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大会入围短剧男演员公布,刘萧旭没资格,榜首就为大场面而生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4 09:58 2

摘要:“12亿播放却连名字都进不去,短剧圈原来不是谁火谁说了算。”——刘萧旭粉丝把这条评论顶到3.8亿阅读,等于把微博视界大会的桌子掀了一半。

“12亿播放却连名字都进不去,短剧圈原来不是谁火谁说了算。”——刘萧旭粉丝把这条评论顶到3.8亿阅读,等于把微博视界大会的桌子掀了一半。

名单出来那晚,有人在超话里贴了一张图:左边是《大叔的逆袭》的单月后台数据,右边是大会入围标准文件截图,红笔圈出四个字——“持续产出”。

粉丝瞬间懂了:感情平台要的不是一夜烟花,而是天天冒烟的工厂烟囱。

顺着这个“持续”去扒,发现前十名的节奏确实吓人。

陈添祥一年拍24部,平均15天杀青一部,粉丝说他“住在横店快捷酒店,连狗都认识房卡”。

代高政更绝,一边拍短剧一边交北电网课作业,毕业那天直接拖着戏服上台领学位证。

相比之下,刘萧旭的18个月只有5部作品,量上先输一截。

再看“商业价值”这一条。

王凯沐拍短剧前是给LV闭场的男模,一条广告报价200万,品牌方愿意等他三个月档期,因为“他往那儿一站,短剧的土味滤镜就自动变高级”。

这种“抬价”能力,平台当然乐意把他当门脸。

反观刘萧旭,目前拿得出手的代言只有一款男士洗面奶,还是品牌按播放量阶梯给钱,离“稳定变现”差着段位。

更隐秘的门槛在长剧跳板。

姚冠宇的《痞子律师》被卫视买去剪成12集上星,收视率1.3,虽然不高,却是短剧第一次混进电视台的晚间档。

曾辉直接进组杨幂的新戏,从竖屏到横屏一步到位。

对平台来说,把短剧演员送进长剧,等于把自家货摆进高端商场,面子立刻不一样。

刘萧旭的下一部仍是小程序竖屏,还没开机,平台自然不敢押注。

粉丝最气的“科班鄙视链”其实也有数据支撑。

王道铁、代高政、张集骏全是中戏北电出身,拍短剧时习惯用电影分镜,一条两三分钟的戏也给你搞推拉摇移,成本比别人高30%,却能把完播率抬到65%以上。

平台算过账:同样1000万流量,科班组带来的广告溢价多出15%,“贵”反而划算。

刘萧旭的《大叔》靠情绪爽点硬顶,镜头语言基本为零,完播率55%,在短剧里算优秀,但放进“高端局”就不够看。

说到底,大会名单是平台写给品牌方的一封推荐信:谁稳定、谁高级、谁能带我进长剧,我就捧谁。

流量只是敲门砖,持续、溢价、上升路径才是三把钥匙。

刘萧旭缺的不止是时间,更是把流量换成筹码的缓冲带。

对围观群众而言,这份名单其实提前剧透了短剧下半场的门票规则:要么像陈添祥一样卷成劳模,要么像王凯沐自带高奢光环,要么学姚冠宇先混进卫视。

想靠一条爆款躺到明年?

名单已经告诉你:没门。

所以下次再看到“12亿播放”的标题,先别急着喊神,翻一翻演员待拍列表,如果空空如也,基本就是昙花一现。

短剧圈现在认的不是谁最红,而是谁还能红下去。

残酷,但也挺公平。

来源:云朵间飞舞的蝴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