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粮价、冲突和经济,分别影响了哪些国家粮食安全?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3 14:35 1

摘要:于中国绝大数人而言,饥饿已经成为回忆。但于世界上其他区域的人,比如很多网友关心的加沙地区,饥饿仍是发生在现实世界里的事。

民以食为天,粮食一度是很多人记忆中最重要的事。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水平从农耕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吃饭这件事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有明显的下降。

于中国绝大数人而言,饥饿已经成为回忆。但于世界上其他区域的人,比如很多网友关心的加沙地区,饥饿仍是发生在现实世界里的事。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会定期报告《需要外部粮食援助的国家》名单,并列举了原因,你可以官方的中文网站上找到相关信息。

这一篇,我们从2025年7月的报告里,提取各国因粮食不安全的原因,并展示每类因素影响的国家有哪些。

基于2025年7月的报告,天气灾害、粮价高企、地区冲突、经济危机、粮食减产和区域动荡等六大因素正在形成叠加效应,将多国推向粮食危机的边缘。

极端天气已成为威胁粮食安全的头号因素,全球至少有22个国家因此陷入困境。

在东非,肯尼亚、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连续遭受干旱冲击,而马达加斯加则面临热带气旋的威胁。亚洲的孟加拉国、缅甸和巴基斯坦同样受到洪涝与干旱的双重打击。

这些气候灾害直接导致农作物减产、牧场退化,最终削弱了当地的粮食供给能力。

粮价持续高位运行让19个国家的粮食获取途径受到严重制约。

在非洲,从布基纳法索到津巴布韦,众多家庭不得不将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购买食物。

拉美的海地以及亚洲的缅甸也同样因价格波动而加剧了饥饿风险。这背后既有全球供应链受阻的影响,也离不开能源成本和货币政策带来的传导效应。

持续不断的冲突已使15个国家和地区的粮食系统遭到破坏。

在中非、苏丹、刚果(金)以及巴勒斯坦、也门、叙利亚等地,战火不仅摧毁农田、中断市场流通,更导致大量人口流离失所,失去谋生手段。农业活动被迫停滞,人道援助难以送达,形成恶性循环。

与此同时,13个国家正遭遇经济危机带来的饥饿威胁。黎巴嫩、塞拉利昂等国货币贬值、外债高企,政府无力维持粮食补贴计划,普通民众的购买力急剧下降。

而减产、国际援助减少、难民涌入等问题也在不同地区持续发酵,例如非洲部分国家因种植面积减少和投入不足导致产量下滑,进一步依赖进口,却又受限于外汇短缺。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因素往往相互交织,形成“危机复合体”。例如在萨赫勒地区,气候变化导致收成不稳,同时安全冲突频发、物价上涨,多重打击让 resilience(恢复力)本就脆弱的农村社区更加难以应对。

全球粮食安全从来不是孤立议题,它连锁反应于气候、经济、地缘政治和资源分配之中。这份报告不仅是一张警示图,更应成为国际社会加强合作、构建可持续粮食体系的行动参照。毕竟,盘中之餐,关乎生死,更关乎人类未来的稳定与发展。

来源:安安小小姐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