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兰州新区,有一片特别的“四季花海”。室外或许天寒地冻,室内却始终温暖如春。这里不仅孕育着娇艳的玫瑰,更催生着民族团结的累累硕果。近日,这片花海的主人——兰州新区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农科公司”),荣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在兰州新区,有一片特别的“四季花海”。室外或许天寒地冻,室内却始终温暖如春。这里不仅孕育着娇艳的玫瑰,更催生着民族团结的累累硕果。近日,这片花海的主人——兰州新区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农科公司”),荣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科技温室的“温暖”答案
如何在高海拔、气候冷凉的兰州新区谱写民族团结新篇?农科公司用近50万平方米的智能玻璃温室给出了“温暖”答案。
在智能玻璃温室里,科技打破了自然的壁垒。传感器实时监测,水肥气温自动调控,来自世界各地的优质玫瑰实现了“全天候”精准生产,亩产值远超传统作物。公司创新推行“企业+就业工厂+农户”模式,将曾经的“扶贫车间”升级为充满活力的“乡村就业工厂”,为包括藏族、土族、傈僳族等在内的各族群众搭建了稳定的就业平台。目前,公司已带动4100余人就业,其中少数民族员工超过200人。
产业繁荣,最终要落到百姓的笑脸上。数据是最具有说服力的:加入农科公司的少数民族家庭,年收入从2.8万元增至4.3万元,增幅超过50%。“我在智能玻璃温室里干了4年采摘工,每月能挣6000多元!”秦川镇源泰村村民李秀英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依托“全省乡村振兴巾帼示范基地”等平台,公司组建多民族讲师团,累计开展农业技术培训超过10000人次,形成了“培训即就业、就业促增收”的良性循环,让各族员工真正端稳了“花饭碗”。
车间里流淌的“手足情”
在农科公司,现代化的温室更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温馨家园。
在“技能比武”“创意花艺赛”等活动中,汉族技师与少数民族员工结为搭档,默契配合中,技能提升了,心也更近了。“一位藏族员工家中因暴雨受灾时,我们公司的各民族同事都自发携带工具,连夜赶去帮忙抢修。”农科公司副经理李宗俊说,这种“一家有难,八方支援”的真情,让公司“民族团结”从口号变成了可感可触的温暖行动。
农科公司的民族团结故事,并未局限在温室之内。娇艳的玫瑰花通过电商直播和高效的物流网络,48小时内就能送达全国消费者手中。
更重要的是,公司积极发挥国企担当,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利用自身的大型智能冷库和销售网络,为天祝藏族自治县、永靖县等周边民族地区的12家合作社提供免费仓储和订单销售服务,累计采购特色农产品近千吨。这条从“田间到餐桌”的共富链条,将发展的红利辐射到更广阔的区域,让更多的民族兄弟共享产业繁荣的果实。
如今,从这里出发的鲜切花正通过兰州中川国际机场飞往海外。而比鲜花更芬芳的,是这片热土上各族员工协作劳动、互传技艺、彼此尊重的和谐图景。李宗俊表示,未来将继续秉持“以产业为桥、以文化为脉”的理念,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兰州新区绽放得更加绚烂。
来源:甘肃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