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遇秋雨上量有限 麦价平稳中走势偏强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4 18:29 1

摘要:进入10月份以来,由于农户忙于秋收秋种,贸易商忙于秋粮收购,加之部分地区秋雨绵绵,导致市场小麦流通量减少,市场价格稳中偏强运行。监测显示,截至9月10日,主产区制粉企业国标二等新普麦进厂价为1.22~1.245元/斤,较国庆节前上涨0.005~0.01元/斤。

进入10月份以来,由于农户忙于秋收秋种,贸易商忙于秋粮收购,加之部分地区秋雨绵绵,导致市场小麦流通量减少,市场价格稳中偏强运行。监测显示,截至9月10日,主产区制粉企业国标二等新普麦进厂价为1.22~1.245元/斤,较国庆节前上涨0.005~0.01元/斤。

夏粮集中收购已经结束,托市收购对小麦市场的支撑落下帷幕。然而,麦价不仅没有回落,反而出现上涨行情,且持续时间已有半个月之久。后市麦价涨势还能持续多久,上涨空间又有多大?当前秋粮已经大量上市,市场购销重心转移,小麦阶段性流通粮源减少,支撑麦价回暖。但由于市场供强需弱的格局难以扭转,特别是终端需求支撑仍显乏力,均将限制小麦价格的上涨空间,建议各市场主体以平常心谨慎待之。

产区麦价稳中偏强运行

据市场反映,进入10月份,麦价短暂休整后再现强劲上涨势头,且上涨范围和幅度不断扩大。10月10日,河北邯郸制粉企业新普麦净粮进厂价1.228~1.232元/斤,山东菏泽1.235~1.244元/斤,河南新乡1.231~1.255元/斤,江苏徐州1.218~1.232元/斤,安徽亳州1.235~1.238元/斤,部分价格较节前上涨0.005~0.015元/斤。

据分析,节后麦价稳中上行的原因:一是产区农户和贸易商忙于秋收无暇售粮,叠加持续阴雨阻碍物流运输,市场散粮有效供应量处于低位;二是降雨天气对新季玉米收获及质量造成影响,部分地区出现发芽、霉变等现象,部分玉米毒素超标使得饲料企业转收小麦,进而支撑小麦价格;三是秋粮收获推迟,局部地区因沥涝无法适期播种,引发市场对明年小麦产量及质量的担忧,或加重惜售情绪。

据分析,目前麦市仍处于“供应收紧、需求刚性”格局,近期稳步上涨与连绵不断的秋雨脱不了干系。随着雨过天晴,加之麦价达到一定水准,市场卖粮心态将会增强,警惕价格回落风险。随着夏粮集中收购结束,小麦托市收购也圆满收官。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主产区托市小麦收购量合计1611万吨,其中河南省854.6万吨、安徽省344.5万吨、江苏省181.9万吨、河北省136万吨、山东省94万吨。

储备轮换购销节奏减缓

据了解,主产区夏粮小麦集中收购已经结束,多数储备企业已完成轮入任务,虽然目前仍有企业在进行采购,但采购频率及采购数量已大大缩减。

10月10日,陕西省镇安县粮食储备库竞价采购2025年陕西、河南产二等小麦2500吨,全部成交,底价2600元/吨,成交价2590~2600元/吨。

10月11日,陕西省山阳县国有粮食储备购销有限公司采购2025年陕西渭南或河南南阳产一等小麦1.85万吨,委托价格2520元/吨,全部流拍;同日,郑州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竞价采购2025年产混合麦6000吨,底价2460元/吨,全部流拍。

据反映,节后各地储备小麦轮换销售持续。市场散粮受降雨影响上量有限,加之小麦价格偏强运行,储备轮出成交好转,部分标的出现不同程度溢价。

10月10日,山东烟台市粮油储备库有限公司竞价销售2021年产小麦1000吨,全部成交,底价2420元/吨,成交价2450元/吨,溢价30元/吨;河北省保定市保粮粮食储备有限公司竞价销售2021年产二等小麦3000吨,全部成交,底价2415元/吨,成交价2420元/吨,溢价30元/吨。

10月11日,中央储备粮徐州直属库有限公司竞价销售2020年产小麦3700吨,全部成交,底价2400元/吨,成交价2426元/吨,溢价26元/吨;河南濮阳台前县金粮物流贸易有限公司竞价销售2020年产混合麦3202.62吨,全部成交,底价2440元/吨,成交价2450元/吨,溢价10元/吨。

饲用替代窗口忽开忽合

据机构分析,进入10月以来,华北黄淮地区被连续阴雨“纠缠”,降雨不仅使得机械作业受阻、玉米收获推迟,也导致玉米晾晒受阻、霉变风险飙升。目前,玉米潮粮占比飙升,部分潮粮毒素超标遭饲料企业弃用转而采购小麦,在此背景下,小麦重新回归饲企视野。

今年小麦上市后,由于小麦、玉米价差较小,华北黄淮小麦持续具备饲用替代优势,小麦饲用消费量同比明显提高。后期由于玉米价格不断下跌,小麦、玉米价差逐步拉大,小麦饲用替代优势渐弱。

据监测,10月10日,全国小麦均价为2435.15元/吨,玉米均价2182.39元/吨,小麦、玉米价差为252.76元/吨;山东面粉企业小麦收购价2450~2480元/吨,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2170~2310元/吨,价差为170~280元/吨。由于小麦替代优势减弱,饲料中小麦添加比例下降,饲料企业对小麦大多按需采购。

饲料需求是小麦市场消费结构变化的重要变量,同时也是支撑小麦价格的重要力量。当小麦、玉米比价回归合理区间时,小麦作为能量原料的替代优势便会凸显,密切关注新季玉米收获进度、质量及价格运行情况。

粉企补库需求或有回升

据面粉企业反映,下游经销商大多在节前进行了集中备货,假期面粉订单较少,面粉出厂价格基本平稳。10月9日,河北石家庄特一粉出厂价2760元/吨,山东济南2720元/吨,河南郑州2740元/吨,江苏徐州2720元/吨,安徽宿州2720元/吨,均与国庆节前持平。

国庆节后,制粉企业开机率陆续恢复至节前水平,麸皮供应增加,玉米价格下跌也带动麸皮价格走低。10月9日,河北石家庄麸皮出厂价1740元/吨,山东济南1750元/吨,安徽宿州1780元/吨,均较节前下跌20~30元/吨。由于麦价偏强运行、面粉价格平稳、副产品麸皮价格偏弱,面粉企业理论制粉亏损较节前扩大。

有机构分析,随着天气转凉,近期面粉终端需求温和改善,下游经销商备货积极性提高,带动面粉企业开机率小幅提升,多数中小型企业库存策略由随采随用逐步转向小幅累库,后期面粉企业补库需求或有所提升。一方面,后期面粉将进入传统需求旺季,企业需提前储备以降低原料成本波动风险;另一方面,小麦后市预期有所好转,部分企业担心麦价继续走高,也会在维持刚需采购的基础上增加部分储备库存。据监测,9月下旬样本企业平均小麦库存天数已较中旬增加1~2天。

供强需弱制约上涨空间

进入10月份以来,小麦价格稳中偏强运行,主要是阶段性小麦流通量减少、市场供需失衡所致。未来一段时间,农户仍将忙于秋收、秋种,贸易商购销重点也在秋粮,小麦出货积极性可能会继续维持在较低水平,预计短期麦价偏强态势将持续。不过,小麦市场供强需弱的基本面难以改变,价格涨幅仍将受到限制,因此不可盲目乐观。

我国小麦常年供需有余,结余量主要依赖政策性收购与饲用替代消费增加。机构预计,2025/2026年度小麦结余1200万吨。尽管结余量同比减少,但小麦市场供大于需的市场格局并未改变。

节后小麦价格普遍上涨,多少有点出乎预料。毕竟托市收购结束,小麦市场政策性支撑减弱。另外,新季玉米大量上市,小麦市场也会受到一定冲击。目前来看,后市麦价持续上涨的动力并不是很足。一是节后面粉消费大概率回归平稳,制粉企业降本增效情绪较高,维持刚需采购多为主流策略,目前面粉企业补库节奏温和,并无大规模增库计划;二是部分持粮贸易商倾向于有利润就变现,当麦价回涨达到心理预期后,其售粮意愿也会随之增强;三是待秋收、秋种结束后,农户售粮也将有所恢复,基层上量将会增加。

近期由于连绵秋雨影响,很多人担心会影响小麦适期播种、导致来年小麦减产。从近几年来看,晚播小麦通过调节播种量等优化管理措施,产量并未明显降低,部分年份甚至还出现高产,打破了“晚播减产”的传统认知。如2022年小麦同样因秋汛出现晚播情况,但通过后期的积极管理,仍然实现了丰产丰收。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