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里,蓝晒社的图案惟妙惟肖,清晰的纹路里藏着阳光与叶脉的私语,相映成趣;合唱团的歌声飘出窗外、飘向蓝天,为梦想插上飞翔的翅膀;
走进濮阳市油田艺术中学,如同走进一座生机勃勃的花园——
在这里,青禾社的菜畦滴翠凝绿,丝瓜秧攀着竹架向上生长,瓜花上的露珠折射出细碎的光;
在这里,蓝晒社的图案惟妙惟肖,清晰的纹路里藏着阳光与叶脉的私语,相映成趣;合唱团的歌声飘出窗外、飘向蓝天,为梦想插上飞翔的翅膀;
在这里,学生是主体,德、智、体、美、劳五育如同五线谱上的五条线,承载着成长的音符,谱写着青春的交响。
五线谱上的生命绽放
濮阳市油田艺术中学的校门石——崇德尚艺
“让每一个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们一以贯之的办学宗旨,也是我们坚持不懈的办学方向。”5月6日,市油田艺术中学领导对记者说。
五育融通,教学相长。市油田艺术中学领导介绍,“做有温度的教育,办有魅力的学校,塑有担当的自己”已在全体教职员工中形成共识。他们创建的‘基础 + 特色’社团课程体系,正在从不同维度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正说着,悠扬的琴声响起,合唱团排练的《莫尼山》抵达耳边:“莫尼山矗立在眼前,巍峨身躯高入云端,守护着我们的平安……”
排练间隙,马雪老师让大家闭眼想象“赤脚踩进溪水,风吹草低时望见敖包”的情景。
高二男生李谷雨突然喃喃自语:“额吉的眼睛像星星……”他的外婆是蒙古族,总说草原的夜比城市更接近银河。
歌声似高音谱号上的音符,轻盈穿透云层,将乡愁与诗意洒向天际。
李谷雨患有轻度抑郁症。上学期从别的学校转来时,他还不大合群,成绩也不理想。
有一天上晨读课,班主任听到他声音浑厚,富于质感和磁性,便在课下找他谈心,告诉他学校有一个合唱团,建议他加入。
“用音乐凝聚心灵,”马雪说,“让和声点亮青春,是我们成立合唱团的初衷。自从加入我们这个组织,谷雨同学有说有笑的,进步明显,走路都像踩着节拍一样。”
马雪告诉记者:在教育部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他们学校的男生合唱《莫尼山》《无衣》荣获一等奖。教育部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每3年一届,这是20多年来我市艺术教育表演类节目首次在教育部重大赛事中获奖,实现了濮阳“零”的突破!
阳光照进成长裂缝
蓝晒社在开展活动
“太神奇了!原来艺术不需要颜料,阳光和树叶也能作画呀。”在蓝晒社团,高一学生周小萌抚摸着帆布上的纹路,又惊讶又兴奋地说。
除了合唱,学校还有蓝晒、戏剧、非遗、青禾、花样跳绳等7个社团,每个社团都有一个辅导老师。蓝晒社团的辅导老师叫李斯楠。
在李斯楠老师手把手的辅导下,孩子们一个个“精雕细刻”,植物叶脉在帆布上晕染出深蓝的纹路,线描笔触与光影交织成抽象的诗行;一幅幅制作完毕的作品悬挂在走廊,像五线谱上跳跃的装饰音,美育的旋律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流淌。
训练场上,花样跳绳社的学生神采飞扬,彩绳在阳光下划出银色的弧线。
高二学生陈羽凡曾是体育课上的掉队者,懒得参与。班主任将跳绳动作拆解成节奏密码,让她发现跳跃的韵律之美。双人车轮跳时,她与搭档的呼吸渐成同步,绳子打在地面的啪啪声,如同五线谱上的四分音符,清晰而有力。她在获奖感言中说:“踮起脚尖,就能离阳光更近一点。”
每隔一周,独“数”一帜社团的师生聚在一起,交流解题技巧,探讨前沿模型,分享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高二学生林立后来居上,渐成焦点,因为他既能在黑板前点着函数图像侃侃而谈,也能用线性代数识破狼人杀游戏的伪装,让人叹服。
谁能想到,这个数学“小天才”,曾经沉迷游戏、上网成瘾,成绩险些跌至谷底。老师和家长的话他已听不进去,只对表姐言听计从。
当年,表姐就是从这里考上的天津大学,现已完成本硕学业。表姐曾是多个社团的骨干,通过视频电话向他“面授机宜”:“你先参加独‘数’一帜社团吧,会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
那天,老师要求大家用函数分析运动轨迹。林立盯着黑板上的图像,突然一拍脑壳说:“这不就是游戏角色的移动路径吗?”
在反复计算和验证的过程中,他体会到逻辑推理的乐趣,也发现数学远比虚拟游戏更有深度和挑战性。他摆脱游戏,成功逆袭,成绩迅速提上去。“解题就像解谜,每个变量都是谜题的钥匙。”林立眼神明亮地说。
蓝晒社的学生们展示自己的作品
语艺联盟社团专注于英语、日语的学习与实践,深受语言爱好者青睐。
在一次《鬼灭之刃》的配音活动中,高二学生肖雷将“頑張って”一词念得铿锵有力,声音里的坚韧让同学惊呼:“炭治郎从动画里走出来了!”日常训练中,外语绕口令的节奏感与声线模仿的细腻度,如同五线谱上的三连音,在大家的唇舌间滑动。
肖雷深有感触地说:“配音让我发现,语言不只是沟通的工具,更是传递情感的载体。当声音与角色的灵魂共振时,语言就有了温度。”
每一粒种子都值得等待
青禾社的老师在介绍劳动基地
“这个学期,”该校正高级教师、高二年级主任魏花蕾说,“小羽是变化最大的学生之一。全校共7个社团,她参加了3个。”
小羽全名张羽。初入校园时,总把自己裹在紧绷绷的校服里,青春期突增的体重让她又叛逆又孤僻,像一个浑身长满刺的刺猬。
面对母亲的劝诫,她摔门而出;面对老师的提问,她置若罔闻。那天,遇见非遗社团招新,展台上漆艺书签流转的光泽,吸引了她的视线。
非遗社团张瑶老师轻轻托住她的手调整角度:“经纬交织,要像溪水绕石般自然流畅。”她凝神盯着交错的篾条,恍惚间仿佛触摸到了传承千年的匠心。
当橘红与蓝紫染料在木桶中交融,她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脱口而出:“这多像火焰在水中燃烧!”
青禾社的劳作加深了她对《悯农》的理解,也让她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她蹲下身,指尖碰到萝卜幼苗的绒毛,那温柔的触感像在心底种下了一颗种子。
此后,浇水、搭架、施肥,她乐此不疲。土里蠕动的蚯蚓,丝瓜攀援的藤蔓,番茄拔节的茎秆,悄然改变着她。不经意间,校服磨破的袖口和校裤勒紧的腰带,都在诉说着光阴的故事。
戏剧社的邀约来得意外又惊喜。王晋老师瞥见路过的她,一把拽住:我们缺个灵气十足的小丫环,你正合适!”
接过尺码偏小的戏服,她有过犹豫,但想起在非遗社克服困难的经历,顿时有了勇气。入夜,她凑着灯光修改戏服,还在袖口绣上小巧的并蒂莲。排练时,她将编篾练就的巧劲融入甩水袖的动作,碎步也越走越轻盈。
河南省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现场,舞台追光灯亮起,张羽清亮的念白惊艳全场。
女儿的变化,张羽的妈妈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这疯妮子,终于有个姑娘儿样了!”
回首自己的成长经历,张羽感慨万千:“非遗社赋予我探索的勇气,青禾社教会我坚持的力量,戏剧社让我绽放自信的光芒。这些珍贵的经历,将缝进我成长的针脚,伴我一生。”
濮阳市油田艺术中学大门外景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当朝霞为教学楼镀上金边,更多学子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有人在蓝晒创作中发现光影诗意,有人在数学公式里发现和声规律,有人在跳绳起落间感知青春节奏。当五育的根系在地下悄然相连,园丁的意义不是把所有枝杈修剪成整齐划一的盆景,而是让每株植物都长成理想的模样。花开的声音,正是教育最美的回响。
(文中学生为化名) 刘文华 王同录 李超
来源:濮阳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