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从口出!《我的楼兰》作词人一句话,引发一场网络创作战争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3 23:54 1

摘要:一句话,有时候真能掀起滔天巨浪。尤其是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唾沫星子都能汇成海。老话讲,“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话放在人际关系里是智慧,放在如今的网络舆论场上,那就是赤裸裸的现实。你说错一句话,可能不是船翻了那么简单,是直接给你冲到岸上搁浅,再也下不来

一句话,有时候真能掀起滔天巨浪。尤其是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唾沫星子都能汇成海。老话讲,“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话放在人际关系里是智慧,放在如今的网络舆论场上,那就是赤裸裸的现实。你说错一句话,可能不是船翻了那么简单,是直接给你冲到岸上搁浅,再也下不来水。

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我的楼兰》这事儿,就是个顶好的例子。作词的苏柳老师,可能就是酒后茶余,随口那么一说,觉得是云朵把这歌给唱火了。这话,你说它错了吧,好像也没全错,毕竟云朵那嗓子,确实是把歌里的苍凉和高亢给顶上去了。可你要说它对吧,听着又总觉得哪儿不对劲,心里边儿不得劲。

问题出在哪儿?出在了本末倒置。

咱们这些听歌的普通人,心里都有一杆秤。一首歌,到底是谁成就了谁?是好曲子好词成就了歌手,还是歌手的演绎赋予了歌曲生命?这其实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掰扯不清。但具体到《我的楼兰》,大家伙儿心里明镜似的,这首歌的魂,是刀郎谱的那段曲子。那旋律一出来,西域大漠的画面感就扑面而来,是它搭好了台子,谁上去唱,只要嗓子不差,都能惊艳四座。云朵是那个最合适的演员,她演活了这个角色,但剧本的伟大,不能因此就被抹杀。

苏柳老师错就错在,她把演员的功劳,说得比编剧和导演还大。这一下就捅了马蜂窝。网友们不干了,觉得这是对刀郎这位“扫地僧”级别音乐人的不尊重。刀郎是谁?一个常年游离在主流娱乐圈之外,却总能用作品搅动风云的奇人。他的粉丝,黏性高得很,也最反感那种娱乐圈里论资排辈、抢占功劳的习气。

本来,这事儿道个歉,打个哈哈,说自己表达不严谨,也就过去了。坏就坏在后续那个“澄清”视频。我看了都直摇头,这哪是澄清,这简直是往火堆里浇了一桶油。视频里,苏柳老师非但没有放低姿态,反而一个劲儿地强调自己这词写得多么意境深远,多么牛。这就彻底变味了。本来大家只是觉得她“口误”,现在觉得她是“心误”,打心眼儿里就没把作曲的功劳放在眼里,觉得自己的词才是顶梁柱。

这就好比一桌子菜,色香味俱全,大厨手艺高超,买菜的也功不可没。结果买菜的站出来说,这桌席能成,全靠我买的菜好。大厨能乐意吗?食客能答应吗?

于是,一场民间的“反击战”就这么打响了。那个叫文武可可的网友,真是个狠人,直接来了个釜底抽薪。你不就是觉得你那词重要吗?行,我不要你那词了,我给刀郎老师的曲子重新填一个。于是,《雪线之上》横空出世。这一下,可就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无数个版本的《我的楼兰》改词版,像病毒一样在网上传播开来。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争论了,这成了一场行为艺术,一场用创作来对抗创作的舆论战争。大家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件事:刀郎的曲子是那个“1”,后面的作词、演唱都是“0”,有了“1”,后面可以有无数个“0”,但要是没有这个“1”,后面再多“0”也没用。

苏柳老师眼看自己的作品被“肢解”得面目全非,急了,要拿起法律武器,告!这步棋,在我看来,更是错上加错。

打官司,她打得赢吗?难。从法律上讲,未经许可修改他人作品确实侵权。但问题是,这作品的权利,她一个人说了不算。曲子的版权在刀郎手里,刀郎不点头,她这个作词的,能有多大的起诉权限?这就好比一个房子的两个共有人,一个人想把租客赶走,另一个人不同意,这事儿就办不成。更何况,现在刀郎是整件事里最关键的“沉默的大多数”,他一言不发,态度成谜。以他过往的性格,大概率是不想掺和这趟浑水。他要是不出面,苏柳老师这官司就缺了最重要的一块拼图。

更尴尬的是,她现在要维护的那个原版《我的楼-兰》,因为各种原因,在很多平台都听不到了。一个已经“下架”的作品,再去追究衍生品的责任,这在法理上和情理上,都显得有点底气不足。

说到底,苏柳老师从一开始,就没看清问题的本质。这不是一场法律纠纷,而是一场人心向背的舆论战。她想用法律的条条框框去约束网民的情感和创作冲动,这本身就是缘木求鱼。她现在要面对的,已经不是那个带头改词的文武可可了,而是千千万万个觉得她“德不配位”的普通人。这场仗,从她那个糟糕的“澄清”视频开始,就已经输了。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