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天,会销界一位大佬谈及行业未来时,他是这么说的:“这个行业注定做不大、上市更不可能,赚钱才是第一位!”“你看,这几年那些看似做得大的公司、平台,大多出了问题……”#严查私域直播违规销售老年保健品#
昨天,会销界一位大佬谈及行业未来时,他是这么说的:“这个行业注定做不大、上市更不可能,赚钱才是第一位!”“你看,这几年那些看似做得大的公司、平台,大多出了问题……”#严查私域直播违规销售老年保健品#
但,这真是行业的宿命吗?尤其结合今年私域直播严查、保健品行业整顿的背景,更该清醒看到,行业不是没潜力做大,而是我们需要重新定义 “做大” 的逻辑,重新校准从业者的能力方向。
第一,请厘清 “大” 与 “好” 的真正标准!
这个行业的多数人把“赚钱多”看作“大” 和 “好“的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但是,是否合规透明?是否符合监管要求?是否能实现持续复利?
今年以来,私域直播遭曝光严查、蓝帽保健品下架,并非“做大”本身有错,而是那些出事的公司,大多走了“靠虚假宣传冲规模、靠套路营销赚快钱”的会销老路。
尤其是把食品包装成保健品甚至是药品讲功效、将治病,或是在私域里频繁蹭疾病话题引流,这些做法本就偏离了行业本质,即便短期做大,也必然在合规浪潮中栽跟头。
真正的“大”,该是建立在合规基础上的规模,是依托透明运营积累的信任,是能为用户创造真实价值的可持续增长。
第二,行业不是做不出好公司、大平台,而是没有能做到“好与大” 的人。
不可否认,行业起步阶段门槛较低,不少人带着 “草根” 标签入局,但 “草根起步” 从不是短板,短板在于入局后停止成长。
整个行业,所谓的培训,多是围绕话术、套路展开,教如何讨好客户、如何用技巧获取信任,却极少有人在专业能力上深耕。
比如不懂健康知识的核心逻辑,不会解读行业新规,不愿在产品价值挖掘、服务体系搭建上下功夫。就像此前私域直播里,很多从业者只会照搬线下会销的老一套,却没能力做合规的健康科普,没意识去搭建专业内容 + 合规服务的体系,这样的状态,别说打造上市公司,就连应对日常监管都显得被动。行业需要的不是 靠套路走捷径的人,而是愿意沉下心补专业、做价值的人。
第三,没人说“草根出身”“学历不高”就做不成大事,但“后天不进修” 注定走不远。
现在的健康行业早已进入“合规 + 专业 + 新规则”的新阶段。尤其是这一波曝光和严查之后,私域直播有了明确的内容红线,公域平台对蓝帽保健品的销售既放宽合规通道、又严打违规行为,这些变化都在要求从业者必须 “持续迭代”。
不是说初中、高中文凭就没机会打造上市公司,而是若始终停留在“靠经验吃饭”“靠套路生存”,不主动进修专业能力,比如学习健康知识、读懂监管政策;不修炼职业德行 ,比如摒弃“把客户当傻子”的心态;不适应新信息时代的规则,比如掌握合规的直播运营、产品推广方式,就永远跟不上行业升级的节奏。
那些能在未来做大的从业者,必然是愿意 “补认知、补专业、补德行” 的人,是能跟着规则走、跟着价值走的人。
回看近几年行业的震荡,从私域直播严查,到保健品市场整顿,再到对“做大就被查” 的观点,本质上都是行业在“去伪存真” 的信号。
这个行业从不是“注定做不大”,而是需要摆脱“赚快钱”的短视,摆脱“靠套路”的路径依赖;不是“上市不可能”,而是需要先培养出能撑起上市平台的“合规思维、专业能力、长期视野”。
对从业者而言,当下最该做的不是质疑行业潜力,而是反思自己:是否把“合规”当成了基础而非束缚?是否把“专业”当成了核心而非点缀?是否把 “持续学习” 当成了习惯而非负担。想通这些,才能真正抓住行业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升级”的红利,才能让“做大做强、实现长期价值”从口号变成现实。
来源:健观深一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