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崇祯帝是废寝忘食勤政的皇帝,16岁登基称帝,34岁自缢身亡死社稷。死前曾经砍伤自己的女儿,万分感慨埋怨女儿为何生长在帝王之家。临终前给李自成农民军留下血书:可以分裂自己尸体,不要伤害城中百姓。不承认自己不称职,却埋怨大臣们不行,认为大臣们耽误了国家大事。
公元1630年,明朝蓟辽督师,兵部尚书,边关大将46岁的袁崇焕被19岁的崇祯皇帝朱由检下令在北京凌迟处死。罪名是目无君王,通敌卖国等。
崇祯帝是废寝忘食勤政的皇帝,16岁登基称帝,34岁自缢身亡死社稷。死前曾经砍伤自己的女儿,万分感慨埋怨女儿为何生长在帝王之家。临终前给李自成农民军留下血书:可以分裂自己尸体,不要伤害城中百姓。不承认自己不称职,却埋怨大臣们不行,认为大臣们耽误了国家大事。
实际上崇祯帝仅私德方面不错,其余方面几乎没有值得称道的地方。刚愎自用,自以为是,一生做了许多糊涂事,杀害袁崇焕是其中之一,等于自毁长城。当然,袁崇焕也不是完人,自身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功大于过,是公认明末最有能力的军事将领之一。
历史是公正的,似乎又像开一场大玩笑。袁崇焕曾经的敌人,清朝为他大张旗鼓地平反昭雪。公元1782年,清朝乾隆皇帝弘历亲自为袁崇焕平反,这与袁崇焕被千刀万剐处死相隔152年,是一场迟来的平反。南明也曾为袁崇焕平反,影响不大。
袁崇焕主建了防御体系科学的宁远城,现在的辽宁省兴城,在宁远城,用红夷大炮轰伤努尔哈赤,导致其死亡。两次宁锦大捷,打败了皇太极的进攻。北京保卫战,以少胜多击退皇太极。
袁崇焕是广东省东莞人,也存在广西藤县人、平南人两种说法,不过,绝大多数人倾向东莞之说。
乾隆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帝王,活了89岁,南越王赵佗寿命存在争议除外。乾隆四十七年,清朝在全国统治逐渐稳定,歌舞升平,进入史称“康乾盛世”阶段。71岁的乾隆帝为了国家统治进一步巩固,弘扬正气,明辨是非,对历史上许多事情进行梳理。当然,这也跟乾隆帝精通汉文有关,乾隆帝虽然是满族,却是骨灰级别汉语爱好人,一生作诗四万多首,居古代诗人之冠,然后是南宋诗人陆游和杨万里、唐朝诗人白居易。乾隆帝性格是特立独行,爱憎分明。乾隆帝尤其对前朝也就是明朝事情总结很细,据统计,一共平反和追谥了明朝3600多名忠臣良将,这其中也包括为袁崇焕、熊廷弼等人平反,给予其公正历史地位。
乾隆帝为袁崇焕平反时曾说:“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清代张廷玉主持编撰《明史·袁崇焕传》:“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这也是对袁崇焕进行了肯定,洗刷了袁崇焕通敌误国说法。
乾隆皇帝还关心袁崇焕的家事,曾经说过:“袁崇焕系广东东莞人,现在有无子孙,曾否出仕,着传谕尚安,详悉查明,遇便覆奏。”乾隆帝下令寻找袁崇焕的后人,朝廷派人花费很大精力,最终找到了袁崇焕五世孙袁柄,并给其授予官职抚恤。按照当时史料记载,袁崇焕没有子嗣,袁柄属于过继之人。清末以后,又冒出一些袁崇焕的后人。当时的袁柄一定是感到五味俱陈,一百多年前,先人抱着一腔忠贞,最终以奸贼之名,被凌迟处死。这种酷刑超过了古代名将白起、韩信、高仙芝、郭崇韬、岳飞、斛律金、冯胜、傅友德等等所受刑之苦。
“老天有眼”,“人在做,天在看”,历史这杆秤是公正的。袁崇焕死后一百多年后,终究还给他一个清白。
“人间正道是沧桑”,袁崇焕忠贞爱国,清正廉洁,不惧艰难,心系天下百姓苍生,连他曾经的敌对方清朝也佩服敬重他,给他一个客观公道的结论。相反,卖国求荣,贪图享乐,鱼肉百姓之人可能得势一时,终究逃不脱历史审判。
来源:大白白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