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可租”!不买相机改租相机,00后:我不是穷,我是聪明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3 11:35 1

摘要:现在的年轻人啊,是真的会算账,一台大疆Pocket3相机卖3000多块,但一年能用几次?可能拍完国庆拍春节,拍完春节吃灰到明年国庆。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昕昕

今年国庆假期可把租赁平台乐坏了——相机、无人机、长焦镜头这些"摄影天团"的租赁订单直接起飞,同比暴涨348%!

这是什么概念?就是去年10个人租,今年44.8个人抢着租。

更夸张的是,比起平时那种"佛系"的8月,涨了196%。

这波操作,堪称"不买贵的,只租对的"现代版。

现在的年轻人啊,是真的会算账,一台大疆Pocket3相机卖3000多块,但一年能用几次?可能拍完国庆拍春节,拍完春节吃灰到明年国庆。

花3000块买个"电子祖宗"供着?不存在的!人家花99块租3天,拍完大片立马还回去,潇洒得很。

00后占了旅游消费的62%,妥妥的主力军,他们的消费理念跟咱们这些"老年人"不一样——不求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准确说是"曾经租过")。

百元预算拿下几千块的设备,这性价比,简直是"用买白菜的钱,租到了海鲜"。

现在租东西有多方便?基本等同于点外卖,APP下单、平台选择、直播间秒杀,渠道多到眼花缭乱。

租期也贼精准——旅行三天租相机,周末宅家租游戏机,想租几天租几天,绝不多花冤枉钱。

服务也越来越周到了:保险、清洁、技术支持一条龙,你只管用,别的事儿平台包了。

有些品牌还搞起了"品牌直租",新手机一发布就能租,想尝鲜的年轻人直接高潮。

更绝的是"个人闲置托管",你把家里吃灰的设备寄过去,平台帮你租出去赚钱,这不就是"躺赚"吗?

订阅制也来凑热闹——按月付费,定期换新衣服、新玩具,跟会员制似的,这感觉就像开盲盒,每个月都有新惊喜,专治"没衣服穿"和"没玩具玩"。

对企业来说,这可是个新大陆,以前卖一台相机赚一次钱,现在一台相机能循环租给几十个人,全年无休地"打工赚钱",这资产利用率,简直是"一鱼多吃"的终极形态。

当然啦,想玩好这个模式可不容易,设备维护、供应链管理、风控能力,缺一不可。

信用体系也很关键——免押金、按信用分级定价,让交易更顺溜,易观分析预测,2025年底市场规模能到716.9亿,2030年逼近万亿,五年复合增长率接近70%,这增速,传统零售看了直摇头。

不过爽是爽了,但问题也一堆,首先设备损耗咋办?你说是正常磨损,我说是人为损坏,扯皮扯到天荒地老,保险虽然有,但定损标准各家不一样,吵起来谁也不服。

其次赚钱难啊!现在大部分平台就靠租金差价挣钱,增值服务还没搞起来,设备采购成本高,周转率跟不上,就容易陷入"租得越多亏得越多"的死循环。

再说这个99元租相机,本来是引流策略,结果打成了价格战,利润被压缩得比纸还薄,这么搞下去,平台能活多久还真不好说。

这才是最值得深思的,租赁虽然降低了单次成本,但架不住频繁租啊!今天租个相机,明天租套衣服,后天再租个露营装备,算下来总花费可能比买还多。

有些人租一堆东西就为了拍照发朋友圈,追求那个"新鲜感"和"炫耀值",这不还是消费主义换了个马甲吗?

而且租赁经济建立在"到处浪"的生活方式上,万一哪天大家都不旅游了,或者经济不景气了,需求可能瞬间凉凉。

说到底,新租赁经济提出了一个灵魂拷问:东西非得是自己的才香吗?

对很多商品来说,价值确实在于"用",而不是"拥有",但租赁能不能真正成为主流,得看行业能不能在效率、服务和价值观之间找到平衡。

别光顾着"薅羊毛",最后把自己薅秃了,那可就尴尬了。

不过不管咋说,这届年轻人确实整明白了一件事:生活可以很轻盈,不必被物品绑架。

租个相机拍大片,租套汉服游古镇,租完就还,潇洒走一回——这才是真正的"断舍离"高手啊!

来源:昕昕科普局

相关推荐