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村两委作为村里的 “主心骨”,其成员的能力、品行直接影响着乡村振兴的推进速度、村民生活的幸福指数。想要选出让大家放心、能办实事的 “当家人”,既要抓实关键环节,更要守住选举底线。
如今,随着五年任职的到期,全国多地村两委换届工作也陆续启动,这场关系乡村发展、民生福祉的 “基层选举大事”,正成为乡亲们关注的焦点。
村两委作为村里的 “主心骨”,其成员的能力、品行直接影响着乡村振兴的推进速度、村民生活的幸福指数。想要选出让大家放心、能办实事的 “当家人”,既要抓实关键环节,更要守住选举底线。
而在农村换届选举之际,今天也要跟大家说清楚,换届期间必须做好的2件关键事,以及绝对不能进入候选人名单的5类人,关乎每个村民的切身利益,建议收藏转发!
一、换届关键:做好这2件事,确保选举 “公平、透明、有效”
村两委换届不是 “走过场”,而是要通过规范流程选出真正为民服务的干部。从前期筹备到最终投票,有2件事必须抓细抓实,缺一不可。
第一件事就是要做实 “前期摸排”,把好 “人选源头关”
在农村地区,换届选举前的摸排工作,就像 “选种前的耕地”,必须扎实。一方面,要深入村民家中、田间地头,通过 “拉家常式座谈”“匿名意见箱”“线上问卷” 等方式,摸清村民的真实诉求。
另一方面,要提前了解潜在候选人的口碑、能力和过往表现,重点关注那些有责任心、懂经营、能带动村民致富的人选,从源头杜绝 “不合格者” 进入候选池。
同时,摸排阶段还要做好政策宣传,用村民听得懂的语言(比如方言广播、漫画手册)讲解选举流程、投票时间和注意事项,让大家清楚 “为什么选、选谁好、怎么选”,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影响选举参与度。
第二件事就是要严守 “过程监督”,筑牢 “公平防线”
选举过程中的公平公正,直接决定村民对换届结果的认可度。要建立 “多方监督机制”:不仅要有乡镇干部全程驻点监督,还要邀请村民代表、老党员、乡贤组成监督小组,对候选人提名、选票发放、现场投票、计票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督,确保每个步骤都公开透明。
尤其要警惕 “拉票贿选” 等违规行为 —— 比如候选人用烟酒、现金拉拢村民,或通过家族势力施压投票。一旦发现这类问题,要第一时间向上级部门举报(可保留录音、视频等证据),确保违规者及时被查处,让选举结果真正反映村民的意愿,而不是 “少数人操作的结果”。
二、严守红线底线,这5类人坚决不能参加村两委选举
根据中央及地方关于村两委换届的政策要求,以下五类人员不符合参选资格,即使被提名,也会被取消候选资格,乡亲们要擦亮眼睛辨别:
1、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员:包括因故意犯罪(如盗窃、诈骗、故意伤害)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且刑期未满或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即使刑满释放,若政策明确规定一定期限内不得参选的,也不能参与。
2、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的人员:也就是俗称的 “老赖”—— 因拒不履行法院判决、裁定,被纳入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且未被撤销的。这类人连自身信用都无法保障,难以承担为民服务的责任。
3、受党纪、政务处分期限未满的人员:比如党员因违纪被给予警告、严重警告等处分,且处分期还没结束的;或曾担任村干部因失职、违纪被撤职,处分期内不得参选。
4、参与邪教组织、从事非法宗教活动的人员:包括加入邪教组织、参与邪教活动,或利用宗教名义煽动群众、破坏乡村稳定的,这类人会危害基层治理,坚决排除在外。
5、有 “村霸” 行为或涉黑涉恶背景的人员:包括长期欺压村民、霸占集体资产、通过暴力威胁干预村事务的 “村霸”,以及与黑恶势力有牵连的人员,这类人会严重破坏乡村秩序,必须坚决杜绝参选。
那么,在村两委换届的过程中,村民要注意什么?
村两委换届不是 “干部的事”,而是每个村民的 “权利和责任”。最后要提醒大家:投票时一定要基于对候选人的了解,结合村里的发展需求,投出理性的一票,不要因人情、小利放弃自己的权利;若发现换届过程中有违规操作,或不符合资格的人参与选举,要及时通过正规渠道反映(可联系乡镇政府换届办,或拨打当地 12345 政务服务热线)。
选对 “当家人”,乡村发展有方向,村民生活有盼头。希望大家共同关注、积极参与,让这次村两委换届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 “新起点”!对此,大家怎么看?一起说说吧。
来源:赵允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