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神卫生日 | 精神疾病急性发作,家庭如何紧急应对并科学送医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0 19:46 1

摘要:精神专科医院急诊,每年都会接诊大量精神疾病急性发作的患者。据《中国精神卫生发展报告(2025)》显示,我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中,约30%会经历每年至少1次的急性发作,而家属的错误应对可能导致病情恶化或意外伤害。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本文详细介绍精神疾病急

精神专科医院急诊,每年都会接诊大量精神疾病急性发作的患者。据《中国精神卫生发展报告(2025)》显示,我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中,约30%会经历每年至少1次的急性发作,而家属的错误应对可能导致病情恶化或意外伤害。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本文详细介绍精神疾病急性发作的识别、应对、预防及送医流程

自杀

北京安定医院急诊数据显示,约42%的精神疾病患者自杀行为发生在急性发作期。主要表现为突然谈论死亡话题(如“活着没意思”)、收集绳索/刀具、交代后事,或出现划伤、撞击等自伤行为。对此,可采取以下应对方法。

1.安全隔离:保持1米安全距离,避免抢夺患者手中危险物品,可缓慢递上柔软物品替代。

2.语言安抚:使用“我理解你现在很痛苦”等共情表达,避免说“别想不开”等否定性话语。也不要过度劝说“你还有家人”,可能强化患者负罪感。

3.转移环境与呼救:引导患者至无危险物品的开放空间,如客厅中央,悄悄移除门窗钥匙;同时,立即让其他家属联系精神专科医院。

惊恐发作

部分焦虑症患者会经历惊恐发作,表现为突然出现窒息感、心悸、大汗淋漓,可有紧抓胸口、来回踱步的行为,甚至伴有濒死感。这类发作通常持续15~30分钟,容易被误认为是心脏病发作。对此,可采取以下应对方法。

1.呼吸调节:指导患者采用“4-7-8”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

2.环境控制:关闭灯光、拉上窗帘,用低沉语调持续安抚“现在很安全”。

3.药物干预:若医生已开具劳拉西泮等应急药物,可按医嘱服用,15分钟未缓解需就医。

切记不要频繁测量血压、心率,反而会加剧患者焦虑;也不要强行按压患者肢体,可能引发对抗反应。

妄想发作

有的精神疾病患者急性发作主要表现为突然对空谩骂、侧耳倾听,或坚信“有人要害我”,拒绝进食饮水。对此,可采取以下应对方法。

1.非对抗原则:不争论事实,如不要说“根本没人在监视你,你在胡说八道”,而是回应“我没有听到那些声音,但我相信你很难受”。也不要多人围观议论,以免增加患者被监视感。

2.引导转移:递上患者平时喜欢的无危险物品(如毛绒玩具),轻声提议“一起去阳台看看花”。

3.记录症状:用手机隐蔽录音录像,注意拍摄患者面部表情和言语内容,供医生诊断。

攻击倾向

部分急性发作的精神病患者可能出现暴力攻击行为,如突然摔砸物品、言语威胁、双拳紧握,有的伴有用头部撞击墙壁等自伤行为。对此,可采取以下应对方法。

1.撤离优先:家属立即撤离至安全区域,切勿试图呵斥或制服患者(易升级暴力程度)。

2.环境隔离:缓慢后退至门边,保持安全距离,同时确保患者在视线范围内(防止破窗或自残)。

3.警方协助:悄悄拨打110,清晰说明“精神疾病急性发作,有伤人风险”,并提供准确地址。

其他特殊状态

有的患者可能出现木僵状态,表现为突然不语不动、口水外溢,肢体可被随意摆放。此时,家属可为患者每2小时翻身防褥疮,关节处垫软枕;用棉签蘸温水湿润嘴唇;移除房间镜子,避免患者看到自身状态受刺激。

谵妄躁动多见于老年患者,表现为昼夜颠倒、定向障碍。家属可在夜间保留小夜灯,反复告知“现在是晚上,在自己家”;移除热水瓶等危险物品,拉起床档并垫软布。

判断紧急送医指征

立即送医情形:行为失控,如暴力伤人行为、自杀行为、吞食异物;生理危机,如拒食>24小时、体温>38.5℃,伴意识模糊;药物反应,出现颈部扭转、吞咽困难(急性肌张力障碍)。

暂缓送医情形:患者仅言语激动但无攻击行为;经安抚后已恢复平静。

送医时的注意事项

携带医保卡、病历本、应急药品、换洗衣物(标注姓名);至少2名家属陪同,分工为驾驶员和安抚员;优先选择有精神科急诊的医院。

送医途中,患者坐后排中间位置,车窗上锁,避免放置尖锐物品;播放患者平时喜欢的舒缓音乐,音量以不影响对话为宜;每15分钟向患者汇报“还有10分钟到达”,给予确定性信息。同时,要与医院保持高效沟通,提供关键信息,可采用“PQRST”公式:P(诱因),如“停药3天”;Q(性质),如“凭空闻声,说要杀他”;R(放射),如“有无特定部位不适”;S(程度),如“打砸家具,无法安抚”;T(时间),如“从昨晚8点至今晨”。还要告知既往史,重点说明“是否有噎食史”“药物过敏史”等。

家有精神疾病患者,防范于未然是关键,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家庭环境改造

1.卧室:使用圆角家具,电源插座安装防触电保护盖,窗帘采用遮光材质。

2.厨房:刀具存放于带锁抽屉,煤气灶安装自动断气装置。

3.浴室:铺设防滑垫,安装扶手和紧急呼叫按钮,沐浴水温调至40℃以下。

危险物品保管

锐器(水果刀、剪刀、剃须刀)存放于带锁工具箱;绳索类(跳绳、晾衣绳、皮带)收纳于衣柜顶层;药品(安眠药、降压药、农药)放置带锁药箱,记录有效期。家中避免放置打火机、酒精,玻璃器皿可替换为塑料材质的。

就诊物品准备

1.医疗文件包,包含患者病历复印件、医保卡、近期用药清单(注明“奥氮平 10mg/晚”等);

2.行为记录册,记录发作前兆(如“失眠3晚后出现幻听”)、诱因及有效安抚方式;

3.应急联络卡,包含精神科医生电话、最近精神科急诊地址。

急救能力建设

1.非暴力沟通:掌握“观察-感受-需求-请求”四步法,如“我看到你摔了杯子(观察),是不是很烦躁(感受)?需要安静空间吗(需求)?能否帮助你一起解决(请求)?”

2.情绪管理:照护者使用“情绪日记”记录自身压力指数,当连续3天≥7分(10分制)时,需寻求家属互助小组支持。

3.药品管理:记录每次取药日期、剂量调整历史。

4.了解急性发作征兆:睡眠改变,如连续3天入睡困难或早醒;社交退缩,如突然拒绝出门或见特定人员;语言异常,如话题跳转加快或重复某句话。

来源:家庭医生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