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岗区:龙江村乡村治理有“妙招”→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4 15:30 1

摘要:走进红花岗区深溪镇龙江村,欣欣向荣的新农村面貌呈现眼前:宽敞明亮的柏油路通村而过,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网状公路车水马龙,处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文化广场上,村民们或健身娱乐,或谈天说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一切,都得益于龙江村在乡村治理中的持续探索

走进红花岗区深溪镇龙江村,欣欣向荣的新农村面貌呈现眼前:宽敞明亮的柏油路通村而过,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网状公路车水马龙,处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文化广场上,村民们或健身娱乐,或谈天说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一切,都得益于龙江村在乡村治理中的持续探索和不懈努力。

近日,龙江村志愿者队伍手持小喇叭,在村主干道、文化广场、院落聚集区等场所进行来回巡逻播放,这种“主动上门”“声声入耳”的方式,有效打通了信息传递的“最后一米”。村民们普遍反映,喇叭里的内容“说到心坎里”,是对村内已有良好风气的一种肯定和强化。

“我们创新引入‘专业社工+志愿服务’模式,聚焦如何让文明新风从‘外在倡导’转化为‘内在自觉’,积极开展‘小喇叭’移动宣传活动,紧密围绕摒弃陈规陋习、反对铺张浪费、倡导文明祭祀、爱护环境卫生等内容,树立科学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观念。宣传时间选择充分考虑村民作息规律,如清晨、傍晚闲暇时,语言力求简洁、亲切、有温度,让村民听得进、记得住、愿意做,进一步唤醒和强化村民心中已有的文明认同感。”龙江村党委书记杨健表示,不少村民主动加入宣传队伍,分享自己践行新风的心得,“小喇叭”成为村民自我教育、互助交流的新纽带。

“小喇叭”是龙江村深化移风易俗、探索村民自觉互助路径的重要一环。近年来,该村不断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以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基础、村民自治为根本,积极探索“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实践,建立完善“村规民约”机制,针对农村存在的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活动,通过宣传教育、典型示范等方式,引导村民树立文明新风尚,不断促进村民和顺、乡村和美。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也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龙江村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文化资源,建立“文娱活动432”活动体系,组建篮球、锣鼓、舞龙、歌舞“4支队伍”,每年设立茶话会、联欢会、运动会“3次大会”,开展知识竞赛、竞技比赛“2类赛事”,累计举办相关活动100余次,让村民在文化的滋养中,提升文明素养,涵养文明乡风。此外,制定《龙江村村民积分管理实施方案》,聚焦产业发展、乡风文明、人居环境、村级事务等乡村治理重要方面,分别设置积分兑换内容及标准,开展全民积分活动,激发群众参与村庄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乡风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产业是增收的基础,集体经济是强村的保障,二者协同发力才能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我们积极探索发展模式,带领村民参与产业谋划,助推产业富村惠民。”杨健介绍。

龙江村采取“村集体控股、大项目带动、大企业进驻”的方式,先后与遵义市物资集团、区供销社合展公司、贵州京泰安能源公司等多类型企业共同组建实体公司,逐步形成龙江集团、龙江酒店、龙江驾培集团、龙江水产、龙江窖酒、龙江加油站为主导的产业,探索形成“村党委+合作社+企业+村民”的“混合经营型”发展模式,产业集群优势明显。2024年集体经济纯收益超300万元。

一个又一个实体经济的落成,加快了龙江发展步伐。越来越多的客商入驻龙江,龙江的村民也不落下,在公司上班、自己办企业、发展生态农业等等,人人有事干,家家有钱赚。

发展为民,更要发展惠民。一直以来,龙江村不断投入资金完善民生事业,持续改造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通村通组通户路全覆盖硬化和亮化,新建和维修提灌站21座,搭建人饮管网5.4万米,新建13个便民服务点......真正实现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共享,进一步提升了村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年来,龙江村创新探索乡村治理“妙招”,通过强化组织功能、建强集体经济、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推动乡村“颜值”“气质”同步提升,走出了一条“抓党建、促发展、优治理、惠民生”的奋进之路、实干之路、发展之路。

现在的龙江村,多元富民产业红红火火,“小洋房”一栋挨着一栋,村风正、民风淳、家风好……一幅和美乡村“龙江画卷”徐徐展开。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