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师傅,麻烦帮我把这个酒箱子送到城北……”几天前,在莒县客运站,一位乘客边打电话边摆弄手机,语气急促。出租车司机李师傅一听,心里咯噔一下——这跟他在反诈培训时,民警讲过的套路太像了!他赶忙上前提醒,一番劝阻,帮这位乘客保住了两万多元辛苦钱。
“师傅,麻烦帮我把这个酒箱子送到城北……”几天前,在莒县客运站,一位乘客边打电话边摆弄手机,语气急促。出租车司机李师傅一听,心里咯噔一下——这跟他在反诈培训时,民警讲过的套路太像了!他赶忙上前提醒,一番劝阻,帮这位乘客保住了两万多元辛苦钱。
这场有惊无险的背后,其实是公安机关与交通运输两条战线的一次暖心“牵手”。今年以来,莒县公安局盯准了交通运输行业“点多线长、流动人多”的特点,主动推进“警运合作”,把反诈宣传阵地“搬”进了公交车、出租车和客运站。他们围绕“压实责任、提升能力、全面宣传”三个方面,织起一张流动的反诈防护网,让安全意识伴随每一位乘客的出行路。
企业是交通运输行业反诈的第一道关口。为从源头筑牢“防火墙”,莒县公安局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一家一家地跑遍了辖区内11家重点运输企业。实地调研中,他们结合骗子利用交通工具作案的新花样,制定了通俗易懂的《交通行业反诈工作指引》,让企业清楚地知道,该预警什么、拦截什么、宣传什么。
责任链条也得拧紧。莒县公安局建立起“常态化检查+靶向整改”机制,今年以来开展专项检查9次,帮助企业补上2处制度漏洞,推动企业将反诈工作与行车安全“同部署、同考核”。如今,从公交公司到客运站场,大家对反诈工作的态度,已从“被动应付”变成了“主动出击”。
“以前听到乘客说‘接到警察来电要冻结账户’,我也不知道怎么劝,现在一听就知道该咋办!”在反诈培训会上,公交司机王师傅深有感触。
培训不走过场,司机师傅成了“反诈前哨”。为提升交通运输从业人员识骗能力,莒县公安局把反诈课堂直接搬进企业,分6期对1900多名公交、出租车司机开展“送教上门”。民警不讲大道理,就用身边真实案例拆穿骗局,确保大家听得懂、用得上。
他们还联合企业搞起了“情景演练”——民警扮演骗子,现场模拟“电话诈骗旅客”“涉诈资金流转”等场景,考验临场处置能力,司机师傅们识骗的准确率大幅提升。新员工上岗前也必须接受反诈培训,还有老师傅“一对一”帮带,确保每一位从业人员都成为行走的“反诈卫士”。
“各位乘客请注意,陌生链接不点击,可疑来电不轻信……” 在莒县的公交车上,报站语音间隙总会插入这么几句反诈提示;出租车顶LED屏上,“转账前多核实,防骗中少损失”的标语来回滚动;客运站的大屏幕里,循环播放的反诈情景短剧也吸引不少旅客驻足观看。
为了让反诈宣传真正“活”起来、接地气,莒县公安局把90多辆公交车、110多辆出租车变成了“流动宣传站”。车载视频在高峰时段循环播放防骗提示;线上,他们借助交通部门的小程序、抖音号推送“反诈小课堂”;线下,民警和志愿者走进车厢开展有奖问答,让乘客在旅途中轻松学到防骗知识。
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不少运输企业还自发组建了“反诈宣传队”,利用公交车、出租车跑得远、覆盖广的优势,把反诈知识带进社区、带到村头。如今在莒县,不管你是坐公交、打出租,还是在车站等车,反诈提醒总在身边。“全民反诈”的氛围,正随着滚滚车轮悄然蔓延。
“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优化警运合作反诈模式,让市民的每一趟出行都成为一堂生动的安全课,牢牢守好老百姓的钱袋子。”莒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马俊卿说。
来源:齐鲁石敢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