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人倒霉能倒霉到什么程度,我最近算是清楚了,接连不断的打击让我真的很想短暂消失在人类社会。于是我凭着感觉去搜索了一下,结果发现没有比太平洋上“尼莫角”更好的选择了。
信息来源于Vendée Globe、NOAA、theguardian、escales、ultima0thule。
想要逃离现实社会的一切烦恼吗?反正我是很想。
一个人倒霉能倒霉到什么程度,我最近算是清楚了,接连不断的打击让我真的很想短暂消失在人类社会。于是我凭着感觉去搜索了一下,结果发现没有比太平洋上“尼莫角”更好的选择了。
来到这里后会感觉前所未见的宁静,安静到连其他生物都没有!
不过越看我越觉得,真来到这里了,只会产生更多的烦恼和深深的孤独感。
1992年,克罗地亚的地理测量员Hrvoje Lukatela意外发现了一块神奇的海洋区域。他用一个软件模拟了地球的椭球形状,然后发现有个区域无论从哪个方位算,距离陆地都非常遥远!想要靠近显然相当不容易。
他给这个区域取名为“尼莫点”,这个名字来源于儒勒·凡尔纳名著《海底两万里》中的一位沉默寡言的潜水员。
1997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尼莫点记录到一种神秘的声音,这种声音比蓝鲸的声音还要强烈,是一种振幅巨大的超低频潜艇噪音,当时引发了巨大的恐慌。有人认为是某种未知巨型海洋生物,或者是外星物种的舰艇!
结果最后发现是南极海深处巨大冰山撞击撕裂的水下回声。
虽然真相让人有些失望,但尼莫点因为这个事情进入了公众的视野。大家都很好奇这个位于南纬48°52.6′、西经123°23.6′,距离最近的陆地大约2700公里的区域到底有啥神奇之处。距离它最近的陆地包括北边的杜西岛;东北部的莫图努伊岛;以及南边马希尔岛。这些岛屿上都是有人的,虽然也不多。
这里这么远离人类,想必受到人类的影响很小,会存在许多神奇的生物吧?
然而当人类科技终于发展到今天后,科学家们兴奋地前往尼莫点后却发现,这里压根就没有什么丰富的海洋生物,甚至可以说是一片贫瘠,海床上光秃秃的!得一直下潜到海底火山周围,才会发现海底火山周围的细菌。
这里于是被称为“生物沙漠”。
我感觉这个名字不够贴切,因为沙漠里其实物种多样性很丰富的。
尼莫点距离陆地实在太遥远了,这里没有其他海域那样通过河流或土壤径流向海洋食物链输送营养物质的过程,这方面的资源就很缺失了。
但是按理说问题不大啊?海洋中的大部分营养都是靠洋流输送的,洋流很强大的,甚至能把地球另一边的营养物质带过来,怎么尼莫点就这么贫瘠?
这是因为它处在一个很尴尬的位置,它位于南太平洋环流内,这个巨大的旋转洋流系统将尼莫点包裹起来,阻挡了营养物丰沛、温度较低的外部海水流入,导致尼莫点的紫外线辐射极强,水温也稳定得过分了,表面水温常年7°C左右。
没有营养物质就意味着食物相当有限,而且很多海洋物种是需要有变化的水温来刺激其进入繁殖阶段的,这么稳定的水温显然做不到。
也难怪这里会缺乏生命了,能在这里活着的也就是本身生命力就极强的那些物种,比如依赖深海热泉生活的海底细菌。
最快的船舶从距离尼莫点最近的迪西岛和马厄岛出发,也得15天才能到尼莫点,毕竟距离2700公里呢。结果就变成离尼莫点最近的人类,反而是在高达400公里外的宇宙空间站离的人类!
因为尼莫点人迹罕至且没啥生物的特点,于是很多国家的航天机构都相当青睐于尼莫点,不是因为这里跟宇宙一样神秘,而是因为可以把航天垃圾给直接丢进去!这里丢航天垃圾完全不需要担心因为偏离预计路线而危害人类。
多年来,被丢到这里的精密航天垃圾非常多,这里几乎是所有退役航天器的最终归宿,航天机构非常熟悉尼莫点,会在“脱轨”过程中用它来计算重返大气层的轨迹。
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退役时,为了确保重返地球大气层产生的碎片不会造成威胁,就选择尼莫点作为其坠毁地点。美国宇航局还计划将目前在南太平洋这一地区开展太空天文学研究的太空望远镜丢弃在那里。
尼莫角周围已然形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航天器墓地。
后记讽刺的是,尼莫点已经是最偏远的海洋地点了,但它依然拥有大量的塑料垃圾!
2024年,沃尔沃环球帆船赛途经尼莫角的船只采集海水样本,结果发现每立方米含有多达26个微塑料颗粒!这些塑料垃圾不是来这里打卡探索的研究者留下的,而是一些塑料经过多年的漂流,变成了微塑料后,意外穿越了南太平洋环流到达的。
人类真的是非常厉害的物种。以进化论的角度看,人类诞生不过700万年,但却在不到千年的时间内集中爆发,一口气把地球给糟蹋成这个样子。
来源:狸猫之一的动物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