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工作是有原因的!招聘软件吃相难看,把手伸向失业人群口袋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4 14:32 1

摘要:铺天盖地的广告曾让我们以为找工作这事终于能像网购一样简单直接了,那些投放在地铁、电梯里的广告语喊得震天响:好工作,直接和老板谈。让人们觉得找工作终于能轻松一点了,终于能高效快捷了。

[浮云]找工作越来越不好找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招聘软件看似方便快捷,实际上却是海投简历最终石沉大海。

而且招聘软件的吃相是一天比一天难看,一边收割着找工作的失业人群,一边又收割企业,两头赚钱就是不干实事。

为什么招聘软件敢做这样的事?为什么没有人出来管一管?

铺天盖地的广告曾让我们以为找工作这事终于能像网购一样简单直接了,那些投放在地铁、电梯里的广告语喊得震天响:好工作,直接和老板谈。让人们觉得找工作终于能轻松一点了,终于能高效快捷了。

然而当求职者真正踏入由代码组成的虚拟招聘广场,才发现理想与现实之间隔着一道厚厚的付费墙,诱人的口号在无数次“已读不回”后被用户们翻译成了“boss直拒”,大家心照不宣地给这些平台起了各种绰号,从“失联招聘”到“前程堪忧”。

每一个字眼都透着一股黑色幽默,也饱含着求职路上的辛酸,网上甚至出现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说法——在招聘软件上找不到工作是正常的,这仿佛成了一种集体共识,一种对现状无力的叹息。

一边是海量的求职者简历石沉大海,另一边却是企业HR抱怨招人比登天还难,这中间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商业招聘平台的盈利逻辑,可能和我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它想要谋利就不可能把求职者和企业的沟通做的简单。

这其中有无数的收费关卡,它卖的不是成功撮合后收取的佣金,而是卖的“信息共享”,求职者刚注册账号,你可能觉得世界豁然开朗,但用不了多久,系统就会冷冰冰地提示你今日沟通次数已达上限。

想继续和HR“打招呼”得花钱成为VIP,“搜索畅聊卡”就摆在那里,有的VIP卡甚至定价每月388元,仅仅为了换取额外40次沟通机会,在你犹豫要不要掏钱的时候,平台还会适时地推你一把。

系统可能会弹出一个恭维性的提示,告诉你“你的简历已打败98%的求职者”,让你瞬间产生一种“我这么优秀,只是缺少一个机会”的错觉,当你付费后满心欢喜地去接触那些主动发来消息的“HR”时,却可能发现屏幕对面不是活人,而是一个个设定好话术的机器人。

它们的目的并非招聘,而是拐弯抹角地诱导你刷单,或是向你推销保险,钱付了,换来的可能依然是零面试,本来找工作的人就没有几个钱,却被软件无情的割韭菜,企业的感受同样憋屈。

HR吐槽这模式就像“左手收过路费,右手收买路钱”,企业想发布岗位要钱、想查看求职者联系方式要钱、想主动跟求职者聊几句还得买套餐。HR不付费时发布的岗位就像沉入了海底无人问津,主动沟通也毫无回应。

她咬牙充值后,之前那些毫无反应的求职者竟然立即开始与她互动,这很难不让人怀疑,平台根本就是故意截留了信息,目的就是逼着企业掏钱,在这个系统里一切都明码标价,遵循着“价高者得曝光”的丛林法则。

企业如果不持续投入推广资金,招聘信息很快就会被淹没在信息的洪流中,即便花了钱,平台推送过来的简历也常常与岗位要求南辕北辙,让HR们头疼不已,各大平台的产品设计更是高度雷同,名字换来换去,内容都是一样的:把沟通的权利变成了一门生意。

当一个平台的盈利模式建立在制造障碍之上时,劣质化几乎是必然的结果,为了维持表面的“繁荣”,平台默许甚至激励了大量虚假信息的滋生,最终让整个求职市场陷入了更深的信任危机。

“僵尸岗位”横行,很多职位长期挂在网上但实际上根本不招人,有求职者发现几个月前投递过的岗位,现在去看招聘信息一字未改,企业之所以招满了人也不下架岗位,背后的算盘打得很精——避免下次发布时重新付费。

那些为了完成KPI而进行的“过场”面试让人更加绝望,部分HR背负着每月面试人数的考核指标,于是便进行大量不以录用为目的的无效沟通,只为在数据上显得好看,求职者满怀期待地准备、赴约,最后却发现自己只是别人工作报表里的一个数字。

信息失真更是家常便饭,实际工作内容与平台描述大相径庭,薪资待遇严重虚标,甚至打着招聘的旗号搞“无薪实习”,有企业竟将“实习期无劳务无保险”堂而皇之地称为“行业共识”。

更恶劣的是那些以“岗前培训”为名义反过来向求职者收费的骗局,让本就窘迫的求职者雪上加霜,这套从白领市场验证过的“成功”模式,如今正被快速复制到蓝领市场,拥有超过4亿劳动者的蓝领群体,因其流动性大、换工作频繁的特点,被平台视为新的“掘金地”。

BOSS直聘为此推出了特别版块,快手也携“快聘直播带岗”入局,直播招聘的形式看似新颖透明,能直观展示工作环境、薪资食宿,但套路依旧,有蓝领工人反映,看了视频觉得很不错,可到了实地试工才发现,工作内容和宣传的完全是两码事。

面对商业平台精心构建的“消费游戏”,难道求职者就只能被动接受吗?其实真正的出路或许一直都在,只是被我们忽略了,与商业平台眼花缭乱的充值入口和双向收费模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由国家主导的公共招聘平台。

中国公共招聘网、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国聘网以及各地人社局的官网和人才网,这些平台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公益性——没有广告,不向任何一方收费,发布的信息也经过严格审核,真实性有保障。

除了线上官方平台,一些传统但有效的途径也不该被忘记,高校在毕业季集中举办的双选会,企业直接进校招聘,效率和可靠性都非常高,许多大型国企和事业单位也习惯于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发布第一手招聘信息。

信息来源:

来源:陌上史无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