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过去几十年,外界总爱给中国扣个“贫铀国”的帽子,意思是说咱们铀资源少得可怜,核电和军工都得靠进口过日子。确实,早年间铀矿找起来挺费劲,地质条件复杂,矿床小而散,品位还低。核工业起步时,铀就是卡脖子的关键原料。
过去几十年,外界总爱给中国扣个“贫铀国”的帽子,意思是说咱们铀资源少得可怜,核电和军工都得靠进口过日子。确实,早年间铀矿找起来挺费劲,地质条件复杂,矿床小而散,品位还低。核工业起步时,铀就是卡脖子的关键原料。
要知道,铀是核裂变的核心玩意儿,没有它,原子弹和核电站都玩不转。新中国成立后,决定搞两弹一星,铀问题就摆在眼前。西方封锁战略物资,买不到,只能自己挖。地质队到处跑,参考国外经验,尤其是澳大利亚那边的大发现。
澳大利亚人在阿德莱德郊区挖出一座叫奥林匹克坝的矿,铀储量上百万吨,还带铜和金,简直赚翻了。他们研究后得出结论,铀矿爱藏在花岗岩层里。这观点传开,全世界都认可。中国队也跟着这个思路干。1955年,在湖南郴州金银寨上空飞飞机测辐射,仪器一响,地面钻探确认铀矿。三年后,1958年建矿,叫711矿。
这矿直接供料给核项目,1964年罗布泊第一颗原子弹炸响,靠的就是这些铀。产量虽不高,但够用,经验也积累了。后来继续在新疆、内蒙古的花岗岩区钻探,找了些小矿,但总规模跟不上需求。核电发展快,铀耗量大,四十多年里,国内产量一直追不上,进口占大头。2009年国际原子能机构估算,中国探明铀才17.4万吨,年需求却上万吨,自产只一千多吨,缺口八成以上。国外一闹地缘冲突,比如俄乌那事儿,供应链就晃荡,专家直呼到2030年若没大矿,核原料得被动挨打。
这帽子扣得牢,但中国地质人没闲着。转机在2010年代,鄂尔多斯盆地这地方,本来是煤和油气大户,地下砂岩层厚。地质队钻井时意外测到辐射异常。2012年底,国土资源部公布内蒙古中部大营地区找到国内最大砂岩型铀矿。2013年1月,新华社报道说,这矿储量超5万吨,能顶核电站用几年。
更重要的是,矿藏在砂岩里,跟煤层挨着,不是传统花岗岩型。这颠覆了老思路,证明铀能随地下水在砂岩孔隙沉淀,还常跟油气共生。盆地面积37万平方公里,早年油气勘探数据堆积如山,现在派上用场。钻探队用伽马测井仪下井测辐射,结合地震图定位矿体,省时省力。成矿机制是地下水带铀元素流动,在砂岩里沉积,煤油田下方常见这种环境。
从大营矿起,勘探策略变了,提出煤铀共探和油铀共探。在已知煤油田下面同步找铀,效率高。2018年,内蒙古通辽松辽盆地又挖出钱家店铀矿,特大型,埋深两三百米,矿体板状,跟油气逸散有关。
铀随气体上涌,在砂岩固定。接着,伊犁、二连盆地也出新矿。2021年,中国铀总量升到33万吨左右。自产率慢慢爬升,进口依赖降了。贫铀帽子开始松动。
进到2025年,找矿成果爆棚。1月,自然资源部宣布鄂尔多斯泾川区特大型铀矿发现,进一步夯实基础。这矿用上油井数据,深度挖信息,跟煤铀思路一脉相承。7月,中核集团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地下1820米找到全球最深砂岩型工业铀矿化,刷新纪录。团队用天空地深三维探测技术,适合沙漠覆盖区。突破成矿理论禁区,证明深层砂岩也能藏大矿。为全球找铀提供新思路。中国铀勘探水平领跑世界。
1月14日,一系列重大找矿成果集中发布,包括10个大型以上铀矿床,铀资源量大幅跳升。加上油气田,新增10个亿吨级油田、19个千亿方气田。深层煤层气也突破。
这些发现不光量大,还技术牛。第三代采铀体系上马,用酸法地浸采,低品位矿变宝贝,环保又高效。北方从百吨小矿升级到千吨大矿,建起“新铀都”。“国铀一号”产出第一桶铀,产能跃升。
现在,中国铀储量位列全球前列。2025年数据看,核电装机增长快,年铀需求上万吨,自产占比已超过去。自给自足能力强,核工业基石稳。过去贫铀标签,是因为勘探跟国际步调,忽略本土盆地特点。
现在自主创新,煤油铀一体探,资源潜力超280万吨。未来,矿权改革推煤铀企业合作,确保供应链稳。核电作为清洁能源,铀保障跟上,国家能源安全更有底气。
话说回来,这铀矿藏在油煤田下,赚麻了不假,但得实打实干。地质队在荒漠钻井,条件苦,技术攻关没少费劲。成果来之不易,支撑核电高速发展。
中国核电装机世界前三,铀自给率升,甩掉帽子理所应当。展望2030年,核电需求还会涨,勘探继续深挖盆地,技术迭代快。全球铀价景气,中国有资源有技术,不愁。能源格局变,铀成战略王牌。
总的,铀矿发现让中国核工业底气足。未来勘探聚焦深地,技术如三维探测成体系。全球最深纪录就是证明。资源量跳升,保障核电高质量发展。能源安全稳,经济发展有后劲。这帽子甩了,铀前途无量。
来源:刘白惜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