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祖国北疆的沃野之上,一声振奋人心的捷报破晓而来——位于北纬49.6度的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巴彦农牧场分公司,近日,在其统管7组5队3号地的599.4亩玉米试收田中,潮粮亩产首次达到2014.32斤/亩,成功叩开了“吨粮田”的大门!随着这一喜讯落地,巴彦农牧场分公
在祖国北疆的沃野之上,一声振奋人心的捷报破晓而来——位于北纬49.6度的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巴彦农牧场分公司,近日,在其统管7组5队3号地的599.4亩玉米试收田中,潮粮亩产首次达到2014.32斤/亩,成功叩开了“吨粮田”的大门!随着这一喜讯落地,巴彦农牧场分公司玉米大面积收获工作也正式拉开帷幕。这不仅为巴彦农牧场分公司全年粮食生产迎来了强劲的“开门红”,创下了玉米单产的历史新高,更是在这片素有“高寒禁区”之称的土地上,书写了一个属于现代农业科技的丰收传奇。
“在巴彦农场分公司种地这么多年,就没见过这么高的产量!”看着金灿灿的玉米源源不断地被收割装车,七队职工李洪良难掩激动,“这产量咱们心里踏实,作为职工别提多骄傲了!说到底,还是科技的力量大,巴彦农牧场分公司这些年在科技种粮上一直琢磨、一直突破,咱们跟着学、跟着干,心里有方向,种地才有奔头!”
这份亮眼成绩的背后,离不开科学种植模式的支撑,更是巴彦农牧场分公司坚定不移走科技兴农之路,将标准化作业与精细化管理贯穿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必然结果。
巴彦农牧场分公司积极响应集团公司号召,在良种、良机、良技、良艺,良法上精准发力。良种先行,巴彦农牧场分公司精准选种确保良种落地,引进抗逆性强、产量稳定的优质品种,为增产奠定坚实基础。良机助力,巴彦农牧场分公司成功改装夹犁等农机设备,实现减药15%以上,推进机械除草,从精量播种到高效收获的全程机械化为规模化经营提供硬核保障。技术创新贯穿生产全过程。此次试收田采用的“1:1轮作”模式,从前期规划到田间管理均严格遵循科学规律。良技支撑,巴彦农牧场分公司既组织职工“走出去”学习智慧农业,又“请进来”专家因地制宜改良技术。同时,大力推广的秋施肥技术,在封冻前完成肥料深施,为苗期生长备足“底墒”;结合“一喷多促” 等助农项目,实现壮苗、抗逆、增产多重目标。良艺保障,党员先锋作用融入“春播、夏管、秋收”各环节,形成节本增效的标准化流程。良法护航,落实科学管理的方法,构建科学管理体系,在粮食物资出入库,粮食物资管理上持续发力,确保颗粒归仓。
如今亩产破吨的成果,不仅验证了该模式的可行性与高效性,更标志着分公司在种植结构优化上达到预期目标,为后续大面积推广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今年这成绩,来得真不容易!”统管7组组长李艳辉望着连片的玉米田感慨道,“这是咱们在科技赋农上实打实下功夫的结果。从选种、施肥到病虫害防治,全流程都有科技‘撑腰’,带领职工们跟着学技术、调模式,才有了今天这‘吨粮田’的好收成!”
此次“吨粮田”的成功实现,不仅极大地提振了全体职工的种粮信心,更为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巴彦农牧场分公司在高寒地区持续推动农业科技赋能、优化种植结构、实现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写下了最有力的注脚。它有力地证明:科技兴农,沃野生金。即使在北纬49.6度的严酷环境中,通过智慧与科技的浇灌,同样能够孕育出沉甸甸的丰收希望,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出坚实的农垦力量。
美编:代影
主编:谢秀文 监审:李金田
监制:付惺
总监制:苏都毕力格
来源:呼伦贝尔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