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匈牙利作家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得到了202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人一直对长名字记不住,好在这位作家,原来他是个中华文化的热爱者,自己还有一个中文名字:好丘。
匈牙利作家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得到了202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人一直对长名字记不住,好在这位作家,原来他是个中华文化的热爱者,自己还有一个中文名字:好丘。
据媒体报道,好丘不仅是汉学爱好者,是中国唐朝诗人李白的重度粉丝,他还来过中国,按照“李白地图”,重走李白当年游览山河的路线,并写出了充满思考的游记。
好丘,出生于1954年,今年71岁。他是匈牙利人。
匈牙利位于中欧内陆,乌克兰隔壁,这个国家面积大概9万多平方公里,约等于中国的一个浙江省的面积。匈牙利在历史上,长期处于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处,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社会主义时期(曾是苏联卫星国);在地理上,匈牙利可以说是欧洲的交通枢纽之一,仅需三个小时就可以抵达欧洲各国。
在这样的地理、历史的背景下,匈牙利人好丘在文学创作上有着“末世感与历史沉重性”。二战的伤痕,苏联时期的压抑,让好丘在生活和文学上,都呈现出一种关注边缘生存的特性。
好丘在大学毕业后,曾到边远地区的山村任图书管理员,试图实践他的社会主义理想,但是图书馆最终毁于火灾,火光之中,好丘觉得,人类更需要建立精神上的图书馆。
他给乡村的孩童讲故事,他用笔描画乡村的衰落。《撒旦的探戈》是他的第一部成名的著作。这部小说由中国翻译家余泽民译为中文。大概讲述了在阴雨绵延的乡村,人们忘记了自己的信仰、丢失了对生活的热情,而热衷于彼此算计、偷情,一群人的精神丢失的故事。
其中,一段译文如下:
我们这里的人就是这样,总是向医生要求不可能的事情。他们已经丧失了旧有的信仰,牧师闲居家中,一件接着一件撕烂他们的法衣,而却要求医生妙手回春,拯救万物……许多人将半个身子置于树林中,却几乎听不到林中斧子的声音,更不用说斧子向他们逼近。
可以说,这种末世时期、精神信仰崩塌的故事与挣扎,它绝对不仅仅发生在匈牙利,而蔓延在今天时代里的每一个民族与国家。
所以,这样的一个好丘,他必然对着每一个他能接触到的文明,都有着作家自觉式的关注与拯救:秩序崩坏之后的文明,丢弃传承之后的文化,他会心疼。
在这些文明之中,好丘对中华文明似乎特别有缘分。他所在的匈牙利,是华人移居、经商在欧洲较多的国家之一,计有6万人之多。
从目前的报道看,并不确切好丘与中国的缘分开始于何年何月与何事。唯报道在1991年,他以记者身份首次访问中国,1991年的中国之行,让好丘对中国有了深刻的印象,他称中国为“世界上仅存的人文博物馆”。回国后,他甚至要求家人改用筷子,以体验中国文化。据他所述,他在1991年迷上了中国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并通过李白诗歌所标注的中国山河,设计了一张他独有的“李白地图”。
1998年,西欧的一家国际新闻组织邀请12位作家各选一位自己崇拜的人实地游访他们的足迹,好丘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国李白。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好丘走遍了泰安、曲阜、洛阳、西安、成都、重庆等近十座古城,然后穿过三峡,抵达武汉,沿着李白的足迹走一圈。
好丘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说他喜欢的李白:
“我喜欢他的豪放,我喜欢他谈醉酒,谈月亮,谈生活,谈分离,谈朋友——我喜欢他的律动,他无尽的能量,他流浪的心性——我喜欢李白,喜欢这个人。”
好丘最喜欢李白的《赠汪伦》,那种“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豪迈,被他解读为中国诗人独有的浪漫。
2002年,拉斯洛第三次到中国,前往上海、杭州等地。
他看到了正在高速现代化中的中国,但他也看到了一些古老文化正在式微甚至丢失,他写了一本书叫《天空下的毁灭与哀愁》,提出一个问题:
如果你看到中国传统文化渐渐消逝,你会像我一样难过吗?
据好丘所述,这个名字是一个汉学家为他所取,因为他的家乡是一座山丘,也因为“好丘”寓意着他尊敬孔丘,尊敬中华文化。
如今,好丘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可以说是闻名全球了。
他在中国的日子,曾经在追逐李白的诗歌山河路上连连问过中国人:你喜欢李白吗?你觉得李白和杨贵妃之间有爱情吗?
一个稍微有点古怪、也有些浪漫的问题,给中国一些古怪而浪漫的更多思考。
来源:男人泪之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