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天吃掉一条嘉陵江”——刷到这条热搜时,我正挤在轻轨3号线,车厢里全是红油味,旁边大哥的肚子还配合着“咕噜”打鼓。
“三天吃掉一条嘉陵江”——刷到这条热搜时,我正挤在轻轨3号线,车厢里全是红油味,旁边大哥的肚子还配合着“咕噜”打鼓。
那一刻突然懂了:重庆人不是在吃火锅,是在给城市续命。
直径10米的“星际穿越”锅一揭开,辣雾直接飙到热气球高度,无人机抓拍像给火锅开了美颜滤镜,抖音播放量2.1亿,比洪崖洞亮灯还狠。
现场更离谱:日本一兰拉面的麻辣限定,2000份8小时清空,韩国“火炉坊”泡菜底料日进8万,老板用蹩脚中文吼“加辣!
加辣!
”——外国人也学会了重庆人的仪式感:排队两小时,拍照五秒钟,辣到流泪才算打卡成功。
别以为只是吃,人家把“绿色”也涮进了锅里。27万套玉米纤维碗,啃完直接扔,60吨潲水当天变肥料,连光伏板都支在锅边发电。
环保志愿者边发可降解筷子边吐槽:“以前劝别用塑料被翻白眼,现在抢环保碗比抢毛肚还快。
”#重庆火锅绿起来#话题3800万播放,评论区最高赞:“原来拯救地球的最好方式是先拯救味蕾。
”
最魔幻的是后台。
智能炒料机器人“手臂”翻飞,58%的底料厂已经不用师傅半夜守着锅铲打瞌睡;供应链大屏实时跳动,毛肚从屠宰场到上桌缩短到6小时;直播间里,主播一边涮鸭肠一边上链接,39%的火锅靠手机卖出去,比去年翻了近两倍。
有老板苦笑:“以前靠味道留客,现在靠算法留人,不会直播的火锅店,跟不会炒料一样危险。
”
261亿签约砸下去,重庆把火锅做成了一条数据河。15.6亿建的大数据中心,专门给每片毛肚配“身份证”,扫码能看产地、运输温度、甚至屠宰时间。
网友神评:“以后吃鸭肠前,先给它验个DNA。
”
热闹散场,地铁口的小摊还在卖二手火锅味香水,10块一瓶,喷两下就能假装刚吃完大队长。
重庆人懂:火锅节会结束,但辣是不会下班的。
毕竟在这里,没有什么事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有,就加双筷子——再加一份数据报告。
来源:愉悦的梦想FF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