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球锂资源主要集中在海外。根据窦立荣等研究援引美国地质调查局 2024 年 2 月数据,全球已探明锂资源量约 1.05 亿吨金属锂,可采储量约 2800 万吨。分布上,南美 “锂三角” 占比达 56%,美国、澳大利亚分别占 13% 和 8%,中国约占 6%。
01 产业链全景图
02 上游产业链——原材料
02-1、原材料-锂
全球锂资源主要集中在海外。根据窦立荣等研究援引美国地质调查局 2024 年 2 月数据,全球已探明锂资源量约 1.05 亿吨金属锂,可采储量约 2800 万吨。分布上,南美 “锂三角” 占比达 56%,美国、澳大利亚分别占 13% 和 8%,中国约占 6%。
当前地缘政治给锂矿开采带来明显不确定性。比如智利推进锂矿开采国有化,想从单纯的原料供应转向高端制造;同时玻利维亚、阿根廷、智利等国,还可能组建类似 “锂业欧佩克” 的组织,用来限制锂矿产量。
国际锂盐市场,美国雅宝、FMC,澳大利亚泰利森锂业,智利 SQM 四家掌控约 90% 份额。锂供应紧张非储量不足,而是开采加工能力跟不上,且与下游电池产能扩张错配,致碳酸锂价大幅起伏,需金融工具对冲风险。不过据 BCG 分析,2030 年全球锂开采规模预计升至约 260 万吨碳酸锂当量。
锂的需求端,受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需求驱动,预计到 2030 年,全球锂需求量会保持年均约 20% 的增速,最终增至 420 万吨。
02-2、原材料-镍
镍是稀有资源,全球储量十分有限。根据 USGS 数据,全球镍金属总储量约 1 亿吨;另据格林美 2024 年年报,全球可开采镍资源不超过 7000 万吨。其中中国镍资源尤为匮乏,储量仅占全球 3%。
据华友钴业 2024 年报,2024 年全球镍供给 374 万吨(增 2.75%,增速缓)、需求 364 万吨(增 8.02%),市场仍过剩但幅度收窄,镍价冲高回落。
印尼 2024 年镍产量超 200 万金属吨(占全球超 50%),火法工艺占 87%(开工率不足 65%,“脏镍”),湿法(绿色镍)开工率 100%;绿色镍占比低,2025 年 13%、2030 年 34%,中长期供不应求。
据格林美 2024 年报预测,2025 年镍产能 388 万吨,2035 年需求 718 万吨(动力电池需求 300 万吨);2030 年起供应将严重紧缺,未来十年镍价长期高位。当前镍库存低,叠加印尼出口限制、电池用一级镍紧缺,全球中长期镍供应短缺。
02-3、原材料-钴
全球钴矿储量地域分布高度集中,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数据,全球钴总储量约 1100 万吨。其中刚果(金)以 600 万吨居首,占比超一半,战略地位突出;其他主要储量国包括澳大利亚(170 万吨)、印尼(64 万吨)、古巴(50 万吨)等。
钴供应链有个典型特征:“资源集中在非洲、加工集中在中国”,产能高度集中于少数国家。资源风险和地缘政治因素,会对未来钴价与供给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此外,中国是全球精炼钴最大生产国,2024 年还在持续扩大金属精炼产能。中国大部分精炼钴的原料,来自从刚果(金)和印尼进口的半精炼钴。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2024 年全球钴矿总产量 29 万吨(较 2023 年增 21%):刚果(金)产 22 万吨(占超 3/4),印尼产 2.8 万吨(增势猛,靠湿法工艺崛起),澳、美等国产量下降。
刚果(金)钴出口由洛钼、嘉能可、ERG 三大厂商主导,2024 年占比 85%,洛钼 KFM 项目投产进一步扩大其份额;非主要厂商 2025 年供应预计仍低。
印尼钴多为镍的副产品,靠湿法项目增产,与刚果(金)铜钴矿模式不同;全球铜钴、镍钴比例仍稳,因洛钼在刚果(金)扩产。
据国际钴业协会,2024 年全球钴需求首破 20 万吨(同比增 14%,增量 2.7 万吨,超 2023 年两倍)。
03 中游产业链
03-1、正极材料
锂电池正极材料是决定电池能量密度、寿命、安全性和成本的关键。2024 年,全球动力电池主流正极材料为三元材料(NCM/NCA)和磷酸铁锂(LFP)。
三元材料由镍、钴、锰或铝组成,常见 523、622、811 等比例。镍含量高可提升能量密度,钴用于稳定结构,锰或铝负责成本控制与安全性,厂商可通过调整三者比例平衡性能,核心特点是高能量密度。
磷酸铁锂成本低、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但能量密度较低,广泛用于储能和低速 / 中长续航电动车。
据容百科技 2024 年报,2024 年全球三元材料产量 95.3 万吨(降 1.6%)、磷酸铁锂 238 万吨(增 50.2%);中国三元全球份额升至 64.4%,日韩出货收缩。
装机结构上,海外(除中国)三元占 90%(能量密度高,占全球约六成),中国铁锂与三元装车比 8:2(2025Q1)。2024 年全球高镍三元产量 53 万吨(增 3.3%),未来随 4680 电池、固态电池及新兴领域发展或迎新需求。
国内 2024 年正极总出货 329.2 万吨:三元 64.3 万吨(降 3.2%),铁锂 242.7 万吨(增 48.2%)但规模降 30.3%(过度竞争 + 原料降价);未来镍钴锂价稳、价差缩,三元份额或回升。
正极行业投资大、流程长、技术高,铁锂前五大占 70%;近年新玩家涌入致铁锂集中度降,长期头部优势下集中度仍将提升。
03-2、负极材料
负极材料是锂电池核心,放电时储放锂离子、输出电子产电流。行业成熟,分石墨类(主流)和硅基类:人造石墨占全球需求约八成(循环寿命好,用于动力电池),天然石墨成本低但比容量达极限,硅基有高比容等优势但需解决体积膨胀等问题。
全球负极产能集中中日韩,中国占全球近八成产能,亚太占 99%;2024 年全球负极产量 216.73 万吨(增 23%)、销量 208.73 万吨,中国占比均超 98%。欧美推本土化政策,2025 年亚太产能占比或降至 95%,欧美占 5%。
若负极市场持续 20% 增速,2030 年规模将超 400 万吨:人造石墨 332 万吨(82%),天然石墨、硅基各 37 万吨(均 9%)。
据贝特瑞 2024 年报,全球负极材料行业集中度较高(CR3 达 49.7%)、竞争格局稳定,2024 年供给偏过剩且价格低位运行,但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与储能需求增长推动下,市场呈周期底部反弹迹象,供需结构逐步改善、格局不断优化。
03-3、隔膜
锂电池正负极间的隔膜极为关键,厚度仅为头发的十分之一,核心功能是物理隔离正负极防短路,同时靠微孔让电解质离子穿梭。它是锂电池四大关键材料之一,占成本 10%,技术壁垒、研发挑战最高,且附加值和资本投入最密集。
据数据,2024 年中国锂离子电池隔膜出货 227.5 亿平米(同比增 28.6%):湿法 174.9 亿平米(增 35.2%,占比 76.9%),干法 52.6 亿平米(占比 23.1%)。
据 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中国锂离子电池隔膜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 年)》,2024 年中国主要隔膜企业中,上海恩捷以近 70 亿平米出货量居首,但市场份额较 2023 年下降;星源材质以 40 亿平米出货量位列第二。
2024 年出货量前十企业还包括河北金力、中材科技、惠强新材、中兴新材、江苏厚生、蓝科途、璞泰来卓勤、北星新材。其中 TOP10 门槛从 2023 年的 3 亿平米提升至 4 亿平米,蓝科途、璞泰来卓勤为 2024 年新进入企业。
03-4、电解液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是溶解锂盐的有机溶液,负责正负极间电流输送与锂离子迁移,有机体系是电池高电压关键;主流电解液以 EC/DMC 为溶剂、LiPF₆为锂盐。
常用锂盐中,LiClO₄有安全隐患、LiBF₄热稳差、LiAsF₆有毒、LiCF₃SO₃腐蚀集流体,LiPF₆性能均衡被广泛用,仍在探索新型锂盐。溶剂需满足高溶解度等要求,主流是 EC 为主的混合体系。
2024 年全球电解液出货 166.2 万吨(增 26.7%),中国 152.7 万吨(增 34.2%),占全球超 90%。
中国电解液格局变动:天赐材料以近 50 万吨居首(份额 31.6%,同比降),石大胜华、永太科技出货增三倍以上;前四(天赐、比亚迪、新宙邦、瑞泰新材)稳定,第十名门槛从 2 万吨升至 5 万吨,石大胜华等三家新进入前十。
04 下游产业链
04-1、动力电池
据国际能源署,2024 年电动车电池需求超 950GWh(增 25%),电动车占比超 85%;中国需求增 30%、美国增 20%(单车容量高 25%,需求近欧盟),欧盟停滞,新兴市场占近 5%(2022 年起份额翻倍)。
据宁德时代招股书,三元 + 铁锂占全球动力电池出货超 99%;2020-2024 年出货从 182GWh 增至 969GWh(年复合 51.8%),预计 2030 年达 3754GWh(2024-2030 年复合 25.3%)。
三元动力电池 2020-2024 年出货 150→543GWh(复合 38.0%),2030 年预计 1805GWh(占 48.1%,复合 22.1%)。
磷酸铁锂增速更快,2020-2024 年出货 32→425GWh(复合 90.8%),2030 年预计 1849GWh(复合 27.8%);全球份额从 17.6% 升至 43.8%,2030 年预计达 49.3%。
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主要参与者集中在中、韩、日等国,因行业壁垒较高市场份额高度集中,2024 年按使用量计算前五大企业占 74.7%、前十大占 89.4%,龙头企业凭技术创新、规模资本优势、稳定客户关系及高效供应链管理占据主导地位。
04-2、储能电池
当前电化学储能系统主要用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电池按应用分表前、表后两类:表前可保障电网稳定、解决风光发电间歇性以提升消纳、峰谷调节供需、缓解电网阻塞;表后覆盖工商业等场景,能稳定供电、峰谷用电降成本、当应急电源、缓解变压器压力,还发展出微电网等新形态。
全球风光装机攀升叠加表前表后应用推广,推动储能电池出货量猛增:2020 年 27GWh 升至 2024 年 301GWh(复合增速 82.7%),预计 2030 年达 1400GWh(2024-2030 年复合增速 29.2%)。
全球储能电池市场竞争格局与动力电池相似、份额高度集中,2024 年按出货量计前五大企业占 73%、前十大占 96%,且前十企业中多家与动力电池领先企业重叠,体现头部厂商多元业务协同优势。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