天睡眠效率变化较大)与老年人认知测试结果呈负相关。
此外,长期长睡和睡眠节律紊乱,也可能是神经系统早期退行性变化的一个“警报”。
若你在坚持“睡多”状态后,出现以上任一信号,就需要高度关注,可能不是“睡得多好”,而是“睡得乱”在作祟。
进入 70 岁以后,晚上睡得好比睡得多更重要。
根据多项研究,7 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长,在中老年人中更有利于认知健康与成功老龄化。
如果你发现晚上总睡超过 9 小时,并且醒来仍疲惫,那么你不妨逐渐尝试缩短 30 分钟为单位,找回“最适睡眠窗口”。
规律性比时间长短更重要。
研究发现,睡眠模式稳定性与健康老龄化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即使睡眠时长稍有变化,规律性差、波动大的睡眠更可能增加健康风险。
对于 72 岁以上者,建议早上 6:30~7:30 起床,晚上尽量在 9:30~10:30 入睡。
若习惯晚睡,可逐步提前 10~15 分钟,稳定下来即为益处。
避免晚饭过饱、忌高脂高糖食物:晚餐过重负荷会延长消化时间,使睡眠不安稳。睡前 1 小时减少刺激活动:关闭强光、电子产品,做些轻柔拉伸、呼吸练习、听舒缓音乐,为身体进入“睡眠模式”做准备。适度夜间起夜控制:若你夜间频繁起夜,应控制晚餐饮水量,避免睡前喝大量水,并保证夜间光源柔和,避免打乱再入睡节奏。若在推行这三招后,仍长期睡眠异常、夜间频醒、白天异常嗜睡、认知减退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做睡眠监测、认知评估、排除潜在疾病干扰。
很多人到了七十多岁之后,一方面会觉得“多睡才好”,另一方面又会担心“睡得越多越老”。事实上,睡得对比睡得多重要得多。
进入 72 岁以后,睡眠更像是一种微妙的“健康仪表盘”:
睡得太少,容易加速衰老、免疫力下降、认知退步;睡得太多,可能预示身体在代偿、代谢紊乱或神经系统调节受损;睡得对,则是让身体真正休息、恢复与修复的状态。今天起,不妨调整你的夜间睡眠习惯:
控制在 7 ~ 8 小时 → 固定作息 → 睡前放松准备
三步调整,不是“少睡”而是“睡得更好”。
最后提醒:每个人的健康状况不同,睡眠异常可能是多种疾病(如呼吸暂停、抑郁、甲状腺问题等)信号之一。
如果你长期感到异常疲惫、记忆减退、日间嗜睡或其他不适,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做睡眠、内分泌、神经系统等综合评估,而不宜仅凭自我调整。
愿你在“睡对”中,安度健康老年。
参考资料:
Sleep and Healthy Aging: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Path Forward PubMed
Sleep and Biological Aging: A Short Review PMC
Sleep in Normal Aging (睡眠衰老的生理变化) PMC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leep duration trajectories and successful aging BioMed Central+1
Sleep Quality and Duration as Determinants of Healthy Aging 科学直通车
Seven hours of sleep is optimal in middle and old ag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来源:趣聊健康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