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妻多夫!一年只有6小时可受孕,结果一胎五崽全是同母异父!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3 11:47 1

摘要:土拨鼠转身瞬间,一只藏狐正悄悄地躲在它的身后,土拨鼠被吓掉魂的表情,蹦起来的动作完全不像“演”的,隔着照片都能感觉到它骂的很脏。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19年10月,一张土拨鼠的照片荣获摄影界“奥斯卡”大奖,它“表演”了个啥?

土拨鼠转身瞬间,一只藏狐正悄悄地躲在它的身后,土拨鼠被吓掉魂的表情,蹦起来的动作完全不像“演”的,隔着照片都能感觉到它骂的很脏。

照片捕捉到的只是捕食者与猎物邂逅的瞬间,它们之间的精彩互动惊艳了每一个看到这张照片的人,但是照片的背后却是残酷的丛林生存法则。

土拨鼠和藏狐都在为了生存而战,它们之间谁输谁赢不得而知,但肯定都会拼尽全力。

然而土拨鼠作为被捕食者,葬身狐口的可能性更大,不光是藏狐,还有老鹰、黑足雪貂等都是以它们为食。

但是它们却依旧能在草原上稳稳当当地生活到现在,靠的就是它们“没脸没皮”的繁殖方式,尴尬地让人难以启齿。

«【·6小时交配5只雄性·】»

土拨鼠的私生活有多不“检点”呢,反正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它们做不到的。

土拨鼠是群居动物,它们有固定的领地,彼此之间不会轻易冒犯,像是一个个独立的家庭连接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村庄”,社会化程度很高。

虽然它们的群居方式与人类很相似,但是它们的“社会道德”可就没什么底线了。

一家子土拨鼠往往是一只雄性和三四只雌性生活在一起,还有它们的孩子,但也有可能不全是这只雄性的孩子。

在漫长的相互陪伴的岁月当中,一年里雌性总有那么一天耐不住“寂寞”,会在雄性的眼皮子底下光明正大地“出轨”,这种比“一夜情”还快速的交流方式让雄性压根来不及阻止。

雌性土拨鼠为什么会如此“胆大妄为”呢,它们为什么每年都得来这么一出,不会影响家庭和睦吗?

雌性土拨鼠有苦说不出,一切都是为了家族的繁衍大计!

它们在一年当中只有某一天内的六个小时是合适的受孕时间,这个时间是相当紧迫的,一旦错过了就要再等一年。

所以它们必须行动迅速,抓准时机找到合心意的伴侣,与之交配,繁衍下一代,但是雌性土拨鼠并不会仅盯着一只雄性,它们的择偶标准放得很宽。

雌性土拨鼠秉承的一条规则就是多多益善,在有限的6个小时内,它可以与5只不同的雄性“发生关系”。

而每一只雄性都会在与雌性的接触过程中创造出它们的后代,一母同胞的兄弟姐妹们会拥有不同的父亲。

雌性土拨鼠完全可以被称之为极限“时间管理大师”,一分一秒都不能浪费,这种炸裂的繁殖方式在动物界十分罕见。

而雄性土拨鼠对于那些想要靠近自己的伴侣的其他雄性也会表现出霸道的一面。

当然这仅限于它们还没有得到雌性的前提下,繁殖的欲望激发了它们体内凶悍的的一面,它们会护住自己的伴侣,不允许其他异性靠近。

但是它们之间争斗的方式却很奇怪,往往是先文后武,像是在进行某种“文明”的比拼,还有点滑稽,雄性土拨鼠们会趴下来,脸对脸互怼,这是它们开战的前奏。

之后它们才会开始打架,但是有一些雌性并不愿意等它们分出胜负,主要是比较浪费时间,会耽误它们的繁殖大计。

在繁殖期到来的这一天应该是土拨鼠们最繁忙的一天,忙得晕头转向,还得速战速决,毕竟机会稍纵即逝。

«【·雌性土拨鼠的良苦用心·】»

雌性土拨鼠这种不顾一切的疯狂繁殖模式究竟有什么深意呢,为什么会有这么混乱的关系呢,这样繁殖有什么好处?

对于整个土拨鼠种群来说,它们的繁殖季节十分短暂,比之其他动物短的不是一星半点,如何快速高效地孕育后代是它们延续下去的重点难题。

而雌性土拨鼠的这种繁殖方式恰恰是为了繁殖而进化出来的。

一胎繁育出来的幼崽拥有不同的父亲,这意味着这些幼崽的基因各不相同,更具有多样性。

这很有可能是因为雌性土拨鼠在有限的6个小时里无法准确地判断出那个雄性更强壮,因此才采取了这种“广撒网”的方式。

它们的母亲让自己的孩子有了更为丰富的基因多样性,于是当某种疾病在它们的家族当中传播或者是栖息环境发生了某种较大的变化时,可能会有一部分幼崽因此而丧命。

但是基因的不同让它们的个体独特性更加鲜明,就可能会有一两只幼崽不会受到影响,从而幸运的存活下来。

一妻多夫也会让雌性可以怀上更多的幼崽,多达六只,比那些“一夫一妻”的多了一倍,这对于种群繁衍十分有利,雌性会更容易受孕,拥有更多的孩子,成活率也更高。

“一妻多夫”在土拨鼠的种群当中很普遍,但是也有一部分会坚持“一夫一妻”,这又是为什么呢?

凡事有利就有弊,“一妻多夫”虽然对种群繁衍有很大的好处,但是对于怀孕的雌性来说,它们需要冒很大的风险,大多数都活不到来年。

怀崽的数量多,意味着雌性土拨鼠的负担会更重,在怀孕期间遇上天敌,它们的战斗力和逃跑速度都会大打折扣,更容易遭受到天敌的威胁。

即使顺利产下幼崽后,它们的身体也会比那些只生下两三只幼崽的雌性更加虚弱,也更容易生病,这与人类生多胞胎风险会更大是类似的道理。

不得不说土拨鼠妈妈是一位十分称职的母亲,为了幼崽的成活率甘愿冒这么大的风险,不过它们虽然会为幼崽争取更多的生机,但是当幼崽三岁成年的时候,还是会被“无情”地赶出家门。

«【·天才“语言大师”·】»

土拨鼠学名叫草原犬鼠,它们主要生活在美国和墨西哥的美洲大陆上,因为它在受到惊吓的时候,会发出“汪汪”的吼叫声,才得名“土拨鼠”。

而它的这一名场面也成了动物界有名的“表情包”,时常出现在各种场合,尖叫的土拨鼠成了人类表达情绪的“语言大师”。

但实际上土拨鼠的语言系统的确很发达,它们甚至有不同的“方言”,通过语言表达的“情感”很丰富。

曾有科学家做实验,拿出它们从未见过的生物,而土拨鼠会因为惊奇而发出独特的新叫声来表示自己的惊讶。

研究发现,它们甚至会用不同的“词语”来称呼不同的捕食者,谈论自己知道的各种有趣的事情,甚至有科学家认为它们正在打破动物没有语言的说法。

所以说当人类或者其他捕食者真的不小心吓到它的时候,它真的有可能在“口吐芬芳”,至于骂的脏不脏就只有它们自己知道了。

参考:

环球网《凭一张土拨鼠与藏狐“生死对决”照片,中国摄影师获野生动物摄影年赛大奖》,2019-10-16

央视网《[人与自然]爱“娇气”的动物 一年里只有6个小时可以受孕》,2020-3-11

央视网《[人与自然]一妻多夫!它们的幼崽会有不同的父亲》,2020-3-11

中科院物理所《你以为土拨鼠只会尖叫?其实它可能正在骂你》,2019-4-29

来源:Yuki时尚酱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