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关注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3 21:12 1

摘要:2025年北京时间10月13日晚,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揭晓。乔尔·莫基尔(Joel Mokyr)、菲利普·阿吉翁(Philippe Aghion)和彼得·豪伊特( Peter Howitt)获得这一奖项,以表彰他们“对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的阐释”。其中,一半奖金授

文/《清华金融评论》周茗一

2025年北京时间10月13日晚,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揭晓。乔尔·莫基尔(Joel Mokyr)、菲利普·阿吉翁(Philippe Aghion)和彼得·豪伊特( Peter Howitt)获得这一奖项,以表彰他们“对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的阐释”。其中,一半奖金授予莫基尔,以表彰他们“发现了通过技术进步实现持续增长的先决条件”,另一半奖金则共同授予阿吉翁和豪伊特,以表彰他们“通过创造性破坏实现持续增长的理论”。

北京时间10月13日晚,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揭晓。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25年度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乔尔·莫基尔(Joel Mokyr)、菲利普·阿吉翁(Philippe Aghion)和彼得·豪伊特( Peter Howitt),以表彰他们“对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的阐释”。

诺贝尔经济科学奖委员会表示,获奖者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创造性破坏如何制造冲突,必须以建设性的方式进行管理。否则,创新将受到老牌公司和利益集团的阻碍,这些公司和利益集团可能会处于不利地位。“获奖者的工作表明,经济增长不能被视为理所当然。我们必须维护创造性破坏背后的机制,这样我们就不会再次陷入停滞。”诺贝尔经济科学奖委员会主席约翰·哈斯勒说。

诺贝尔经济学奖全过程回溯

1895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决定立下遗嘱,将部分遗产变作基金,用以成立诺贝尔奖(Nobel Prize)。诺贝尔希望,每年运用基金利息支付奖金,表彰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得主。第二年,诺贝尔便去世了。直到1900年6月29日,瑞典专门成立了诺贝尔基金会,并由其董事会管理和发放诺贝尔留下的奖金。

真正的诺贝尔奖,是在他逝世五周年后的1901年才首次颁发。此后,除了因战时中断,每年10月都会公布该年度得主,并在每年12月10日的下午举行授奖仪式颁奖,以此纪念诺贝尔的逝世日期。

最初,诺贝尔的遗产只有3100万瑞典克朗,单靠这笔遗产是远远不够发这么多奖金的。但如今,诺贝尔基金资产已经超过了61亿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46亿元),相比最初的金额,增值了近200倍。在这背后,全靠诺贝尔基金会的投资理财。可以说,诺贝尔基金会是将诺贝尔的这笔遗产当做一项百年理财产品在运作。

诺贝尔经济学奖旨在奖励在经济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尽管此奖项并不属于1895年诺贝尔遗嘱中所提到的5个奖项,但一般认为此奖项与5个奖项地位相同。

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首次颁奖。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甄选委员会通常在每年10月公布奖项得主。截至2024年10月,共颁发56次,96人获奖(附表),2025年又有三位经济学者获奖。

截至目前,已经有3位女性经济学者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包括最年轻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丝特·迪弗洛,以及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克劳迪娅·戈尔丁。从经济学领域来看,诺奖得主主要来自美国和欧洲各国。

从研究方向上来看,诺贝尔经济学奖更倾向于打破学术和现实之间的墙壁。202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本·伯南克、道格拉斯·戴蒙德和菲利普·戴维格,因对银行和金融危机的研究获奖。道格拉斯·戴蒙德就与菲利普·戴维格共同研制Diamond-Dybvig银行挤兑模型,从博弈论均衡的角度,论证了银行机构的脆弱性和银行挤提发生的可能性。

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们,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教授达龙·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glu)、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西蒙·约翰逊(Simon Johnson)和现任芝加哥大学教授詹姆斯·A·罗宾逊(James A. Robinson)研究制度如何形成并影响繁荣,对长期影响国家经济繁荣的因素做出了创新性研究。深刻揭示了制度是决定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期繁荣的根本因素,解释了为何“有些国家富裕,有些国家贫穷”。

获奖的风向标有越来越接地气的趋势,更倾向于打破学术和现实之间的墙壁,更加青睐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合一的专家学者,注重对现实社会经济问题的解决。比起经济学理论,如今诺贝尔奖更看重可以切实落地的理论或更能造福人类的研究。

从年龄来看,最年轻的得主依然还是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埃丝特·迪弗洛,2019年获奖时为46岁。彼时,埃丝特·迪弗洛与其丈夫阿比吉特·班纳吉以及哈佛教授迈克尔·克雷默共同获得诺奖,以表彰他们“在减轻全球贫困方面的实验性做法”。

最年长的得主是里奥尼德·赫维茨,2007年获奖时已90岁,彼时,其与埃里克·马斯金、罗杰·迈尔森共同获奖,以表彰其“奠定机制设计理论基础的工作”。

编辑丨 周茗一

审核丨丁开艳

责编丨兰银帆

Review of Past Articles -

01

02

来源:清华金融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