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午夜时分,城市的灯火逐渐暗淡下来,可你的脑海却在昨日和明天之间穿梭不止。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瞬间:一段过去的对话突然涌上心头,让你懊悔不已;一件还没有发生的事,如何都无法安心入眠。
午夜时分,城市的灯火逐渐暗淡下来,可你的脑海却在昨日和明天之间穿梭不止。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瞬间:一段过去的对话突然涌上心头,让你懊悔不已;一件还没有发生的事,如何都无法安心入眠。
我们像被拴在时间的两端,被昨天的旧影子和明天的不确定反复拉扯,却很难真正与当下链接。而越想挣脱,烦恼越深,这种情绪几乎每个人都曾经历一一你会不会也有些许心疼自己?
这种困境远比外人想象得普遍。我的朋友小樊就是这样的人。多年前他错失一次晋升机会,到现在仍常常把“如果当年勇敢点,也许我就能……”挂在嘴边。每当面对工作的新挑战,他又开始焦虑:“我到底能不能做好?如果失败了怎么办?”许多夜晚,他在思考过去时流泪,又在担忧未来时失眠。那些痛苦仿佛一直盘踞在心底,他努力调整状态,却总是力不从心。
为什么我们如此容易回望昨日,执念未了,又会为明天惊慌难安?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因为我们的意识总是习惯性地寻找安全感,而过去与未来正好是最容易被放大和幻想的领域。
昨日,代表我们能看见的所有结果,于是后悔与怀念如影随形;明天,充满未知,于是害怕和焦虑不请自来。当我们无法专注于此刻,就会陷入无形的“时间牢笼”,将自己的身心,耗于追悔和忧虑之中。
而真正的幸福就在于“专注当下”。如何做到呢?很多人会简单地说“活在当下”,却鲜有人教我们具体怎么做。经过多年自我探索和咨询经验,有三步法则,帮助自己脱离这场时间的漩涡,轻松走向内心的蜕变。
不是逼迫自己忘记,而是用接纳的目光,重新审视昨日的遗憾。有一次,小樊鼓起勇气,翻开过去的日记,把那些让他深感后悔的片段写出来,再用“如果没有那样的经历,我也不会成长”的角度阅读。
他发现,不少痛苦,都是后来自己加诸的评判,而不是事实本身的全部。于是他学会,对过去说一声谢谢,然后放下,就如同感谢一段旅途。过去的你一定有迷茫和选择,但也是独特的你,别让“如果”困住脚下的路。
未来当然不能掌控,我们不能预知所有的高低起伏。但我们可以答应自己,“只需要做到今天力所能及的事。”
曾经因为考试压力崩溃的小温,做了一个小实验:每天只列三件必须完成的小目标,比如吃完早餐、读一页书、去公园走一圈。不再试图一口气计划半年后的事情,她慢慢拥有了掌控感,也减少了许多莫名其妙的焦虑。你不必提前背负太多,有时候专注眼前的一步,能带领你抵达最远的地方。
很多人误以为“活在当下”就是放空自己,其实更多的是,主动投入于正在发生的一切。
例如现在,你正在阅读这篇文章,不妨停顿一下,感受自己坐在椅子的温度,手指触碰屏幕的质感,周围空气流动,也关注内心悄然浮现的某种细微的情感。这些都是你真实拥有的生活片段。
当你越来越熟悉如何觉察现在,无数牵扯你心里的烦恼,会渐渐变得稀薄一一就像窗外的风,轻轻吹过,并不会停留太久。
我们总以为只有修正过往、规避未来的风险,才能让今天变得安稳。可知否,那些美好的变化,都藏在你愿意安静地感受当下的时候。
回望昨日,如果带着温柔,惋惜就会变成成长的能量;凝视明天,如果用信任和耐心,焦虑会渐渐融化为憧憬和期待。而此刻,只需专注于你正在经历的时间:一顿饭、一场雨、一次微笑,都能成为你轻松蜕变的起点。
也许,接下来你还会偶尔怀念、偶尔焦虑,这很正常。只要你愿意试试这三步,每一天,都多一点觉察和接纳,不断练习,就会慢慢走出心里的阴影,走进阳光明媚的明天。而那个真正自由的你,其实一直在这里,在属于你的每一个此刻。
来源:多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