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在全校纪律作风暨师德师风专项整治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守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3 06:40 1

摘要:今天这个会,我不打定义、不套口号,我就直接说事儿。我们开这个“师德师风专项整治动员大会”,并不是为了再强调一次制度流程,也不是要重复几份红头文件里已经写清楚的那些概念。我想讲的,是最实际的话,也是我心里憋了很久的话。

各位老师,下午好。

今天这个会,我不打定义、不套口号,我就直接说事儿。我们开这个“师德师风专项整治动员大会”,并不是为了再强调一次制度流程,也不是要重复几份红头文件里已经写清楚的那些概念。我想讲的,是最实际的话,也是我心里憋了很久的话。

我一直觉得,学校里最该讲“人话”的地方,不是一线课堂,而是我们这些做教育管理的人在跟老师讲话的时候。我们多少次讲到“立德树人”、讲到“以德为先”,但今天,我想把这个“德”,说得更清楚一点,更直白一点。

这个德,不只是“不能犯错”,而是“做得怎么样”;这个师风,不只是“规范不规范”,而是“让人佩服不佩服”;这次不是简单地“查”,而是整体地“整”——整的,是带队伍的思维,是做班级的态度,是上课的举止,是批改时的耐心,是对学生前途影响的那份意识。

所以今天你们坐在这里,不只是一个“被动传达”,而是一次很清醒的教育本位校准。

一、靠“高压”不如靠“对得起自己”来立师德

我先给大家讲个事。

前两周,我在巡班的时候无意中听到楼道有个学生在低声念叨:“唉,希望别抽到她的监考啊,上次她一个劲盯着,看得我手都有点抖……”我当时的第一反应,不是责怪被点到名字的老师,而是心里咯噔一下:

原来,在学生眼里,有的老师会让人“害怕”到影响答题状态;而我们过去那么多调查问卷、满意度表,也从来没获得这种感受。

师德到底是什么?是不失德吗?是严守红线,不踩红线?

那太肤浅了。真正的师德,有时候不是写在规范上的,而是“学生会记一辈子”那种。

不是你上了几节好课,不是你刷了多少套题,不是你出了多少教科研,而是在他们最需要理解的时候,你是愿意等一秒、回一句、蹲下来听听的那个人。

如果学生习惯性地觉得某个老师“不好靠近”“情绪多变”“说话带刺”——那你教得再好,他信服你吗?不一定。

我们常说“作风问题本质是育人问题的折射”。我今天要再加一句:一个教师身上的“作风毛病”,最后全部都会“绕一个圈”,变成学生身上的学习障碍或者心理阴影。

说得重了,这是我们最怕的。

二、我们到底该警觉什么问题?需要全体老师清醒面对的三件事

(1)不能总觉得“我没做错”就是师德没问题

师德师风问题,在今天已经不是“有没有打学生”“骂学生”这种极端行为才算问题了。

现在社会对我们这个职业的“道德期待值”是很高的。即使只是冷处理、忽视、反复提起一个学生的短处,甚至一句“用词不尊重、不当的语言”——都会引发情绪传导、家长投诉、班级波动。

有的时候,一个话筒、一次记录、一次转发,就会把这些“小动作”放大成无法收场的“大事件”。

要我说,现在的“负面事件”,很多不是“恶意”,而是“习惯”。

比如:

总是反复在课堂中点名某个学生“这道又做错了”“还是背不出”,不管语气多轻柔,只要频率高,学生就是“挫败”;

作业批改过于粗糙,每次都是圈错画叉、没任何批注,被忽略的学生会逐渐形成一种“老师不在意我的学习安全感”;

全班广播中公开批评“几位后进生”,即使没有实名通报......

来源:王老师写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