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助你成功”为名诈骗3.8亿,杨涛鸣是如何走上“成功之路”的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5 11:29 1

摘要:2025 年 10 月 14 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对 “成功学大师” 杨涛鸣(本名杨武成)诈骗案作出终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一审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的判决。

2025 年 10 月 14 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对 “成功学大师” 杨涛鸣(本名杨武成)诈骗案作出终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一审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的判决。

其妻子徐某婷作为从犯,刑期由 12 年减至 11 年,罚金降至 100 万元。

这场始于 2016 年、持续 7 年的骗局,涉案金额高达 3.8 亿余元,受害者超万人,终以法律的严惩划上句号,也为狂热的 “成功学培训” 乱象敲响警钟。

人设包装:草根逆袭的虚假神话

仅有高中学历的杨武成,为打造“成功导师” 形象,虚构了 “贫困出身、口吃逆袭” 的励志经历,自称经 “国际成功学大师点拨”,摇身变为 “亚洲第一潜能激励大师”,对外宣称 “26 岁帮助 600 家企业实现业绩倍增”“28 岁坐拥劳斯莱斯豪车”。

然而真相却是,他的劳斯莱斯是花费 20 余万元购入的九手车,白天用于课程宣传摆拍,夜间则承接婚庆租赁赚取额外收入。

其团队还通过 P 图伪造与企业家、明星的合影,制作私人飞机出行的虚假宣传片,甚至编造 “一根头发能卖 6 万元” 的荒诞故事,借助短视频平台、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矩阵,不断放大虚假光环,吸引渴望成功的人群关注。

公司化运作:八级体系织就诈骗网络

从 2016 年开始,杨涛鸣先后注册 “吸引力文化传播”“涡轮企业管理” 等多家空壳公司,构建起覆盖全国的诈骗体系。

他精心设计了从 380 元 “入门体验课” 到 30 万元 “弟子密训营” 的八级会员制度,以 15%-40% 的高额提成作为诱饵,刺激老学员拉拢新学员加入,形成 “老带新、层级分佣” 的变相传销模式。

在整个运作过程中,课程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例不足 0.7%,绝大部分资金通过虚开发票、关联交易等方式,流入杨涛鸣的私人账户,成为其挥霍的资本。

现场收割:精神操控下的非理性付费

杨涛鸣的课程选址多在五星级酒店,以此提升“高端感”。上课期间,现场播放震耳欲聋的音乐,安排 200 余名托儿在台下欢呼、举手互动,营造出狂热的氛围。

课程时间从早上 9 点持续到凌晨 3 点,通过长时间的疲劳战术,逐渐剥夺学员的理性判断能力。

现场还会编造 “初中学历学员上完课 3 个月就买奔驰”“普通职员听课半年晋升高管” 等虚假案例,再用 “不舍得投资自己就是放弃成功”“现在不行动,一辈子只能平庸” 等话术施压,迫使学员当场刷信用卡、借高利贷缴纳高额学费。

更荒唐的是,他还售卖 “带有成功能量的头发”“亲自踩过的 A4 纸” 等周边产品,这些成本近乎为零的物品,售价却高达数千元甚至数万元,溢价达数千倍。

骗局败露:联名举报撕开遮羞布

2023 年,江苏女企业家李娟成为骗局败露的关键人物。

此前,她为了学习 “成功秘诀”,刷爆 9 张信用卡,先后缴纳 28 万元学费,可最终得到的只有 “不够虔诚所以没成功” 的回应,公司经营也因资金链断裂陷入困境。

意识到被骗后,李娟联合 137 名受害者,带着详细的缴费记录、聊天截图等证据,向公安机关提交联名举报信。

警方迅速介入调查,冻结了杨涛鸣名下 17 处房产、23 个银行账户,经查实,其非法所得多用于巨额赌球(单场下注最高达 800 万元)和购置多辆豪车,奢靡生活背后是无数受害者的血泪。

人设催眠:权威符号构建认知偏差

杨涛鸣团队伪造“国家级企业培训讲师”“世界成功学大师弟子” 等虚假头衔,在公开场合佩戴百达翡丽名表、驾驶豪车,用这些外在的 “成功符号” 构建权威形象。

这种包装精准捕捉了当下部分人急于阶层跃升的焦虑心理,让受害者误以为跟随这样的 “导师”,就能快速复制成功,从而放松警惕,陷入认知偏差。

体系捆绑:传销式裂变形成闭环

八级会员制与高额提成紧密绑定,让许多受害者在缴纳高额费用后,为了挽回损失或获取提成,主动成为骗局的传播者。

杭州服装商赵磊就是典型例子,他最初缴纳 5 万元报名课程,发现内容空洞后,明知是骗局,却仍选择缴纳 38 万元升级为 “高级会员”,通过介绍亲戚朋友上课赚取提成,最终不仅没能获利,还因参与诈骗活动被牵连调查,生意也彻底倒闭。

精神操控:环境与话术双重瓦解理性

封闭的酒店会场、长时间的睡眠剥夺、现场群体的狂热情绪,这三重因素叠加,不断冲击学员的心理防线。再配合“你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你不配拥有成功”“家人反对是因为他们不懂你的追求” 等 PUA 话术,进一步瓦解学员的理性判断。

据后续统计,37% 的受害者在参与课程后,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部分人甚至与家人决裂,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终极收割:荒诞周边榨干最后价值

在学员缴纳高额学费后,杨涛鸣团队还会推出各种荒诞的“衍生产品” 进行终极收割。他声称自己的头发、用过的物品带有 “成功能量”,能帮助学员提升 “成功磁场”。

有位来自安徽的学员,为了 “获取能量”,花费 6 万元购买了一小束杨涛鸣的头发,每天随身携带,坚信这样就能带来好运,直到骗局败露,才幡然醒悟,可此时已负债累累。

典型案例:从积蓄到债务的毁灭

河南养殖户老张,在农村经营着一家小型奶牛场,辛苦多年攒下 15 万元积蓄,原本计划扩大养殖规模。

2021 年,他在短视频平台看到杨涛鸣的 “成功学课程” 宣传,被 “轻松年入百万” 的口号吸引,不顾家人反对,变卖 20 头奶牛,凑齐 12 万元缴纳学费。

可上课后才发现,所谓的 “成功秘诀” 只是 “每天对着镜子喊 100 遍我要暴富” 的空洞口号。不仅没学到任何有用知识,奶牛场也因资金短缺倒闭,妻子带着孩子离家,家庭彻底破碎,老张整日酗酒,精神几近崩溃。

山东护士小周,刚参加工作不久,渴望快速提升收入改变生活。2022 年,她在同事推荐下报名杨涛鸣的 “入门课”,课后被导师洗脑,认为 “只有升级课程才能实现阶层跨越”。

她先后刷爆 7 张信用卡,甚至通过网贷平台借款,累计缴纳 18 万元学费。家人发现后极力反对,小周却在导师的诱导下,认为家人 “阻碍自己成功”,与父母断绝联系。

后来,因无力偿还债务,她被银行起诉,工作丢失,还被列入失信人员名单,原本光明的人生轨迹彻底偏离。

江苏中年女性方一萍,曾经营一家小型花店,生意稳定。2020 年,她在一次商业展会上接触到杨涛鸣的团队,被 “帮助实体店老板实现业绩翻倍” 的承诺打动,借款 30 万元报名 “弟子密训营”。

可课程内容全是理论空话,没有任何实际可操作的方法,花店生意不仅没好转,还因资金周转困难被迫转让。

为了偿还借款,她不得不变卖唯一的房产,带着年迈的母亲租房居住,每当提起此事,都忍不住痛哭:“我这辈子的积蓄和希望,都被这场骗局毁了。”

群体特征:覆盖各阶层的成功焦虑者

这场骗局的受害者超过万人,涵盖社会各个阶层,既有农村的农民、城市的普通白领,也有中小微企业主。

其中,70% 为低收入群体,他们大多收入不稳定,渴望通过 “捷径” 改变生活现状;20% 为投机的小企业主,希望借助 “成功学” 找到经营捷径,却最终得不偿失;

更令人唏嘘的是,10% 的受害者在参与课程后,竟效仿杨涛鸣的模式,开设类似的 “成功学培训班”,成为新的诈骗者,形成恶性循环。

据不完全统计,有 12 名受害者因无法承受巨额债务压力,曾试图自杀,可见这场骗局对个人和家庭的毁灭性影响。

司法标杆意义

杨涛鸣诈骗案的审理,首次将“精神操控” 纳入诈骗罪的认定范畴,明确了 “以培训为外衣、以传销为机制” 的犯罪定性标准,为后续打击同类 “成功学诈骗” 案件提供了重要的判例参考。

目前,法院已专门建立 3.8 亿元赃款追缴账户,通过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资产,全力推进赃款返还工作,截至 2025 年 10 月,已有部分受害者收到首批返还资金,缓解了生活困境。

行业监管漏洞暴露

杨涛鸣旗下的多家公司,均未取得教育培训资质,却长期以“企业管理咨询”“会议服务” 的名义,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收费培训活动。

对比广东省实行的 “培训行业前置审批制”(即开展培训活动前需先取得相关资质),浙江省当时采用的 “后置监管” 模式(即先开展业务,再进行后续监管),在应对此类虚假培训时明显存在监管滞后问题。

此案曝光后,全国多地迅速出台政策,强化培训行业资质审核,要求从事企业培训、个人技能培训的机构,必须先取得相应资质,才能开展经营活动,有效堵塞了监管漏洞。

杨涛鸣案二审宣判后,相关话题在抖音、微博等平台引发广泛讨论,其中抖音话题 #成功学大师杨涛鸣被判无期# 的阅读量超 2.3 亿次,网友们纷纷发表看法。

有网友直言:“这才是最真实的成功学案例 —— 靠骗术获取的‘成功’,终会被法律清算,没有例外。”

也有网友犀利指出:“那些相信‘交钱就能成功’的人,本质上是被自己的贪念和捷径心理骗了,世上哪有不劳而获的成功?” 还有部分网友将关注点放在监管层面,呼吁:“希望监管部门能早点出手,加强对各类培训课程的审核,别让更多人被‘捷径梦’毁了一生。”

此外,也有网友对受害者表示同情:“虽然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但看到他们倾家荡产的结局,还是觉得心疼,希望能尽快追回赃款,帮他们减少损失。”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在终审判决中明确指出,杨涛鸣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客观上通过虚构身份、编造虚假成功案例、实施精神操控等手段,诱骗受害者缴纳高额费用,其行为完全符合我国刑法中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且涉案金额高达 3.8 亿元,远超诈骗罪 “数额特别巨大”(50 万元以上)的标准,结合其犯罪情节的严重性、社会危害性,判处无期徒刑合法合理。

刑法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解读:“此前,‘成功学培训’类诈骗案件因多以‘话术诱导’为主,缺乏明确的诈骗证据,导致司法认定存在一定难度。而杨涛鸣案通过查明其虚构身份、伪造资质、传销式运作等关键证据,明确了此类案件的司法认定标准,破解了以往‘话术难定罪’的困境,为今后类似案件的审理提供了清晰指引。”

同时,专家也提醒:“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要认清‘成功没有捷径’的本质,遇到声称‘快速致富’‘轻松成功’的培训课程,务必保持警惕,核实机构资质,避免陷入诈骗陷阱。”

杨涛鸣的覆灭,是扭曲成功观下的必然结局。这场涉案 3.8 亿元的骗局,用精心包装的 “造神” 话术,包裹着贪婪的本质,精准利用了公众对成功捷径的渴望,将无数人的人生拖入深渊。

终审判决不仅是对杨涛鸣个人犯罪行为的严惩,更向社会传递出明确信号:任何试图通过欺骗手段牟取暴利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同时,此案也给所有人敲响警钟:真正的成功,从来没有固定模板,更没有捷径可走,它需要脚踏实地的努力、持续不断的学习和理性的判断。

当监管部门不断完善制度、补上漏洞,当公众摒弃“一夜暴富” 的幻想、重拾理性认知,这类利用 “成功学” 行骗的骗局,终将失去滋生的土壤,社会也将更加清明有序。

来源:妙手物语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