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坦克车型已从直营展厅撤出,后续请移步经销商门店选购。”2025年10月,北京、上海等地原“长城智选”门店的提示牌悄然更新,随着门店统一更名为“魏牌新能源直营”,坦克品牌正式退出长城汽车直营体系的消息得到确认。这一调整引发“坦克是否脱离长城”的热议,而真相是:
“坦克车型已从直营展厅撤出,后续请移步经销商门店选购。”2025年10月,北京、上海等地原“长城智选”门店的提示牌悄然更新,随着门店统一更名为“魏牌新能源直营”,坦克品牌正式退出长城汽车直营体系的消息得到确认。这一调整引发“坦克是否脱离长城”的热议,而真相是:这并非品牌剥离,而是长城汽车针对不同品牌特性进行的渠道精准重构,旨在通过“分轨运营”激活高端化与规模化双重潜力。
此次渠道调整的核心,是长城汽车对“直营+经销商”双轨模式的战略优化。2024年5月,“长城智选”直营体系首次亮相时,同时承载魏牌与坦克两大品牌的销售职能,试图以统一渠道推进高端化。但实践中,两大品牌的用户画像与市场逻辑差异逐渐显现:魏牌聚焦新能源高端市场,用户对价格透明、服务统一的直营模式需求强烈;坦克以越野车型为核心,其主力消费群体分布更广泛,且经销商渠道在售后维保、越野场景服务等方面已形成成熟网络。数据印证了这一差异——魏牌在直营模式下,9月销量同比增长187%,30万元以上车型占比达42%,而坦克依托经销商渠道,2024年上半年全球销量已突破11.6万辆,同比增长99%。
坦克品牌“回归”经销商渠道,实则是回归更适配其发展的土壤。作为长城汽车2021年独立的第五个子品牌,坦克凭借300、500等车型在硬派越野市场站稳脚跟,2023年全球销量达16万辆,其中海外销量占比20%。其用户不仅关注产品性能,更依赖线下服务网络的支撑——经销商体系积累的越野改装资源、偏远地区救援能力,以及低线城市的网点覆盖,都是直营模式短期内难以复制的优势。长城汽车渠道管理负责人明确表示,坦克退出直营后,经销商渠道将进一步升级“越野专属服务”,包括定制化改装、野外救援专线等,同时保留原直营门店的售后维保职能,确保服务连续性。这种“销售归经销商、服务保衔接”的安排,既延续了渠道优势,又避免了用户体验断层。
与坦克“归位”形成呼应的,是魏牌对直营体系的全面接管与升级。原“长城智选”更名为“魏牌新能源直营”后,成为长城汽车唯一直营品牌,采用“城市展厅+交付中心+服务站”三级布局,在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打造2000㎡以上的体验中心,通过VR定制、3D打印车模等科技化服务提升体验感。直营模式带来的效率提升十分显著:深圳门店通过分析用户数据,将增程式车型展车比例从40%提升至70%,直接带动该车型销量环比增长120%;上海门店推出的“维修直播+取送车”服务,使客户满意度达96%。按照规划,年底前魏牌直营门店将从430家扩展至600家以上,覆盖200个城市,进一步夯实新能源高端市场布局。
这场调整绝非品牌“割裂”,而是长城汽车内部资源的优化重组。从品牌归属来看,坦克仍是长城汽车旗下核心子品牌,其研发、生产体系与长城保持深度绑定,2025年推出的全新坦克500仍搭载长城自主研发的混动技术。在渠道层面,魏牌与坦克仅在直营体系中“分轨”,在经销商网络中仍保持协同——多数坦克授权经销商同时销售魏牌车型,形成“高端新能源+硬派越野”的互补布局,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这种“集团内分轨、渠道间协同”的架构,既避免了内部资源内耗,又能针对性应对市场竞争。
从行业视角看,长城汽车的渠道调整堪称传统车企高端化的“试错与修正”样本。此前魏建军在股东大会上曾直言,长城汽车“产品力不差,只是渠道存在不足”,经销商在高端市场的信心短板需要直营模式弥补。此次通过品牌分轨运营,魏牌得以集中资源打造新能源高端认知,坦克则依托成熟渠道推进规模化扩张,恰好解决了“高端化如何兼顾效率、规模化如何保障体验”的行业难题。正如业内分析师所言,这不是“取舍”而是“精准匹配”——让合适的品牌站在合适的渠道上,才能实现1+1>2的效果。
渠道“分家”的背后,是长城汽车高端化战略的进一步清晰。当魏牌在直营展厅里通过科技体验打动新能源用户,当坦克在经销商门店中以越野服务留住核心粉丝,两种路径共同指向“品牌价值提升”的终极目标。坦克品牌并未“退出”长城,而是在更适配的轨道上加速奔跑;魏牌则接过直营大旗,向新能源高端市场发起冲击。这场围绕渠道的“精准手术”,或许正是长城汽车在新能源转型期,实现高端化与规模化平衡的关键一步。
来源:阿峰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